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5000年,英雄辈出,许多城市以历史人物、革命先烈作为其命名,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充满人文情怀和历史底蕴的城市,说不定其中就有你的家乡哦!一一
一、37个以名人姓名命名的城市 (按省份排列)
一、陕西省 (6个)
1. 子长市(谢子长)
【简介:子长市】陕西省县级市,由延安市代管。原名安定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革命圣地延安北部,总面积240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47万。
1942年5月,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是全国以革命烈士命名的7个县市之一。2019年设立县级“子长市”。
2. 志丹县(刘志丹)
【简介:志丹县】隶属于陕西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面积378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37万。
志丹县原名保安县,1936年6月,为纪念“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而更名为“志丹县”。是全国以革命烈士命名的7个县市之一。
3. 紫阳县(张伯端,号“紫阳”)
【简介:紫阳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总面积220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5.898万。 紫阳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字“平叔”,道号“紫阳真人”)曾在此修行悟道而得名,意为“紫气东来,阳光普照”,是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
张伯端:(984~1082),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诚),天台(今属浙江)人。北宋时期著名高道,敕封“紫阳真人”。
- 黄陵县(黄帝)
【简介: 黄陵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面积229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53万。
黄陵县人文资源浓厚,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位于县境,而得名。为“中国黄帝祭祀文化之乡”和陕西省首批旅游强县。
5. 吴起县(吴起)
【简介:吴起县】隶属陕西省延安市,位于延安市西北部,面积3791.5平方千米,人口14.53万。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吴起曾在此屯兵戍边23年,吴起县名即源于此。
6. 子洲县(李子洲)
【简介:子洲县】隶属陕西省榆林市。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榆林市南部,大理河中游,面积2024平方千米,人口28.83万,常住人口13.34万。
李子洲:(1892~1929),名登瀛,笔名逸民,陕西省绥德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1929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同年6月18日在狱中病逝,时年37岁。 1943年12月,为纪念革命元老李子洲(登瀛)同志,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原绥西办事处成立县政府,命名为“子洲县”。是全国以革命烈士命名的7个县市之一
二、河北省 (5个)
1. 黄骅市(黄骅)
【简介:黄骅市】河北省辖县级市,由沧州市代管,与渤海新区实行“区政合一”管理体制,位于省域东南部、沧州市东北部,地处河北平原东部、渤海湾西岸,面积221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3.8万。
1945年7月,为纪念在境内牺牲的冀鲁边区副司令员黄骅烈士,更名新青县为黄骅县,是全国以革命烈士命名的7个县市之一。1989年7月,设立县级黄骅市,属沧州地区;1993年6月,撤销沧州地区,与沧州市合并,黄骅市由河北省直辖,沧州市代管。
2. 任丘市(任丘)
【简介: 任丘市】河北省辖县级市,由沧州市代管,位于河北省中部、沧州市西北部,总面积86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1.64万。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为防海寇于此筑城,遂以其姓名为地名。清雍正二年(1724年),为避孔子讳,将“任丘县”改为任邱县,1986年5月,撤销任丘县,设立县级任丘市。
3. 南宫市(南宫氏)
【简介:南宫市】河北省辖县级市,由邢台市代管,位于河北省南部,总面积863平方千米,人口50.8万。
南宫市历史悠久,因西周“八士”之一南宫适 封邑于此而得名南宫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1986年,南宫撤县建市。
4. 秦皇岛市(秦始皇)
【简介:秦皇岛市】河北省下辖地级市,简称“秦”,别称“港城”。地处中国华北地区、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下辖4区3县,陆域面积780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80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0.74万。
秦皇岛市因秦始皇东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名号得名的城市。
5. 隆尧县(尧)
【简介:隆尧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位于邢台市中部,面积7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1万。
原名尧山县,因上古尧帝在此封疆而得名。 隆尧县获名于1947年,由隆平、尧山二县合并,各取一字得名。
三、河南省 (5个)
1. 禹州市(大禹)
【简介: 禹州市】河南省辖县级市,由许昌市代管。简称“钧”,古称阳翟、钧州、颍川,别称夏都、钧都、药都。地处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南平原过渡地带。面积146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0.9万。
禹州因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而得名。
2. 太康县(太康)
【简介:太康县】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淮平原西北部、淮河支流涡河上游。面积175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8.5万。
太康历史悠久文明,公元前21世纪,夏王“太康”在此筑城定居,秦王嬴政23年(公元前224年)置阳夏县,隋文帝开皇7年(公元587年)改阳夏县为太康县,以纪夏王太康,沿袭至今。
3. 清丰县(张清丰)
【简介: 清丰县】隶属于河南省濮阳市,位于省域东北部,濮阳市北部,面积82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7.7万人。
清丰古称顿丘,隋朝时因其境内出大孝子张清丰,唐大历年间,钦定更名为清丰县,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孝子之名命名的县,2009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孝道文化之乡”。
4. 获嘉县(吕嘉)
【简介:获嘉县】隶属河南省新乡市,位于省域北部、新乡市西部,县域面积47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9.11万。
相传西汉武帝时,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后被武帝派兵讨伐,获其首级,遂命以“获嘉县”名,以纪念此事,意指获得吕嘉首级。
【 延伸阅读:汉武帝时期,南越国丞相吕嘉(相传为吕不伟之后代)发动叛乱,汉武帝派遣大军征讨并成功平定叛乱。 据传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巡视途中,经过左邑(今山西闻喜县)时,听到了汉军攻破南越国的喜讯,非常高兴,遂将此地改名为闻喜(该地在春秋时期名为曲沃,秦朝时改为左邑,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正式命名为闻喜)。 汉武帝又巡视至新中乡,恰逢大将路博德派人送来吕嘉的首级,汉武帝大喜之余,遂于此地举行隆重的献俘仪式,宣布为纪念这一事件,改新中乡为获嘉县,意指在这里获得了吕嘉的首级。 此段历史不仅为获嘉县得名由来提供了背景,也使其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由皇帝亲赐县名的县级单位。如今,获嘉县的主题公园中仍有雕塑群像,再现汉武帝命名获嘉的场景。 获嘉县的名字,不仅承载了汉武帝平定南越的历史功绩和历史记忆,也是中国古代地名文化的重要体现。】
5. 卢氏县(卢敖)
【简介:卢氏县】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县,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7.52万。
县名因秦时方士卢敖而得名,相传他曾在此炼丹制药,扑灭瘟疫救活百姓。因此,汉武帝在此设立了卢氏县。
卢敖:秦朝时期的著名方士,传说他曾在卢氏山修炼并得道成仙。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为了纪念卢敖,便以他的姓氏命名该县(此记见于《陕州志》《重修卢氏县志》等文献)。
四、山东省 (2个)
1. 禹城市(大禹)
【简介: 禹城市】山东省辖县级市,由德州市代管,地处省域西北部,德州市南部,属环渤海经济圈。总面积99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7.71万。
禹城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是大禹 治水功成名就之地。唐朝天宝元年(742年),玄宗皇帝取城南禹息故城之意,将县名“祝阿”改为“禹城”以纪之。1993年,撤县设市。
2. 微山县(微子)
【简介:微山县】隶属山东济宁市。地处省域西南部,济宁市南部,面积1737.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76万。
微山县因境内微山湖而得名,微山湖是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其名称源自湖中的微山,而微山则因殷商时期的微子葬于此而得名。微子是商纣王的庶兄,其墓地位于微山岛主峰,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广东省 (2个)
1. 茂名市(潘茂名)
【简介:茂名市】别称南方油城,广东省辖地级市。地处中国南海之滨,广东省西南部,背靠祖国大西南,背山面海,面积11427.63平方千米,下辖2区,代管3县级市,常住人口625.23万。
潘茂名 :粤西地区俗称“潘仙”,一个被后世仙化的著名人物。大约出生于西晋太熙元年(290年),是西晋永嘉年间(307—313)的处士。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先用潘茂名其名命名茂名县,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又把南宕州以潘茂名的姓命名为潘州。
中国以道士之姓设州,以名设县,以名命名地级市,唯有潘茂名一个。
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茂名市(县级),1975年,升格为地级市。
2. 中山市(孙中山)
【简介:中山市】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城市之一。面积1783.8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45.82万。
中山古称“香山”,民国十四年(1925年),为纪念去世的孙中山 ,故改称“中山”。
六、宁夏回族自治区 (1个)
1. 吴忠市(吴忠)
【简介:吴忠市】宁夏回族自治区辖地级市。被评为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创建示范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位于自治区域中部,原为古灵州城和金积县驻地,地处宁夏平原腹地,辖2区2县,代管1县级市。总面积2.14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0.27万,户籍总人口144.07万。
吴忠市得名于明朝,明洪武(公元1368-1398年)初年,当时在灵州设立了一个屯堡,该屯堡以屯长吴忠的名字命名,因此得名“吴忠堡”,并最终发展成为吴忠市。
七、山西省 (7个)
1. 左权县(左权)
【简介:左权县】原称辽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面积2022.2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16万人。
1942年9月,为纪念在此殉国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易名为左权县。
2. 介休市(介子推)
【简介:介休市】山西省辖县级市,由晋中市代管,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北侧,总面积74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2.94万。
介休因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休逝于此而得名,中国最大的纪念性人文节日——“寒食清明节”即发源于此。 介休市有“三贤故里”之称: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北宋时期出将入相50载的文彦博。
3. 稷山县(后稷)
【简介:稷山县】隶属山西省运城市,位于省域西南部、运城市正北端,面积68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0.51万。
稷山县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4000多年前,中国农业始祖 后稷 曾在此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境内有稷王山为纪,县名因之而得名。
后稷:周始祖,姬姓,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尊为稷王(也称作稷神)、农神、耕神、谷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
4. 尧都区(尧)
【简介:尧都区】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市中部,地处临汾盆地中央,汾河由北向南穿境而过。总面积13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4.46万。
尧都区传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尧帝陶唐氏诞生、建都之地。尧陵位于其境内,世称“神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蒲县(蒲伊子)
【简介:蒲县】别名蒲子县、蒲伊县。隶属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西南侧,面积1510.6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4万。
唐尧时期,以尧帝之师蒲伊子隐居于此而得名。
蒲伊子:传说中的上古贤人,帝尧之师。据古籍记载,蒲衣常年穿一件蒲草编的粗服,所以人们称他为蒲衣,或蒲衣子,也有的古籍记为蒲伊子、伊蒲子。 传说帝舜也曾拜蒲衣为师,还要把天下禅让给他,蒲衣却不受而去,继续隐居。
6. 芮城县(芮伯万)
【简介:芮城县】隶属山西省运城市,位于省域西南端,黄河中游,面积117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3.11万。
芮城县,又称“古魏”,因春秋时芮国国君芮伯万在此筑城而得名。 芮伯万是芮国的国君,因荒淫无度,宠姬众多,风流成性,被其母亲芮姜驱逐出芮国,逃亡至魏国并在此筑城居住,后人因此称此地为芮城。
7. 夏县(夏禹、夏启)
【简介:夏县】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地处山西省西南端、中条山西麓,面积135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7.53万。
夏县古称安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 公元前22世纪,夏禹(大禹)因治水有功取得帝位,封国号为夏。禹之子启(夏启)承帝位后于此建都(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载:“启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建安邑”)。北魏太和18(公元494)年,始置夏县,今因之。
八、福建省 (1个)
1. 武夷山市(武夷君)
【简介: 武夷山市】福建省辖县级市,由南平市代管,位于省域西北部,面积281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6万。
武夷君:又称武夷王、武夷显道真君。是中国民间信奉的神仙之一,属于中国福建武夷山的山神、乡土神。武夷山因此神而得名。
武夷君其传说,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一说武夷君是神仙,修真于武夷山,受上帝之命统管群仙,武夷山因此而得名。另一说是彭祖曾隐居于武夷山,活了七百七十岁,他有二个儿子,长子名武,次子名夷,武夷山因此而得名。
九、吉林省 (1个)
1. 靖宇县(杨靖宇)
【简介:靖宇县】隶属于吉林省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白山市北部,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左岸。面积3094.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3.38万。
靖宇县原名濛江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为纪念东北民主抗日联军总司令、民族英雄杨靖宇殉难而改名为靖宇县。
十、 黑龙江省 (1个)
1. 尚志市(赵尚志)
【简介:尚志市】黑龙江省辖县级市,由哈尔滨市代管,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张广才岭(又名小白山)西麓,总面积8910平方千米,人口46万。
1946年,为纪念抗日英雄赵尚志,更名为尚志县,1988年,撤县设市,是国家级一类革命老区。
十一、湖北省 (1个)
1. 神农架林区(神农氏)
【简介:神农架林区】直属湖北省管辖,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县级行政区,为副厅级建制。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9万,户籍人口7.75万。
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
十二、湖南省 (1个)
1. 炎陵县(炎帝)
【简介:炎陵县】原名酃县,隶属于湖南省株洲市,地处湘东南边陲、井冈山西麓,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77万。
炎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因“邑有圣陵”——炎帝陵,1994年更名为炎陵县。炎帝陵被誉为“神州第一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
十三、贵州省 (1个)
1. 道真县(尹道真)
【简介: 道真县】全称“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隶属贵州省遵义市。位于省域北部,面积215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4.97万,常住人口24.30万。
道真县因以纪念汉代学者尹道真(尹珍)而得名。
尹珍:(79-162),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贵州正安境内)人 ,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作为贵州汉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
十四、浙江省 (1个)
1.文成县(刘伯温,号文成)
【简介:文成县】浙江省温州市辖县,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温州市西南部,飞云江中上游,面积1296.4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29.22万。
文成县以明朝开国元勋 刘伯温的谥号为名。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世称“刘青田”、“刘诚意”、“刘文成”,处州路青田县南田(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明朝开国元勋,“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十五、上海市 (1个)
1.徐汇区(徐光启)
【简介:徐汇区】上海市辖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南部,东北侧与黄浦区毗邻,东临黄浦江,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面积54.9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0.98万。
明末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在肇嘉浜和李漎泾两水汇合处附近建立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并与意大利人、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合作,开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先河。嗣后,徐氏家族世代汇居于此,遂称为徐家汇,区名由此而得。
十六、安徽省 (1个)
1.黄山市(黄帝)
【简介:黄山市】简称“黄”或“徽”,古称新安、歙州、徽州,安徽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皖、浙、赣三省交界处,面积9807平方千米,下辖3区4县,常住人口131.7万。
黄山得名源于轩辕黄帝在此炼丹的传说故事:相传黄帝带着术士容成子和仙人浮丘公在黟山炼丹,最终得道成仙。为了纪念黄帝,唐玄宗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将黟山正式赐名为“黄山”,市名因之。
二、11个以名人事迹、典故命名的城市
一、四川省 (2个)
1. 武候区(诸葛亮)
【简介:武候区】四川省成都市辖区,位于成都市西南部,面积75.3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2.47万。
武侯区因区内著名的武侯祠而得名。武侯祠位于武侯区武侯祠大街,始建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亦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等,后合并为君臣合祀祠庙。“传承诸葛智慧,谱写武侯华章”已成为武侯区的一种精神理念。
2. 都江堰市(李冰)
【简介:都江堰市】简称灌,原名灌县,四川省辖县级市,由成都市代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面积120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1.54万。
都江堰名称的来源与李冰父子有关。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2人率众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该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都江堰以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每年清明节都江堰都会举行盛大的放水节庆典活动,以纪念李冰父子治水的功绩。
二、重庆市 (1个)
1. 忠县(巴蔓子/严颜)
【简介:忠县】重庆市辖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面积2187平方千米,人口94.30万。
忠县原名临江县,唐太宗宗贞观八年(634年),因巴国将领巴蔓子及巴郡太守严颜并以忠烈著称,唐太宗李世民感念巴蔓子、严颜等人的忠义精神,将临州改为忠州,寓意“忠信两全”。忠县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县级行政区。
三、山西省 (3个)
1.孝义市(郑兴)
【简介:孝义市】山西省辖县级市,由吕梁市代管,位于省域腹地偏西,吕梁山脉中段东麓,太原盆地西南缘,面积945.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7.91万。
孝义原名永安县,其得名“孝”字,源于邑人郑兴的感人故事:郑兴家境贫寒,母亲久病不愈,想吃肉丸汤,郑兴因无钱买肉,便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煮汤奉母。这一孝行感动了朝廷,唐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李世民敕赐改永安县为孝义县。
2. 平陆县(李齐物)
【简介:平陆县】隶属山西省运城市,地处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地带,是山西的南大门。面积1173.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75万。
平陆县得名于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当时陕郡太守李齐物在开凿黄河三门漕道时,从河中挖出一件古刃,上面篆有“平陆”二字,李齐物认为这是祥瑞之兆,于是将当时的河北县改名为平陆县。
李齐物:(?~761年),字道用,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祖李虎五世孙,弘农太守李璟之子。
3. 闻喜县(汉武帝)
【简介:闻喜县】隶属山西省运城市,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北端,面积116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5.03万。
闻喜县得名于汉武帝时期,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巡幸缑氏(今河南偃师市),途经左邑桐乡,听到南越叛乱被平定的捷报,非常高兴,于是将此地改名为“闻喜”,以纪念这一胜利。(详参“获嘉县”简介后附录之“扩展阅读”内容)
四、湖北省 (3个)
1.孝感市(董永)
【简介:孝感市】别称孝城,湖北省辖地级市,地处湖北省东北中部,桐柏山、大别山之南;长江以北,汉江以东。下辖1区3县,代管3县级市 ,总面积891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7.18万。
孝感市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 孝感市作为中国唯一以“孝”命名的地级市,其文化底蕴深厚。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等故事被列入“二十四孝”,成为孝感市的文化标志。
2. 孝昌县(董永等)
【简介:孝昌县】隶属湖北省孝感市,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县境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大别山南麓、江汉平原北部,面积1191.4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65.30万。
孝昌县的由来与“孝”文化密切相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期,并因孝子董永的故事而得名。 南朝刘宋孝建元年(454年),宋孝武帝刘骏为表彰当地孝子众多,在安陆郡东境设立孝昌县,以褒扬此地民风之淳朴、孝行之昌隆。这一地名的由来与董永、黄香、孟宗等孝子的故事有关,尤其是董永“卖身葬父”的孝行广为流传,成为孝文化的象征。 五代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后唐庄宗李存勖为避其祖父李国昌的名讳,将“孝昌”改为“孝感”。 1984年,撤销孝感县,设立县级孝感市。1993年4月,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地级孝感市,将原县级孝感市一分为二,其北部设立孝昌县,南部设立孝南区,隶湖北省,属孝感市。
3. 孝南区(董永等)
【简介:孝南区】隶属湖北省孝感市,地处江汉平原北部,毗邻武汉,是通鄂西北、鄂东北的交通要道,是长江经济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1018.32平方千米,人口78.92万。
孝南是传说中“七仙女”下凡的地方。 孝南区名由来与“孝”文化密切相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并因孝子董永的故事而得名。
五、浙江省 (1个)
- 义乌市(颜乌)
【简介:义乌市】古称乌伤。中国浙江省金华市代管县级市,浙江四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面积1105.4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0.3万。
义乌的名称由来与一个关于孝子颜乌的传说:相传秦代,一对颜姓父子颜凤和颜乌从山东避乱南下,定居在义乌附近的一个山洞中。颜乌极为孝顺,夏天为让父亲免受蚊虫叮咬,自己赤身躺下吸引蚊子,等蚊子饱食后再让父亲回洞休息。他的孝行感动了附近的乌鸦,乌鸦驱赶蚊子并与他成为好邻居。颜乌父亲去世后,乌鸦衔泥筑坟,甚至因衔泥而受伤。人们为纪念这些乌鸦,将此地称为“乌伤”。公元9年,王莽篡权后将“乌伤”改为“乌孝”,以进一步强调孝道文化。唐武德七年(624年),朝廷将乌孝与华川合并为一县,正式定名为“义乌”,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六、山东省 (1个)
1. 嘉祥县(鲁哀公)
【简介:嘉祥县】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位于济宁市西部,面积97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7.86万,常住人口69.01万。
嘉祥县得名于春秋时期鲁哀公在西狩时捕获麒麟的传说。据《左传》记载,公元前480年,鲁哀公在“鲁西”(今嘉祥县境内)打猎时捕获了一只麒麟,麒麟在古代被视为祥瑞之物,象征着太平和吉祥。嘉祥县因此得名,意为“嘉美祥瑞”。
…………………………………………
除了以上37个“直接以名人的姓氏或名字作为城市名”,以及11个“以名人事迹、典故等命名”的城市,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以名人、先贤、革命烈士命名的乡镇。
这些包罗了名人元素的城市和乡镇,都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或传说,是中华文化的见证,既有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意义,也有地理和民族文化的深厚背景,反映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
你还知道哪些以人物命名的城市和乡镇呢?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让我们一起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铭记历史,弘扬正能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