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者科村是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的下辖村。这个古村是哈尼族最原始的村落,也是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五个申遗重点村落之一。初春时节,我们全家人到元阳梯田观光之余,特地前往踏访。
阿者科蘑菇房古村落是一个观赏哈尼梯田、云海、日出及蘑菇房等自然风光的绝佳地点。这里包括多依树、爱村、大瓦遮等连片近万亩的梯田,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区之一。梯田和村寨掩映在茫茫森林中,在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一幅神奇壮丽的景观。人们与大山和谐相处,这里被誉为真正的天上人间。
置身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沿着蜿蜒的青石板路走进村子,脚下是翠绿的哈尼梯田,身旁是错落有致的蘑菇房。坐在门口纺织的村民、来来往往停留拍照的游客……碧水蓝天、花草相映、犬吠鸡鸣、流水潺潺,治愈了在钢筋水泥丛林里忙碌奔跑的人们。
阿者科这个有着160余年历史的村子,留存有60余栋传统民居“蘑菇房”,被专家认为是元阳县保存最为完好的哈尼族建筑群。它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曾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著名的“阿者科计划”,入列世界旅游减贫案例名单,电影《无问西东》曾在这里取景,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考卷中也出现过它的身影。
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的壮美风光,还能领略到哈尼族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感受这里的诗和远方。一条自寨门、寨神林、磨秋场、水碾房和梯田延伸向下的百年石道,将村落与梯田、外界相连。路旁的小溪流长年不绝,从山上一直流向田间,贯穿整个村落。高低错落的蘑菇房,独立成栋又密切聚集,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村里的人自然淳朴,老人们掌握着传承千年的“绝技”:纺线、织布、染布、编织、竹艺。阿者科村原生态的环境里,自由自在的鸭子在田里畅游,慵懒的猫咪陪游人玩耍,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
小卖部藏着儿时的记忆,小吃店里有哈尼族原生态的美食,蘑菇房里的咖啡店则满是松弛感。来到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小村子,可以一个人放空自己出门远望,也可以跟随村中小孩肆意游荡。在这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中放空。
一座偏僻乡村,何以闻名世界?我站在村寨入口处向下望,茅草苫顶、土基筑墙的蘑菇房错落分布,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村民穿行其间,《桃花源记》里所描绘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画面如在眼前,阿者科村不愧为“活态的哈尼民居博物馆”。
蘑菇房是哈尼族传统民居最有特色的建筑形式,可古老的蘑菇房存在朽损、屋顶漏雨、采光通风差、底层室内低矮难利用等问题。遵循“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原则,阿者科村对蘑菇房进行修缮改造。加固墙体、修缮屋顶、增开小窗、局部下挖底层空间……一个个因房制宜的方案,让村民们住在蘑菇房里也能过上现代生活。
踏着青石板路逐级而下,走近一栋去年修缮改造的蘑菇房,层层叠叠的石砖上尚能看见红色的数字编号,这是石砖被取下后又堆回原位的标记。这些以原真形式保护下来的蘑菇房,让人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
传统村落有“形”更应有“魂”。通过梳理村内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阿者科村推出了“自然野趣”“传统手工”“哈尼文化”等主题的体验项目,实现了旅游项目菜单式管理。游客根据需求“点单”,村民“接单”。这让阿者科村的文旅更为丰富,也让哈尼族的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发展。
漫步阿者科村,我看到几位游客正围坐在火塘边烤火取暖、闲话家常。火塘里,柴禾噼啪作响,火苗跃跃蹿动,烤玉米的香气在蘑菇房里弥漫开来。村民讲述着村寨的历史与文化,游客分享着自己的行程和见闻,专注、真诚,虽偶有语言障碍,可这幅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画面却让人每每想起都倍感温暖。
乡村美,文旅兴。阿者科村蓬勃发展,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家家有收入,年年能分红。
夕阳西下,半山地带的蘑菇房炊烟袅袅、白雾缭绕。古老的蘑菇房,向世人展示着哈尼族生产生活的魅力;小小的阿者科村,向世界讲述着中国乡村振兴的故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