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老北京人,我常常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感到深思熟虑,直到我上个月去了趟辽宁,这趟旅程让我困惑了好几天,也让我对几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至今依然很想知道答案。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辽宁人都喜欢穿貂绒衣服,很多时候我看到身边的人穿着这些衣服,我会简单地认为人家很有钱,可能是因为家里条件还不错,但是我在辽宁旅游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并非所有的辽宁人都有着经济优越的背景,许多人也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甚至还有一些人并不工作。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购车, 在辽宁的街头上,我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一辆车,有些人会问,那是不是因为在辽宁买车很便宜呢?其实也不是这样,很多在沈阳和大连这两个城市工作的人,他们购车的原因也是非常简单的,就是为了方便出行和代步,毕竟大街上能够看到很多的出租车,公交车,打车也会有专门的软件可以叫,打车出行的成本并不高,但是我发现辽宁的年轻人依然很喜欢购车。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锅包肉和杀猪菜的身份问题,在沈阳,当地人朋友请我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们都很爱吃锅包肉,我想着这应该是沈阳的特色美食吧,那么锅包肉算不算沈阳的地道美食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在沈阳有一个说法叫做“沈阳出锅包肉,哈尔滨出杀猪菜”,但是锅包肉这道菜的发源地不在沈阳,也不在哈尔滨,而是在吉林省的通化市。
锅包肉是将熟肉片炸至金黄色,外酥里嫩,再裹上一层酸甜酱,是一道味道独特的菜肴。而杀猪菜虽然名字很不起眼,但是味道却很好,杀猪菜是用猪肉和各种蔬菜为主要食材,再加上当地独特的调料腌制而成的, 看似简单的一道菜但是吃起来却很不错,就算是放凉了吃也不影响口味!
虽然锅包肉和杀猪菜都不是辽宁的特色美食,但却成为了这里的代表菜肴,毕竟这个锅包肉和杀猪菜在沈阳当地做得很好吃,其他地方的锅包肉和杀猪菜也很难比得上,甚至有一些餐馆直接把这两个菜放在菜单上会被当地人鄙视,认为这是一道外地菜!
第四个问题是关于辽宁人的饮食习惯,我发现辽宁人很喜欢吃蘸酱菜,以至于我有时候会在想,难道他们都不喜欢吃炒菜吗?其实不是,辽宁人也很喜欢吃炒菜,但是在吃炒菜的时候他们总是会搭配上一些家常的酱菜,去增加整体的色香味。
而且酱菜的制作方法很简单,比如咸菜,用盐腌制,或者用大酱腌制都可以,这样制作出来的酱菜味道鲜美,咸鲜适口,作为下饭菜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你了解辽宁人的饮食吗?
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用大酱来制作的酱菜了,这种大酱是用黄豆或者大豆为主要原料,再加入水和盐等多种调料腌制而成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用于腌制各种蔬菜,既可作为下饭菜又可作为开胃小菜,东北人自己制作的酱菜也很不错,完全不亚于外面的售卖的酱菜。
(酱菜的制作方法)
就这样,吃饭的时候,我发现身边的朋友们都特别喜欢把自己做的酱菜拿出来分享,比如自己腌制的萝卜干,酱黄瓜等等美味的酱菜,和大家一起分享美味的酱菜,再一起吃炒菜,就觉得特别的有趣和欢乐,甚至到了冬天之后,我就发现辽宁的朋友们制作酱菜也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
(自制的酱菜,省钱又安全)
第五个问题是关于辽宁人的生活方式,我发现在冬季的时候,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许多人选择不上班,过着相对悠闲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在农村是比较常见的, 因为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许多人更加注重的是生活的稳定和舒适,而不是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财富的积累。
在冬天的时候,我也看到很多农村的朋友们就会选择待在家里面,或者是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麻将,玩玩扑克,也算是度过了一个比较惬意的冬天。
第六个问题是关于辽宁人办酒席的现象,在辽宁,办酒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办酒席, 而且办酒席的频率很高,无论是结婚、生子还是过年过节,都会有办酒席的传统,但是这些酒席到底谁请?
有的朋友说,这些酒席是请客人,回请客人的,但是我看到很多人在办酒席的时候,顾不上请客人的成本,更多的只是为了面子,觉得别人请我,我就请别人,再请客人的时候就会准备一些档次很高的酒席。
上个月在辽宁旅游的时候,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里的文化特征和生活方式,虽然有些现象让我感到困惑,但是我也意识到这些现象背后可能有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它们可能反映出一些独特的辽宁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比如面子的问题还有社交的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我希望以后可以再去辽宁,去了解一下这些问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