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华蓥市红岩乡南湾村的华蓥山欢乐谷项目。刘秦君 摄
川观新闻记者 伍力 罗海韵
7月20日,周末,广安华蓥山欢乐谷人来人往。
“漂流项目已正式启动,单日接待量最高达上千人。”华蓥市畅游红岩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罗川告诉记者,他们把150亩废弃矿坑改为水上乐园,很多功能区都由原来煤矿区的厂房和车间改建而成,把水上漂流、煤矿研学、农事体验等场景串联起来,“游客四季都有新体验”。
从欢乐谷出发,驱车上山20多分钟,一座崭新的酒店掩映在青山绿水间。这里是华蓥市红岩乡高顶村老龙洞煤矿旧址,如今已改建为原舍·嘿矿熊猫主题民宿,以“工业遗址+熊猫IP”为亮点,目前正在试营业。
原舍·嘿矿熊猫民宿的观景平台。受访者供图
记者在民宿内看到,采矿场景大多运用仿石材料,保留粗糙质感,同时对蓄水池、石梯步道等修旧如旧,富有时代气息。
民宿设计负责人贺珊介绍,最初他们发现石墙有岩层,考虑到施工难度及工期,便直接将岩层用作内墙。同时在墙下设置排水沟,用砖墙封堵下部,使渗水沿墙排至沟内。据了解,景观栈道及台阶均设有节水沟,且大多由玄武岩制成,而这种矿产资源正是华蓥的重要产业基础。
原舍·嘿矿熊猫民宿的石墙。受访者供图
“从矿区体验到玄武岩利用,从山体破坏到自然保护,离不开矿坡复绿的生态修复过程。”贺珊举了一个例子,在改造树屋时,为保留现场古树,施工团队充分尊重原生态,调整施工范围。最终,古树从平台穿出的风貌成为亮点之一。
在改造树屋时,团队保留现场古树。受访者供图
依山而建的民宿,如今成为从废旧矿山长出的一道“新风景”。
站在酒店的观景平台往下看,林木植被郁郁葱葱。 “作为当地科普教育基地,华蓥山大熊猫苑已引入‘林溪’‘一家’两只熊猫,成为本地生态旅游的标志,我们主动关联这一IP,将熊猫形象与矿山改造深度绑定。”该民宿区域运营负责人韦超说。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指出,要保护用好工业遗产遗址,创新“工业+科技+旅游”模式。作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华蓥积极破解矿枯山荒等问题,努力走出采煤沉陷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高顶山废弃矿区治理。邱海鹰 摄
华蓥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军说,当地创新模式,破解矿枯山荒、矿竭城空、矿尽业衰三大问题,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除了煤矿遗址,废弃矿山、腾退厂房、周边山林也被科学利用,打造成为体验矿工生活、追忆矿工文化的郊区市民公园,成为市民周末游的热门打卡地。
近年来,华蓥市新增(抚育)林地1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152.19万立方米,累计治理历史遗留矿山损毁土地0.35平方公里,治理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53.18%,有效治理重点采煤沉陷区153.16平方公里。
矿山远去,“煤”好依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