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云南罗平,80万亩油菜花海如金色浪潮般铺展天际,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流连。而在这片绚烂的花海深处,一座沉睡2.44亿年的“古鱼王国”正悄然苏醒——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以三叠纪古生物化石奇观与喀斯特峰丛地貌的独特魅力,成为科学与自然交织的文旅新地标。
花海与化石共舞:穿越时空的生命对话
每年油菜花盛放时节,游客们不仅能沉醉于金色花海的视觉盛宴,还能在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开启一场跨越亿年的生命探索。公园分为大洼子古生物园区与金鸡峰丛园区,总面积达69.56平方公里。大洼子园区作为核心区域,完整保存了地球史上最大生物灭绝事件(二叠纪末大灭绝)后的生命复苏奇迹。游客漫步于步道间,可近距离观赏三叠纪海洋生物化石群,感受2.44亿年前古鱼、海生爬行动物与甲壳类生物的生存图景。
“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颜值担当’,更是地球生命演化的‘历史档案馆’。”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雷洪介绍,公园内已鉴定出8大门类、113种古生物化石,其中鲎、等足目等物种为中国首次发现,利齿滇东龙、云贵中国龟龙等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化石。这些珍贵的遗迹为研究生物大灭绝后的复苏提供了关键证据,被誉为“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的百科全书”。
科研赋能文旅:从化石村到科普高地
自2009年起,罗平生物群研究团队通过三次保护性开采,采集近万件化石标本,发表80余篇国际论文,并出版《劫后重生》等专著。凭借其科研价值,公园先后斩获自然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殊荣,并被列入首批“化石村共建试点”。
如今,公园内化石展厅、科普影视厅、化石采场等设施,将深奥的地质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研学体验。游客可透过复原模型、互动展板,直观了解三叠纪生物从灭绝到重生的壮阔历程;化石采场裸露的岩层剖面,则如同一部“立体史书”,向公众讲述着远古生命的坚韧与奇迹。
“古鱼+”战略:文旅融合的罗平样本
如何让沉睡的化石“活”起来?雷洪表示,未来将深化“地质+文旅”模式,以古生物资源为核心,打造集科研、科普、研学于一体的文化高地。“我们计划开发化石修复体验、古生态VR复原等项目,让游客化身‘小小考古学家’,在花海中触摸地球记忆。”
随着春季旅游旺季的到来,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正以“花海+化石”的双重引力撬动文旅消费。游客白天赏花探秘,夜晚参与科普讲座;科考团队与普通游客共享同一片岩层,科学与旅游的边界在此消融。这座“古鱼王国”不仅属于云南,更以世界级的科学价值,向全球展示着生命复苏的永恒命题。
【记者手记】当金黄的花浪轻抚着2亿年前的古老岩层,罗平用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诠释了自然遗产与人文旅游的深度融合。在这里,每一块化石都是生命的诗行,每一片花海都是大地的礼赞——古老与现代的交响,正奏响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曲靖融媒记者 钱东秀 朱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