想你的风吹到了阿孜汗
——参观“中国无花果之乡”
吴志民
2025年7月13日,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一行在昨天晚上彩排到今天凌晨一点,稍作休息,就来到盛产无花果,素有“中国无花果之乡”美誉的阿孜汗村,体验村里的主干道——无花果风情街。
无花果又称仙人果、“树上结的糖包子”。阿图什无花果个大、汁浓、色泽艳丽,含糖度高,香甜可口,含有微量氨基酸,是上好的防癌果品。约2000年前,张骞从西域带回无花果,后经阿拉伯商人开展贸易,阿孜汗成为无花果传入中国第一站。目前,阿孜汗种有无花果树1108亩,其中有百棵超450年树龄。2023年,由江苏昆山援建的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开始运营,“无花果风情街”是其中关键。
漫步无花果园,阳光透过密集的叶片,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与泥土的芬芳。近3公里长的无花果园环线木栈道,将各户村民的果园串珠成链,让游客可以自由穿行。
阿孜汗村有1000多棵无花果树龄超过100岁,按照“一户一设计、一户一特色”的理念,该村打造了无花果风情街。街道不仅展示无花果的种植历史,也成为游客体验当地民俗风情的重要窗口。
馕文化巷西起阿孜汗路,东至无花果园漫步绿道,总长约155米,巷内以馕文化主题展示为题材,集馕的起源、历史、制作、富卖等于一体,分为打馕合作社、非遗“馕”文化展示和“新疆谗”系列介绍等节点,是“新疆博”及“阿图什馕”历史发展的缩影。
阿孜汗村吾孜克仁达西馕坊是库尔班江家三代古法传承的打馕店。现在,这家馕坊已经是阿孜汗村5户家庭、10个人组成的一家农民集体合作社。
打馕师傅对和面、捏馕胚、扎馕针、烤馕温度和时间的把握,都要求非常高,所以打出来的馕内软外焦、酥香诱人,品质和口感都非常好。
馕坊主推“窝窝馕”、“苞谷面馕”和“大馕”。因打馕用的面粉、清油、鸡蛋等用料实在、口感独特,远近闻名。现在每天可以出馕3000多个,可还是供不应求。
我和亚利因为走不动,早早来到馕文化巷。一直等到大部队来到后,才知道打馕师傅今天参加婚礼去了,只好吃了烤包子。
在风情街上,胡尔西旦家的烤肉店生意兴隆。曾是家庭主妇的帕力旦在街上经营成衣坊。虽然村民们的“副业”多元,但不少是基于本村特色。烤肉用无花果腌制,新疆酸奶刨冰淋上无花果酱,烤馕店也把无花果包进去。风情街的岔路,有通向农户家的木栈道,连接68家农户果园。现在“村里有了骑行道,墙上的浮雕能展示馕文化,大变样了。” 2024年全村无花果销售额近1500万元(人民币,下同),相关加工业销售额近240万元。走出环线木栈道,“沙朗刀克”刨冰店映入眼帘。“今年我们力争增产无花果深加工,提升果子品质,加强旅游业发展。”
景区不收门票,目前景区已提升为国家4A级。
漫步无花果园,阳光透过密集的叶片,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与泥土的芬芳。近3公里长的无花果园环线木栈道,将各户村民的果园串珠成链,让游客可以自由穿行。
阿孜汗村有1000多棵无花果树龄超过100岁,按照“一户一设计、一户一特色”的理念,该村打造了无花果风情街。街道不仅展示无花果的种植历史,也成为游客体验当地民俗风情的重要窗口。
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属传统保护类村庄,是现代农文旅融合发展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2021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无花果种植面积达1100亩,占全村林果面积的90%以上,被誉为“中国无花果之乡”。
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村民们淳朴的民风和民族特色生活,还能看到百年无花果树,喝上一杯沙朗刀客,独有的凉爽感让人身心舒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