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多公里,这是地球上纽约和广州的直线距离。很难想象,一个纽约人在广州南沙定居五年,和自己理想中的100分生活实现0距离,别人问起他“对未来有什么样的计划”时,他笃定地摇头回答:“我不需要变化,不需要计划,因为我对南沙的生活无比满意。”
纽约人Nathan娶了一个来自万顷沙的姑娘,在南沙的成熟居民区开了一家餐酒吧叫Hillside Bistro,在职校里教孩子们商务技能,周末和朋友们去灵山岛露营、去黄山鲁森林公园爬山,他还会将自己的爱宠照片印在T恤上,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有多爱这只小狗。
《南沙方案》落地第三年,天南地北的人都能在南沙过上开心的生活,“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不仅是一个设想和要求,而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从一片蕉田到国际人才港湾
南沙的飞速变化,Nathan都看在眼里。2006年,他与妻子从香港乘船首次抵达南沙时,当时的Nathan不敢相信这里居然是这样的,只见“许许多多的香蕉、许许多多的香蕉园、简易旅馆和一两幢大楼”。
彼时的南沙尚在起步阶段,作为广州最南端的新区,交通与配套都还在完善中。如今的南沙,早已不同往昔:地铁18号线开通、南沙港区四期建成、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启动、多座跨江桥梁通车,一张现代化城市骨架铺展开来。
Nathan与妻子是2021年搬到南沙的。再次来到这里,Nathan感慨地说:“南沙发展太快了,现在的交通等各方面比起当年好太多了。”
而这种改变,正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建设成果的体现。按照方案设想,南沙将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项关键任务,1小时车程范围内,有125所高校院所、超过200万在校大学生,集聚了一大批顶尖的大院大所大平台,为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创新雨林”创造天然条件,使南沙既具备区位优势,也汇聚人才资源。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高教项目落地、“一小时生活圈”吸引港澳人才,让南沙不仅是港口,更逐步成为知识与创新的高地。
绿色生态与国际社区融合
在生活层面上,Nathan非常喜欢南沙的户外环境。采访中他提及,他和妻子常带着狗去露营,看前来游玩的家庭放风筝,坐一整天也不觉得厌烦。他说:“喜欢这里的氛围,被草地、树木环绕,人与人之间展露出温暖之情。”
这种“生态+生活”的体验是《南沙方案》城市发展理念的重要一环。大山乸森林公园、南大山森林公园等一批新森林公园将陆续建成,蕉门河两岸连续贯通的步道与景观设施,为城市注入了“绿色动脉”,给当地的居民朋友带来更多生态享受。
△大山乸森林公园
△蕉门河
国际赛事和活动也是南沙的一个亮点。在南沙举办的云思妙想音乐节、风暴电音节、2024广州南沙(湾区)半程马拉松等大型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南沙居民的休闲生活,也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朋友来到南沙,让南沙更加热闹,也让这里的国际化氛围愈加浓郁。
△云思妙想音乐节
△风暴电音节
△2024广州南沙(湾区)半程马拉松赛
政策改革带来创业信心
Nathan坦言,如果是在美国或欧洲,他绝不会贸然开餐厅。“那些地方开餐厅,后厨用具的采购太麻烦,相关规则既复杂又繁琐,很多条文让人无从下手。在中国购买任何东西都很方便,南沙的制度也很有弹性,在不伤害他人、不触碰底线的前提下,允许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Nathan说的正是南沙在制度创新方面的进展。今年起,南沙相继出台“促外贸17条”“稳外资3条”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商事登记确认制、跨境投资便利化、企业设立全程网办等服务改革,“南沙金融30条”更是加大金融支持南沙建设力度。Nathan表示,他的餐厅开业过程十分顺利,不少手续都能在线上办理,还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诸多引导与帮助。
也正是有了这些政策的支持、购物的便利,让Nathan有足够的底气开启这家作为“副业”的餐厅。
如今,这家由夫妻两人亲手设计、亲自挑选石材定制桌面的Hillside Bistro,渐渐成为社区内外籍人士和年轻家庭的聚集地。他们与来访的客人谈天说地,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放松、休闲,像“家”一样的地方。
Nathan说:“每周都能见到来自不同国家、港澳地区还有内地的客人。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大差别,大家都在追求好的生活体验。”
从“外来者”到“当地人”
Nathan从未想过会在中国生活这么多年。他说:“原本只是一个偶然的决定,在当时的两个面试电话里,我接了第二份工作的邀请,后来才认识了我妻子。”从纽约到南沙,从律师到教师再到餐饮店主,他不断转换身份,也逐渐从一个“外来者”变成了“当地人”。
如今,他不仅能用基本的普通话与学生授课,也逐渐能听懂岳父岳母讲的粤语。妻子的父母也早已把他当成亲人,常常叮嘱女儿要好好照顾“外国女婿”。“我们一起过中秋、过春节,我在这里真有家的感觉。”他说。
南沙国际社区为了让外籍友人在南沙住得安心、住得放心,也下足功夫,组织的涉外政策宣讲会吸引了许多外籍居民来学习咨询,会上工作人员还现场解答了大家提出的关于医保、签证、创业政策的问题。真正做到让来到南沙的外籍居民,也能被当作“这里的人”对待。
展望未来:
留下,期盼更美好的生活
谈到未来计划,Nathan说他们夫妻从不制定什么五年或者更长远的规划,只是“继续享受现在”。Hillside Bistro餐厅仍然每天营业,他也继续在女子学校教授商业管理。“生活已经足够好了,不一定非要改变。”
“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留下来,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他说。
实际上,这也是南沙区切实在做出的努力,2024年起南沙区推出的“图南筑梦”计划、“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都在落实人才落户南沙的相关工作,也切实留住了更多对南沙、对广州有诸多向往的内地、港澳乃至国际人才。
南沙区通过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服务设施,为包括Nathan在内的外籍人士创造了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这里,外籍教师能安心教书育人,子女教育有国际学校提供保障,医疗保险覆盖广泛且报销便利,出入境手续也更为简化。如今他已准备把家安在这片见证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新热土上。
正如南沙区相关负责人所期望的,越来越多海外人才汇聚南沙,他们亲身体验到的这些成果,也成为评价《南沙方案》阶段性成效的重要窗口。
在政策支持、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在政府部门、各相关工作人员、当地企业、居民的通力协作下,不仅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南沙将在未来每个阶段,都如鲲鹏展翅,扶摇万里。
编者按
每一座年轻的城市,都是梦想生长的热土。南沙,正在以开放、创新、成长的姿态,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来此逐梦。这里有逐浪湾区的创业者,也有扎根社区的青年力量;有见证城市蝶变的建设者,也有与城市共同成长的梦想家。南沙的青春,不止于年纪,更在于选择和担当。
南方日报南沙新闻部联合南沙区融媒体中心、大湾区(南沙)国际传播中心共同推出《青春图南 南沙好Young》人物故事系列报道。我们将通过一组真实鲜活的青年人物访谈,记录一代青年的“图南之路”,讲述他们在南沙这片热土上创业、生活、拼搏的故事,也借由他们的经历,勾勒这座“好Young之城”的万千面貌与时代精神。
在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的道路上,南沙正以青春之名,托举梦想之光。
《青春图南 南沙好Young》是南方日报南沙新闻部、南沙区融媒体中心、大湾区(南沙)国际传播中心精心打造的人物纪实栏目,聚焦服务青年人才发展,以融媒体形式展示各类青年人才在南沙就业创业、与这座年轻的城共赴图南之志的城市奇遇。
栏目长期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典型人物故事线索,期待与更多有趣的灵魂精彩同屏!
线索报送请以邮件方式发送至nanshanet@126.com。感谢大家!
小南带你看
近200名青年大学生齐聚南沙,“图南之智”暑期实习火热启程
“粮油厂”变“活力街区”,南沙又一商业体将开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