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娱乐新鲜事。
文|阿川的情愫
编辑|阿川的情愫
提起我的故乡,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漫天飞雪的东北吉林。小时候,我是在长春长大的,感受过这个城市的四季明和文化底蕴。后来,我背井离乡去哈尔滨上大学,一待就是四年。在哈尔滨的日子渐渐让我喜欢上了这座充满科技感与人情味的城市。毕业后,我毅然决然留在了当地工作,这一选择让我的人生方向在这里扎了根。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常常往返于黑龙江的各个地市,这不仅加深了我对这片土地的了解,也让我对这里的人情世故有了更深的感悟。不过,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我心中仍有几个未解之谜。
黑龙江是个有趣的地方,说到吃的,锅包肉必然是个永恒的话题。这道在黑龙江备受推崇的美食,竟然被称作哈尔滨的特色菜。而出生在吉林的我,小时候就知道锅包肉是咱吉林的经典菜肴呀,这是从小吃到大的家乡味道,怎么到了哈尔滨就变了味儿成了特色呢?其实锅包肉的历史,据说是清朝末年由吉林的一位厨师发明的,想要满足来往中外商人的口味,这道酸甜适口的菜肴逐渐在北方扎了根。然而,究竟什么原因让它在黑龙江各大饭店遍地开花,并打上了哈尔滨特色的标签,我仍旧百思不得其解,但不得不承认,这道菜确实把东北人的豪爽与热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说到哈尔滨,不能不提到啤酒。哈尔滨人冬天喝啤酒的热情让我很是惊讶。我小时候在吉林,冬天我们都是喝白酒的,尤其是在寒冷的三九天,来上一杯高度的白酒才是过瘾。然而到了黑龙江,无论零下多冷的胳膊腿冷得发麻,大伙聚餐都要来上几瓶哈尔滨啤酒。想起有一次在大兴安岭的小店里,与几位当地朋友一起畅饮,看着他们一瓶接一瓶,不禁怀疑这啤酒难道能暖身么?哈尔滨啤酒的味道是足够让人怀念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像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纽带,不季节地流淌在这个城市的故事里。
然而,与热爱的事物相比,黑龙江的人口却在逐年减少。我结识了不少在黑龙江土生土长的朋友,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了到外省市发展,寻找新的机遇和生活方式。相对优惠的经济政策和舒适的气候,使得像北京、海南、福建这样的地方成了他们的首选地。尤其是退休后的老人,很多都选择南方定居,享受温暖的冬天。我不禁反思,是不是因为严寒的气候加上经济发展疲软,使得大家宁愿背井离乡,也要寻找更好的发展环境?
在哈尔滨的街头巷尾,红肠是另一道让人印象深刻的风景线。每次看到那上富饶的腊肠铺子,心中便会浮现出一丝疑问,为什么这种简单的食品会被卖到如此高价?以一斤四五十元的价格,在地方消费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这种价格似乎与当地人的收入水平显得不太协调。然而,不管怎么说,哈尔滨红肠仍旧以它独特的口味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我总是想,也许这正是因为这里的人民赋予它更多的文化意义,才使其久盛不衰。
不止于此,我还有很多黑龙江的朋友,他们老了后竟然纷纷南下买房。一到海南,二到福建,他们怎会有如此的经济实力呢?诚然,南方宜人的气候与度假般的生活惹人向往,但高昂的房价也让人望而却步。他们往往在南方享受完冬天的阳光后,再回到黑龙江度过清爽的夏季,如此穿插往复。这其中的奥秘让我想起一句话,“生活可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以上是我居住在黑龙江这片土地上的一些生活观察和思考。这些问题或许只是我个人的好奇,却在某种程度上映射了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一些问题不仅困扰着我,也值得更多人去探索和深思。不知道大家对这些问题有怎样的见解,非常期待能够听到你们的声音。或许,有一些答案就在我们身边。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与社会现象,相信未来的黑龙江会找到一条与其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相匹配的发展道路。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这片黑土地能闪现出它独有的魅力。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