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浪漫,多半来自日出。两年前,“浙江宣传”曾推介过嘉兴海盐的日出,以壮阔的杭州湾为背景,一轮红日越过跨海大桥,这份独特景致造就了“有一种浪漫是去海盐看日出”……
这两年,来海盐看日出的“追光族”队伍越来越庞大。每逢节假日、周末等,鱼鳞石塘频频上演“万人逐日”,慕名前来的人里,年轻人占了大多数。其实不止海盐,在全国各地,看日出仿佛已成了年轻人的一种潮流,社交媒体上关于日出的话题阅读量和讨论热度只增不减。
不禁想问,“闹铃都闹不醒”的年轻人,为啥愿意早起看日出?
一
朝碧海而暮苍梧,看一场日出,曾经是一些登山客或是摄影爱好者才有的小众爱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仿佛也只有名山大川、大漠草原这些地方的日出才值得奔赴。
不过,伴随着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的“种草”“强推”,宝藏日出景观层出不穷,“追光”热度已从现象级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掀起一阵浩浩荡荡的观日出之潮。“这段时间,我在浙江看了9场日出”“去往不同地方看日出,每一场都各有千秋”……类似的资深爱好者比比皆是。
日出仿佛一个“氛围感放大器”,让一切富有魅力。“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能见度高的清晨,霞光肆意铺展,云朵自在翻卷,海面仿佛被“镀了金”,成为一片温柔的“橘子海”。和朋友一起等待,聊工作、聊人生、聊理想,话会多到停不下来;如果你正经历低潮,迎着朝阳,敬一杯酒,“孤勇者”的感觉瞬间就来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氛围也最好“出片”。狭长云层之后,隐隐透出浅玫瑰色的晨光,那是拍剪影的最好时刻。当天空由粉到红,那是拍风光的绝佳时机。蹲日出的每一刻,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如果把日出比作一场演出,观众也是主角。有网友说:“看日出就是要人多,一起呐喊才有意思。”在海盐,经常能看到背着音响、自带BGM的游客,情至深处,现场来一场合唱表演。有游客感叹:“大家萍水相逢,因日出而相聚,是一段超级独特的经历。”
在一些特殊节日,还有游客主动策划小惊喜。比如去年七夕,就有一名贵州小伙操作无人机现场送玫瑰,把杭州湾变成浪漫的海洋。今年元旦,还有不少情侣选择在日出现场求婚,他们在晨曦中许下永恒的誓言,仪式感瞬间拉满。
有人说:“平原观日出,知其苍茫;高山观日出,得其壮阔;海上观日出,晓其瑰丽。”对年轻人来说,晚起的理由千千万,但早起,一个理由就够了,那就是——日出,真的好看!
无人机送鲜花 图源:“海盐发布”微信公众号
二
“早起的人,先感受世界。”随着日出爆火,这句话也成为流行语。那么,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看日出看的究竟是什么?
为一次祛除“班味”的治愈。诗人海子看日出,感觉全身的黑暗因太阳升起而解除,他写道:“在黑暗的尽头,太阳,扶着我站起来……我是一个完全幸福的人。”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幸福便是用两小时的等待,驱散八小时的“班味”。工作的疲惫,生活的压力,仿佛在“天会亮”的等待中缓释,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亮天空的同时,也照进了每个人的心中。治愈盛大而无声,让一天的开始和升起的太阳一样,充满了希望与力量。
为一股热烈勇敢的朝气。上世纪初,出版家张元济先生编辑小学课本时,回忆少时在家乡海盐看日出的场景,亲自写了《鹰窠顶观日》一文,作为其中一课,延续他“振新吾国之精神”的教育主张。日出代表着新生,在日出的绚丽光辉中,年轻人或许是找到了与生俱来的活力和激情,如太阳般充满活力,不畏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用自己的勇气和热情去塑造每一天。
就像作家刘白羽的体验一样,“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为一份血脉觉醒的感动。在海盐的日出观看现场,最常听到的音乐便是:“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日出东方,本就是刻进中国人血脉里的情感符号。东方红,太阳升,当眼前景象激活心底信仰,一瞬间会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一些日出“种草”攻略中,也能看到年轻人涌动的家国情怀。比如,在海盐打卡日出,除了漂亮的风景,还有令人自豪的跨海大桥;在深中通道迎接日出,破晓间就会被祖国的强盛深深震撼;在泰山顶看日出,挥舞国旗,那是藏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
海盐日出 图源:“海盐发布”微信公众号
三
日出,看似哪里都有,却是一种特殊的文旅资源。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看日出,对于日出旅游地来说,势必要接好这波流量。
如何打造不可复刻的魅力?每个地方的日出都带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风貌,比如浙江从东部的海岸线到西部的山脉,受海拔、地形等因素影响,日出景象千差万别,日出体验丰富多样。这两年出圈的海盐日出,充分运用鱼鳞海塘、风力发电风车群、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在建设的杭州湾跨海铁路桥等“地利”元素,让“蹲日出”成为见证文化传承、国家发展的情怀之旅,丰富了游客的观赏体验。
各地可以因地制宜,打造一系列“日出+”产品,如“日出+海边”“日出+山林”“日出+古镇”等,将日出与当地的文化、历史、生态相结合,形成一系列独具特色、不可复刻的旅游产品。
如何升级更为贴心的服务?“日出不等人”,决定了它的“打卡时间”有限,时段集中在黎明到清晨,常规的文旅配套服务显然跟不上需求。不妨针对“追光族”的喜好,进行定制化服务,比如在观赏点设置专门的露营区、休息区,提供早点和饮品,在网络上发布精准的日出时间预报、最佳机位推荐,引导民宿、酒店推出日出套餐,个性化提供入住时间和离店时间等。
如何丰富全天候的旅游链?有人说,想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机会是早晨。日出不仅是一天的开始,更是解锁全新旅游体验的起点。不妨以日出为起点,设计一系列覆盖全天的旅游活动。例如在日出之后,可以引导游客体验特色早点,享受市井烟火;在白天,可以尝试推出便捷的交通服务,串联当地主要景区;到了傍晚,推荐他们去特色美食街或者再赴一场日落……总之,充分释放“日出两小时”效应,使其成为撬动城市旅游的“十二时辰”。
巴金称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徐志摩则说“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每一天的奋斗,从每一个日出开始。走,出发!无论春夏秋冬,总要看一场日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