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视频显示,多位游客在山西忻州五台山风景区朝台徒步时,挑逗山上的牛后被牛群攻击踩踏。现场视频画面显示,有游客多次用登山杆敲打牛屁股,还有游客趁牛休息时坐在牛的背上。7月17日,五台山管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此事,称被踩踏的人没事。“有一个游客,他喂那个牛牛肉干,然后牛把他的那个登山杆给踩断了。还有一个是,他们拿那个登山杆一直敲打牛的屁股,所以牛才最后反击的。”
(7月18日广西云客户端)
野生动物绝非取乐玩物,山林更非肆意撒野的“游乐场”。牛虽常显温顺,但在野外,其领地意识与防御本能从未消失。游客用登山杆反复挑衅、强行骑坐的行为,早已超出“互动”范畴,沦为对动物的刻意冒犯。景区方面直指要害:“喂牛肉干”“敲打牛屁股”,这些明显违背动物习性与自然法则的举动,本质是将人类的任性凌驾于自然之上。当挑衅招致反击,所谓的“意外”早已注定。这让人不禁感叹:有的游客,真把自己当成“铁扇公主”了?“牛魔王”可不是“宠妻狂魔”!
类似悲剧并非孤例。从投喂黑熊被抓伤,到翻越护栏与老虎“合影”遭袭,一次次警示背后,暴露的是部分游客文明素养的严重缺失。他们心存侥幸,以为“动物不会怎样”“景区会兜底”,却忘了自然的反馈从不因人的臆想而改变。尊重自然,不仅在于不伤害生命,更在于敬畏其生存法则;遵守规定,也不单是服从规则,更是对自身安全负责。个人的不当行为,看似“小事”,却可能打破人兽间的脆弱平衡,既自陷险境,也可能让他人或景区为其任性埋单。
当然,杜绝此类事件,不能仅寄望于游客的“自觉”。景区作为管理主体,责无旁贷。五台山牛群与游客共享空间,这种“人兽共处”模式本就要求精细化管理。关键区域是否增设了更醒目的警示标识?能否通过增加巡逻频次及时遏止危险行为?游客安全教育,除入园提醒外,是否可借助短视频、宣传册提前普及?这些是景区亟需解答的课题。毕竟,比起事后处置,有效预防才是对游客安全最坚实的保障。
人与自然的相处,是一场需要彼此“配合”的博弈。 游客多一分敬畏,少一分任性,危险便少一分;景区多一分细致,少一分疏漏,安全便增一分。莫让“铁扇公主式”的傲慢蒙蔽双眼——在自然面前,我们终究只是过客,而非主宰。唯有心怀尊重,行有所止,方能让每一次出发都始于期待,归于安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