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000平方米的穹顶秀,炫酷的“北极光”,9组互动装置……本周五,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将在主会场徐汇西岸举办开幕式。今晚,正在紧锣密鼓搭建的主会场首次调试,新民晚报记者探营现场,寻找光影节的超多玩法和亮点。
更好看:“小灵光”带你观赏两大投影秀
每年光影节,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各种投影秀了。今年,主会场将呈现两大投影秀,包括穹顶艺术中心7分钟的建筑投影秀和西岸大剧院的外立面投影秀。
今晚,新民晚报记者看到,超3000平方米的美丽穹顶已经幻化为光影的海洋,花草、动物、芯片等视觉意象不断出现在穹顶空间。穹顶秀以拟人视角展现上海的故事,分为“科技之芯•启奏-生态之光•吐纳-活力之光•传播”三个篇章,彰显上海在人工智能与新能源科技领域的突破、绿化与市容建设的成果以及千年文化底蕴与现代多元潮流文化的交融火花。
尤其有趣的是,原创人工智能IP形象——以上海首盏电弧灯的光能量凝聚而成的“小灵光”首次登场,外观犹如市花白玉兰,通过AI大模型技术可呈现千变万化的形态。
“此次穹顶秀的面积比去年光影节更大,建筑也是360°的环绕结构,因此难度更高。投影秀采用了超高清制作,营造‘包裹式’体验。”幻维数码视觉效果部总监赵迪文介绍。
而西岸大剧院的外立面北侧墙体总长86米,高23.45米,在光影节期间将轮播展映以《点亮上海》为主题的7分钟投影秀。在这场秀中,“小灵光”化身导游,聚焦上海文化基因与城市发展脉络,带领着观众体验一场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之旅。
新民晚报记者看到,起初,“小灵光”散发着柔和且单一的光芒,后因光能量消耗而渐弱。为了补充能量,它开始收集光能量,穿梭于充满上海文化基因的时空篇章中,见证了上海发展的历史轨迹。在集齐“开放之光”“信仰之光”“奔腾之光”“闪耀之光”之后,“小灵光”的身体也逐渐发出七彩光芒,永不熄灭的“光”永续传承、生生不息。
而在晚上8时30分,一场无人机秀也在徐汇西岸上演,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由无人机组队而成的多变图形演绎出西岸的无限活力,也为即将开幕的光影节营造出浓浓的氛围。
更科技:大理石透光能变电视屏
还记得去年光影节火爆出圈的“丁达尔光效”吗?如梦似幻的光影,引来无数观众打卡。而今年,“丁达尔”主创团队再次现身光影节,通过全市首次亮相的“全彩激光灯结合定制光栅片”技术,为市民带来以“幻光奇境”为主题的美丽“北极光”,有望成为又一个网红打卡点。
“北极光”的背后,是新光源、新工艺的加持。上海舞台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谢渝熙介绍,传统激光只能呈现细细的光线,而此次通过新的技术,让激光光线呈现出像油画棒那样绚丽的效果。激光如同夜空中的彩绘笔,在墙面“画布”上尽情挥洒。同时,以往手机拍屏幕可能会出现一闪一闪的现象,而新技术则能消除这种“闪屏”。
不仅观影效果好,新技术也更节能。谢渝熙表示,此次使用的设备功率只有800W,呈现的光效大于4万流明投影机的亮度,“在同等面积下,相比使用大功率的投影机,这种技术只有15分之一的用电量”。
去年在上海展览中心用光影模仿“丁达尔光效”出圈后,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这种形式。“其实丁达尔光效在舞台上经常被使用,光影节让我们有机会将舞台上的成熟手段带到公众视野中,与城市空间这一更大舞台结合。”谢渝熙说。
更让人大开眼界的是,一面看似平平无奇的大理石墙,竟能通过特殊工艺成为一块电视屏。在互动装置展中,新民晚报记者看到,不同于投影仪的投射,这种技术是将大理石背后的涂层进行处理,让大理石也能透光,再结合背部安装的屏,让画面可以“穿透”大理石显示在墙的前部。也就是说,这面墙既能做家装材料,又能播放电影,还能展示自己创作的书画。
“石材、木材,墙面、地板,都可以结合这种工艺成为播放的介质。这一由‘筑觉绘’带来的技术,今后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和空间。”罗曼股份数字文娱事业部副总裁毛诚说,去年的光影节在上海市民中的关注度非常高,因此当发出邀请后,公司非常愿意到这一流量平台来展示。
更好玩:9组互动装置体验“全民共创”
今年光影节上,“互动”也是值得期待的重要部分。新民晚报记者在位于穹顶艺术中心内的“与光共鸣”互动装置展上看到,互动展品从去年的3组增加到了9组,叠加了AI智能交互、大数据算法等技术。观众说一句话,动一动手,都能让光影产生变换,获得独属于自己的“共创光影”。
用一把“滚筒”刷刷墙,就能“消除”原本的画面,产生一幅新画面……这是《小小粉刷匠》带来的趣味体验,奥秘就藏在特制的“数字滚筒”中。
说一句20秒以内的描述性话语,你就能当场“创作”出一幅独属于自己的光影画,还可以下载到手机上珍藏。
荡着秋千,眼前就是光影在180度球面幕布上投射出的浦江风景,如同在江畔吹着微风享受着闲暇时光,《呼吸的天际线》或许会成为小观众的最爱。
“去年光影节的产业展,塑造了众多出圈的光影作品,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拍照打卡。同时,也有很多市民反映希望增加互动。因此今年,我们大幅提升了互动装置数量,市民可以在几十秒之内创造出一幅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毛诚说。
而在西岸江边,一个硕大的“灯泡”,更将带来一场“全民手机共创”。观众只要摇晃手机,就能生成象征爱与温暖的爱心图案,发送到大灯泡的屏幕上。排名定期更新,高分者还能获得小礼物。
设计该装置的是上海亚明照明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凌伟沪介绍,装置在技术上也有突破,半透LED视频屏为双面玻璃,模仿出如同琉璃的光影效果。这使得灯泡在白天是一个半透明的艺术雕塑,夜晚则化身通透的“光影画布”,画面就像悬浮在空中,消灭了传统LED屏的“黑块尴尬”。
从“好看、好拍照”的场景需求,到“注重体验,重视反馈”,上海国际光影节已逐渐成为一个合适的平台,将行业中新研发的产品进行展出,给到参观者最新的体验,通过收集大众的反馈来探索如何将这些经验推广到整个产业中,推动景观照明行业向更注重体验和交互的方向发展。
更精彩:将人气转化为消费力
光影节不仅是一场覆盖全城的“光影盛宴”,更是一个激发区域消费活力、推动夜经济的平台。在探营现场,两届光影节的“老朋友”——徐汇西岸梦中心市场推广部负责人金莉,用数据诠释了再次参展的理由。
“去年光影节,GATE M西岸梦中心是徐汇分会场的重要部分,实现了艺术赋能商业的融合。去年国庆期间,我们的客流和销售额都达到了双位数的增长,单日日均客流达到了6万人次,日均坪效提升至173元/平方米,较平日增长76%,充分体现了光影节对商业消费的促进作用。”金莉说。
今年,西岸梦中心成为了主会场的节点之一,通过场景升级,将在现场呈现更多元、前沿的艺术形式,引入灯光装置、数字艺术和互动体验等内容,希望借助光影节这一平台,提升顾客参与度和体验感,推动客流转化为实际消费,实现从“人气”到“消费力”的高效转化。
“去年我们有4家商户参与了‘闪闪手环’活动,消费者可以凭手环在活动商户获得优惠。而今年我们正与商务委洽谈光影节期间的消费券合作,希望给市民更大力度的优惠,让大家在夜间的停留时间更长。目前有意向参与的商户已经增加到30余家,比如瓦屋川菜、TAPA TAPA、Chili’s等。大家可以坐在黄浦江边,一边欣赏夜景,一边喝点小酒。”金莉表示。
更国际:滨江秀带展陈218件作品
今年光影节期间,滨江秀带将展陈全球19个国家的光影艺术家所创作的218件优秀作品,其中6件获奖作品将在滨江黄金地段集中展示。
巴西设计师Froio Boniconte Arthur的光影艺术装置小黄人《By MyCellf》就是其中之一,将在黄浦区展出。在探营现场,他告诉新民晚报记者,这是一件气膜装置艺术作品,刻画了一位青春期前的少年手持手机,沉浸于屏幕中的世界。作品不仅思考了科技的过度使用,更试图呈现一种当代生存的双重现实,并展现辩证关系——数字时代在扩大我们世界的同时,也可能将每个人放置于一种无形的自我之中。
“上海一直是我很想了解并想将自己的作品带来展示的城市,这次受邀参展,我很高兴。”Froio说,上海的光影节很开放,内容很丰富,传递了很多信息,因此特地在作品中增加了一些亮眼的色彩,希望公众在远处就能有个注视点,成为江边的一个地标。
“今年光影节将继续坚持绿色低碳的方式,沿用‘碳中和’策略来办展。同时也将坚持专业和公众都喜欢的路径,并继续挖掘海派文化的基因。此外,今年光影作品更注重创意和文化的结合,也更注重文旅商体展的互动,光影落地的商圈和景点更多。而AI生成技术对光影的助力也将呈现在更多装置上,体现科技的融入。”市绿化市容局景观处处长齐玉梅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