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桓侯庙,又叫张飞庙
位于长江南岸狮子岩
与云阳新县城隔江相望
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
每天了解一个重庆地名
今天,跟小布丁一起走进云阳县的张飞庙
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期
后经历代修葺扩建
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
因三峡工程蓄水
今天的张飞庙作为库区
远距离整体搬迁的文物单位之一
溯江而上32千米
从原云阳老县城对岸的飞凤山
搬迁至盘龙街道龙安社区狮子岩
迁建后的张飞庙与云阳新县城隔江相望

张桓侯庙。云阳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供图
由于紧邻长江
张飞庙曾在公元1870年的特大洪水中
几乎被彻底损毁
现存建筑是从清道光至今陆续补建而成
为什么云阳会有一座张飞庙呢?
相传张飞在阆中被部将范强、张达暗害
二人取其首级投奔东吴,行至云阳
听说吴蜀讲和,便将其首级抛弃江中
后张飞头颅被一渔翁打捞上岸
云阳人民感念张飞大义大勇
将其埋葬于飞凤山麓,立庙纪念
故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之说

张飞庙。 图源:云阳县委宣传部
张飞庙的庙门和一般建筑不同
它的入口不在正面,而是开在侧面
并且是斜错开的
张飞庙大门前有一幅彭聚星所书的
六十八字对联
上联:卅里风,舟船助顺,直与造化争权,
况淑气东来,定能焕刁斗文章,落花随水留樯燕
下联:万人敌,召虎侔踪,自是忠忱扶汉,
从惠陵西眺,得无念故宫禾黍,望帝有心托杜鹃
横联:山水有灵

张桓侯庙。云阳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供图
张飞庙依山坐岩临江
沿着江边一字排开
山水园林与庙祠建筑
浑然一体,相互衬托
布局严谨、错落有致,独具一格
既有北方建筑庄严的气度
又有南方建筑俊秀的雅韵
因此张飞庙素有“巴蜀胜境”的美称
张飞庙。图片来源:云阳网
张飞庙内珍藏有汉唐以来的
石刻、木刻、字画370余件
木雕像、明代铁钟、石马等其他文物50件
如黄庭坚书《幽兰赋》
苏轼书前后《赤壁赋》
岳飞书前后《出师表》
颜真卿书《争座位帖》等
年代从南北朝到近代
作者有黄庭坚、苏轼、颜真卿、岳飞、董其昌
郑板桥、刘墉、翁同龢等
因而有“张祠金石,甲于蜀东”的说法
也正是这些艺术珍品
成就了张飞庙“文藻胜地”的地位
张飞庙内文物古迹。图片来源:云阳网
小说中性情粗鲁的猛张飞
怎么其庙宇却成了“文藻胜地”?
人们历来只知道一个嗜酒好战的“武张飞”
却很少有人知道
他其实还是一位才高八斗的“文张飞”
他游真多山写下文采飞扬的《真多山游记》
元代画家吴镇作诗
提及魏国钟繇、吴国皇象两位书法家的造诣
恐怕难及张飞“汉八分体”
明代卓尔昌《画髓元诠》载
张飞擅草书,喜画美人

张飞庙。 图源:云阳县委宣传部
如今张飞庙的千古灵钟
正和着悠远古风与时代涛声回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