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过统计,几乎在国内所有城市,周一这天的游客量是最少的,原因有三:周末来的那波都走了;周一要上班上学来不了;还有就是,当天是文博场馆的“闭馆日”,与其吃闭门羹,不如改天来。
周一闭馆,大家也都能理解,毕竟场馆要维护、人员要休息,而且藏品不同于普通物品,需要更精细的保养,这些都得花时间,因此选择周一这个工作日闭馆,也渐渐成了约定俗成的国际惯例。
但惯例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春暖花开,旅游旺季的到来,四川、陕西、江苏多地博物馆近日纷纷宣布,全年无休或取消周一闭馆。
类似的举措,浙江也多有尝试:2022年6月,浙江自然博物院开设全国首家国有“24小时博物馆”;2023年7月,杭州调整全市52家市属国有博物馆开放时间,分为每天开放、周二闭馆、周一闭馆三类实施;2025年1月1日起,之江文化中心推出夜间延时开放服务,覆盖了重要法定节假日、特殊节日以及暑期的双休日等等。虽然不全是取消周一闭馆,但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直指“参观难”。
有一种改变叫顺势而为,有一种改变叫刀刃向内,取消周一闭馆显然属于后者。天天都是开馆日,老百姓当然乐见其成,但对场馆来说,则意味着人员要更辛苦、维护要更科学、服务要更智慧。周一开馆,并非公众急盼,但馆方主动走出舒适区,一改沿袭多年的工作状态和流程,这份热情与勇气,值得点赞。
这几年,有一个词越来越少被提及——特事特办。一方面是社会越来越公平,身边的特权现象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曾经的“特事”,也正在逐渐成为“常事”,没有特事,自然也不存在特批。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跑”,从做“店小二”到做“高参”,政府部门每一次刀刃向内的革新与改变,都是在完成一次次的自我加压,正是这一次次努力,成就了更优的营商环境和软实力,成全了公众更多更好的获得感。
那么,还等什么呢?现在就预约,我们周一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