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2025年7月2日,榆林府谷当黄河在晋陕大峡谷画出雄浑曲线,当明长城在黄土高原勾勒历史轮廓,一座融合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的边塞小城正通过新媒体镜头走向全国。由府谷县文旅局主办、1007旅行家新媒体传播平台策划的“千年府州 边塞将城”暑期新媒体达人采风推广活动于6月启动,近十位抖音短视频达人深入县域,以多元视角解锁这座“黄河入陕第一县”的独特魅力。
府谷县以“黄河、长城、边塞”三张文化名片著称,万里长城在此横亘东西,九曲黄河环绕而过,造就了莲花辿丹霞地貌、“黄河入陕第一湾”龙湾等自然奇观,更孕育了府州古城、哈镇抗日旧址、七星庙等历史瑰宝。
沉浸打卡自然美景
府谷地处陕晋蒙三省交界处,是黄河入陕第一县,黄河流经县境108公里,拥有迥异于陕西关中及陕南地区的自然景观,沿黄河而行的沿黄公路更是一条天然景观长廊。
当达人追随着“母亲河”黄河的脚步前行,无不为黄河府谷段雄浑瑰丽的自然奇景而折服。
位于陕西“沿黄公路”起点处、陕蒙交界的“莲花辿”,赭红色丹霞层层簇立,灿若夏日红莲;“鸡鸣三省”景点,雄鸡一声鸣叫,唤醒三省人民;黄河入陕第一湾“龙湾”,以灵动曲线挥洒出大自然的磅礴画卷;位于天桥水电站附近的“晋陕大峡谷”,高峡平湖与岩石绝壁相映,野性之美展露无遗。
而在府谷黄土高原腹地,海拔1426米的“高寒岭”山势巍峨,林木苍翠,这里不仅是康熙皇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时的驻跸之地,更拥有一棵独一无二的千年“中华版图柏”。
深入探秘历史人文
府谷历史十分悠久,西汉时期设富昌县,五代时期设府州领府谷县,宋代沿用旧制。由于地处古代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过渡地带,边塞风情十分浓郁。
本次活动中,网络达人也深入探秘了府谷的长城遗址及“千年宋城”府州古城。
府谷长城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魏长城,现存长城主要为明代修建,有大边和二边两道长城,总长约145公里。
榆林明长城36个营堡中,有5个营堡分布在府谷。活动中,网络达人先后探访了长城与黄河入陕后第一次“握手”之处——明长城起点“墙头村”,府谷明长城代表性历史遗存“黄甫古镇”和“清水转角楼”等,感受古长城历经风雨仍岿然屹立的雄浑苍茫。
与此同时,网络达人还前往府谷与内蒙古伊盟准格尔旗毗邻的明清蒙汉交易名镇——哈镇(原名哈拉寨),探访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陕西具有代表性的藏传佛教遗址“石窟寺”。
由“中华第一将门世家”“折家将”镇守近三百年的“府州古城”更是此次网络采风推广的重点。
府州古城位于府谷县城东的石山梁上,是一座绝壁上的古城,南临黄河,东西临沟,仅北部与山梁相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向为军事要塞,现存千佛洞、荣河书院、文庙、城墙、城门等古建筑。
舌尖寻味府州风情
地处北纬38度的府谷,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盛产黄米、小米和海红果,被誉为“黄米之乡”和“海红果之乡”。
采风期间,达人品尝了府谷当地特色美食:由黄米制成的米凉粉,起源于麻镇的驴肉碗托,流传于府谷市井街头的山药丸子,及由国际地理标志产品海红果为原料制成的饮品等。府谷地域美食以朴实风味和独特制作工艺,展现着这座边塞小城的烟火气息与生活智慧。
体验学习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不可重复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
府谷县拥有国家级非遗府谷二人台,省级非遗哈拉寨高跷,市级非遗府谷山曲、府谷酸粥、府谷担灯舞、府谷木船制作技艺、府谷剪纸等三十余项非遗文化。
近年来,府谷通过举办非遗公益课堂、非遗进校园活动、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等大力推广非遗文化,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次采风过程中,网络达人参观了府谷县非遗馆,了解府谷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并受邀前往由府谷县社区学院、府谷县老年大学、府谷县剪纸协会、河滨路社区联合成立的523公益课堂,现场沉浸式体验和学习府谷剪纸、面花、堆绣、农民画、编织等非遗技艺,通过网络宣传助力府谷非遗文化传播推广。
“千年府州 边塞将城” 暑期新媒体达人采风推广活动的开展旨在通过新媒体达人的深度体验与传播生动立体地展示府谷县的独特魅力将这片土地的自然奇观、历史积淀、人文风情与烟火气息带到了全国网友面前。跟随达人们的视角,一起云游府谷,感受这座黄河之滨、长城脚下的边塞明珠的无限魅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