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湖韵风华 万绿新章”万绿湖2025年文化旅游周系列活动主题晚会暨无人机灯光在河源市东源县万绿湖景区游客广场上演,为连日来的文旅盛会画上了一个句点。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文艺演出,它讲述了万绿湖的起源发展、绿色生态、人文魅力以及经济转换等。
活动现场
饮水思生态富民
夜幕低垂,万绿湖畔流光溢彩,情景剧《思源》正式拉开晚会序幕,该剧以情景剧形式,重温了“饮水思源”的动人历史,将目光投向了万绿湖的前世今生。
万绿湖景区游客广场
据介绍,万绿湖的前身为新丰江水库,始建于1958年。自1995年起,东源县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严格环保前提下,探索发展旅游业,逐步走出一条鱼、水、人和谐相融的文旅融合、绿富双赢之路。
《思源》之后第一章节“水之源”聚焦万绿湖的诞生与守护,随后的情景歌舞《守湖人》,生动刻画了水质监测员、护林员、湖面保洁员等一线守护者的工作日常。他们以湖为家,日复一日地守护着一湖清泉,确保了万绿湖的生态安全。
现场节目表演
据介绍,多年来东源县多措并举保护万绿湖绿色生态,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实现河湖长“全覆盖”,投入生态环境资金用于水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支流生态修复,增加了28.8亿立方米蓄水量,保护动植物多样性。同时,通过完善巡查、督导及民间河长机制,建立了长效管护体系。
当前,万绿湖湖水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并每年向东江输送70亿立方米优质净水,相当于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城市及香港4700多万居民储备了480个西湖的饮用水源。此外,万绿湖内还生长着758 种植物,活跃着140多种飞禽走兽,有“植物王国”和“动物乐园”之称。
万绿湖畔
生态效益显著,经济发展亦同步提升。2024年万绿湖旅游人数达202万人次,旅游收入9.43亿元;并通过多元业态增收,2024年东源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五年前增长43%,达2.38万元,真正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向奔赴。
5A不是终点
“一湖碧水”再启新程
这些亮眼的成绩,不仅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石。随着万绿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也得到了国家级的认可,并开始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12月,万绿湖成功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今年6月17日,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建设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这片水域正从区域性旅游景区向世界级生态文旅胜地跨越,迎来了战略发展新机遇。
碧波万绿湖
当前,东源县以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为抓手,正着力构建“五个最美”发展格局,打造最美环湖旅游公路,启动路段改建工程,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打造最美环湖圩镇集群,推进典型镇建设,让“湖城共生”理念落地生根;打造最美生态治理样板,推进生态修复与污水治理全覆盖;打造最美文旅融合标杆,升级景区景点,增强旅游承载力与吸引力;打造最美水生态价值转化体系,谋划水博览园,构建“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价值转化体系。
东源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大荣表示,回首来时路,一湖碧水映初心。东源一直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了“东源速度”。2024年东源地区生产总值195.2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位居全市前列。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印证了万绿湖从“广东水塔”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华丽蜕变,当前东源正以“一湖碧水润湾区”的担当,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新实践。
文、图丨袁文康 陈振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