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在中国地图上找曲阳,可以先把手指戳到太行山东麓,保定市西南边那个弯儿,这里就是曲阳县。
这是一座两千多年历史的老县城,秦朝那会儿就建县了,属于巨鹿郡,如今归河北省保定市管。
曲阳离北京230公里,离石家庄90公里,离保定85公里,东边跟定州市脸贴脸,西边和行唐县勾肩搭背,南边挨着新乐市,北边靠阜平县。
因为没有火车站(雄忻高铁曲阳站在建),所以除非你自驾开车过来。
其他可以高铁坐到定州东站下,从定州汽车站坐客车过来,票价9元,车程一个小时左右。
也能从石家庄客运总站出发,坐到县城中心的曲阳汽车站,票价30元,全程高速,也只需要一个小时就到了。
至于城区住哪儿方便? 其实北岳庙附近就行了。
一是离着曲阳汽车站不远,二是它才是大多数人来曲阳的重点。[机智]
真武的殿堂,一千年的古北岳
很多人不知道,北岳恒山如今在山西浑源,可北岳庙为什么远在河北曲阳?这事儿说来话长。
其实中国的五岳不全是钉子户,以前南岳在安徽的天柱山,北岳也不在山西,而在河北的大茂山。
安徽安庆天柱山—古南岳
这山您可能没听过,它又叫神仙山,横跨唐县、阜平、涞源三个县,那时的北岳庙修在曲阳,香火烧了几千年。
保定大茂山—古北岳
五岳定位其实得看中原皇帝眼色,历代王朝围着黄河中游建都,那时候北岳安在河北自然没毛病。
直到到朱棣把紫禁城搬到北京,事情就发生变化了,哪有坐镇北方的皇帝往南边拜北岳的道理?于是朝廷里争得鸡飞狗跳。
最终在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顺治帝朱笔一勾就把北岳定在浑源,此后曲阳作为曾经五岳之一的地位大大削弱了。
如今说起北岳, 十个人里九个只会往山西指,若非元代德宁殿还杵在那儿,这段改嫁史真要湮灭在县志里了。
曲阳这座北岳庙,早在80年代就评上“国二”了,我去年的时候德宁之殿还没关闭。
门票40元,自2025年1月5日因维护暂停参观,只能在外面看,如今半价20元就能入场。
当了一千多年皇家祭祀北岳恒山大神的场所,自然留下了不少高等级的古建筑,其中最扎眼的要属主体建筑—德宁之殿了。
“德宁”俩字是从庄子语录里扒来的,即“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大体意思是以德治国天下太平那套。
元至元七年(1270年)开工,硬是盖到至正七年(1347年)才算完活。[思考]
九开间六进深的气派格局,石基台托着九脊重檐庑殿顶,月台四周还有99只石狮子蹲着,这不仅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元代木构,也是五岳祭祀中规格最高的古建筑了。
除了德宁之殿本身,殿内画圣吴道子的《万国咸宁》,《云行施雨》壁画更是重量级,不然也不会值半张票价了。
东壁《云行雨施》画的是天众天神兴云布雨、普降甘霖的现场。
七十几个人物气韵生动、面容传神,鬓须衣纹长达数尺,神态各异、千姿百态,形象无一雷同。
上方绘有体态蜿蜒的巨龙,两眼晶莹的能发出追光,四爪尖锐的能捅破墙皮,有种呼之欲出的动态美感。
如果说东壁的《云行雨施》说的是“神仙上班”,那么西壁的《万国咸宁》就是完成布雨任务后收工回家的场面了。
角落那个扛枪乱窜的“曲阳鬼”,肌肉虬结面目狰狞,说是壁画的精华所在。
相传它与赵县柏林寺壁画上的水都是吴道子所画,所以很早就有“曲阳鬼,赵州水”的说法。
曲阳鬼
除了古建和壁画,堆得满院的各朝代留下的祭祀石碑也是绝佳的看点。
皇帝的字挨着书生的墨,真、草、隶、篆和行书等字体均有,是河北省最大的碑群之一。
最老的那块是北魏和平三年(462年)刻制,此外还有唐人的定州北岳恒山灵庙碑,宋人补的安天王庙碑,苏轼写的词,蒙元的诏书等等等,相当的热闹。
东西廊檐下这些石头如今列着队晒太阳,另外庙里还设有曲阳县博物馆。
人家把历代怎么修庙、封神、题字的来龙去脉,细细的说给你听。
曲阳城里,北岳庙是地标,但看点不止它一个。[思考]
济窦岩有苏东坡刻的“浮休”俩字,修德寺塔是隋朝的老物件,曲阳是定瓷老家,以创始人陈文增命名的定瓷艺术馆,值得专门跑一趟。
苏东坡的“浮休”
修德寺塔
北岳庙往南走三四百米,能看见修德寺塔杵在那儿。
这是座2006年入围“国六”的老文物,灰扑扑的砖塔没什么人围观,倒让这里有了几分真实的古迹气息。
其实提到修德寺塔,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在河南安阳见过的修定寺塔,名字就相差一个字,论资历却是两码事。
修定寺塔穿着北齐的底裤,罩着唐朝的外衣,是镶满浮雕的“中国第一华塔”,文保等级和北岳庙一样,都是极为珍贵的第二批国保。
而修德寺塔是隋朝仁寿元年(601年)起的底子,砖缝里还挤了大宋天禧三年(1019年)补的土灰,但和前者比起来,它如今只是第六批国保单位。
虽说不如修定寺塔华丽,但自有特色在身上。
修德寺塔把花里胡哨的华塔造型安在下层,上边几层却工工整整砌着楼阁式砖塔,这种混搭路子全国独一份。[灵光一闪]
1994年,人们发现塔基地宫,掀开地宫盖头的时候隋代彩画直接怼到现代人眼前。
带铭文的石函铁证如山:“大隋仁寿元年(601年)十月十五日皇帝往定州恒阳县恒岳寺奉安舍利,敬造灵塔”。
陈文增定瓷艺术馆
定窑是中国北宋五大名窑之一,烧白瓷很出名,窑址就在曲阳那片的几个村子里,因为当时归定州管,所以叫定窑。
陈文增是国家级的美术大师、陶瓷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他搞定窑研究生产三十多年,愣是把失传了千年的定窑工艺、造型、装饰这些门道给摸透了,让这老窑重新活了过来,人称“中国定窑第一人”。
用他名字命名的定瓷艺术馆,值得去看看。
楼有四层,地下一层、一楼二楼主要是定窑历史博物馆,讲定窑怎么来的、怎么没的、后来又怎么回来的,也摆了点陈文增和他徒弟们做的定瓷。
去过定州博物馆的应该记得,里面有个展厅叫“天下大白”,说的就是定瓷。
里头有件定瓷宝贝,东西够分量,位列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单,也是定州博物馆的镇馆宝之一。
1969年从定州净众院塔基地宫挖出来的,叫龙首净瓶,北宋早期定窑的顶尖手艺。
尺寸不小,高60.9厘米,肚子直径19.1厘米,底足10.1厘米,这是目前发现最大的古定窑瓷器,人称“定瓷之王”或者“净瓶之王”。
南部的羊平镇,老东西也不少。
这地方最早靠着黄山的南边平地,就叫阳平,后来才成了“羊平”,镇子年头长,攒下不少古建筑和遗迹。
正经挂牌保护的就不少,一处国保单位重点(黄山八会寺刻经)。
四处省保单位(黄山八会寺石佛龛、三霄圣母殿、清化寺北朝石佛、田庄大墓),细细的也能逛上大半天。
八会寺刻经
羊平镇黄山山顶的八会寺刻经算是个冷门国保单位(国七)。
说实话有点偏,真想去的话导航“石门村”就行,进村沿山路摸上去,找不到道就问村民。
八会寺始建于北齐,我查资料,说八会寺不是一座寺庙。
而是上阁院、下阁院、菩萨院、钟楼院、普同院、资福院、圣寿院、静岩院等寺院的统称。
隋文帝杨坚当年去北岳庙祭拜时,还专程过来朝拜过。
可惜北宋景德年间宋辽打仗,寺院全给平了, 现在只剩隋代刻经那块石头。
那方青石约摸四米长三米宽,顶上有石板屋护着,石刻四面密密麻麻刻了六部经文,夹杂着七十九尊佛像,隶书字体带点楷书味道,算是书法演变的重要物证。
离石刻百来米还有块汉白玉石碑,碑头刻着“敕赐利民侯”,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朝廷颁的敕封文书。
对了,八会寺所在这座小山称为“黄山”,之所以叫这名儿,是因为秦末汉初一位叫黄石公的道教老神仙隐居在这,张良还向他学过兵法。
黄山这里出名的不是风景,而是石头,满山的汉白玉像是凝固的羊脂,刀尖落下不带石渣,是曲阳石雕闻名天下的基础。
田庄大墓
要看过八会寺的刻经,别急着打方向盘掉头,再西拐个弯,你会看见华北地区最横的晚唐五代墓葬群—田庄大墓。
六十六米长的南北中轴线串起前后两进格局,墓道串着前庭甬道,前室牵出后甬道后室。
从上空俯瞰,十二个墓室铺排如同一朵绽放的莲花,这在整片华北也算是独一份的形制了。[机智]
从墓道里扒拉出整幅仪仗图,壁画以红黑二色勾出轮廓,东边墙上能看清七位人物。
西边剩五位,都是清一色的汉子面孔,绘画风格与陕西咸阳乾县的懿德太子墓壁画差不多,符合中晚唐特点。
金代留下过修补记录,皇统九年(1149年)的封门砖上明明白白落着匠人款。
这墓早些年也遭过不少盗墓贼惦记 2011到2013年考古人员抢救性发掘,也抢救出了一些点东西,201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觉得晋级第九批国保单位只是时间问题。
至于躺在地宫里的是谁?还没有确切的消息,只不过河北地界当年能修这种规制墓葬的。
掰着手指头也能数的过来—“大燕”皇帝安禄山、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义武军节度使张孝忠、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养子王都。
王处直墓
河北曲阳灵山镇西燕川村有两座大墓,除了前面说到的田庄大墓,更出名的当属王处直墓,也是第七批国保单位。
王处直,这位唐末五代军阀做过义武军节度使,势力范围在今日易县定州一带。
后来投靠李存勖混成了北平王,属于乱世里的割据大军阀了。
1994年春天,陕西来的盗墓团伙带着炸药和洛阳铲摸黑上山。
爆破声里,前室陪葬品被洗劫一空,十块镶嵌在墓壁的浮雕被撬走,这帮人手法娴熟,得手后迅速把文物倒卖到香港黑市。
王处直墓发掘老照片
前室东壁壁画全景
前室南壁壁画全景
直到七年后,咱们才在美国纽约的中国文物拍卖会上追回了一尊栖凤踏牛武士浮雕。
另一尊盘龙踏鹿的武士则是由美国藏家安思远主动归还,如今两件国宝都在国家博物馆立着。
盗墓案发第二年省考古队进场抢救,结果还是挖出了不少好东西。
像是精美壁画、彩绘奉侍浮雕、彩绘散乐浮雕、十二生肖俑、墓志等等等,这批文物如今都在河北省博摆着,值得专门去看趟真容。
最扎实的史料还得看王处直的墓志石,青石板上密密麻麻刻了近2000个行楷字。
从王处直祖上三代写到义武军如何周旋在朱温李克用之间,如今它躺在河北博物院展柜里,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铁钩银划的原石。
———————
除了古北岳,定瓷,曲阳还有一桩技艺很出名,那就是传了两千年的石雕手艺。
从故宫大殿的青石龙阶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这群石匠的凿子底下藏了半部中国艺术史。
西汉那会儿,曲阳石匠就用当地的大理石刻东西了。[呲牙]
保定满城汉墓里挖出来的汉白玉人俑,用的正是曲阳黄山料,刻刀声在汉朝就叮当响了,这是硬核的考古证据。
满城汉墓里的汉白玉人俑
去过河北博物院的朋友应该记得吧,南区一层东北展厅就是“曲阳石雕”的专场,西汉、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现代轮着介绍。
从汉白玉的佛头到辽金的镇墓兽,我印象最深刻是那尊北齐弥勒,几尊小佛坐在透雕的莲花座上,指甲盖大小的五官都清清楚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