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我们看到了很多能让人心静下来,凉爽享受夏日“慢生活”的好地方。
进入七月,济南城在骄阳下蒸腾。白泉湿地公园浅水池里,孩子们赤脚踏入清澈泉流,水花飞溅中传出阵阵嬉笑。年轻父母们坐在岸边树荫下,目光追随着奔跑的小身影,暑气被潺潺水流悄然带走。而在佛慧山人防工程入口,一股18℃的凉风扑面而来,将热浪隔绝于身后。几位银发老者安然对弈,棋子落盘的脆响在清凉空气中回荡。
有的人喜欢去商场“蹭空调”,有的人选择泉畔亲水,还有的人喜欢去博物馆“艺术避暑”……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济南的“清凉地图”,正在不断拓展。
生态空间:泉水生态自带清爽
泉水是济南的天然馈赠。白泉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汇集着白泉、草泉、冷泉等数十泉,它的修复再现,如今成为市民钟爱的景点。
从东入口进园,沿泉漫步,水流伴行,微风温柔。泉从林中穿,林在水上生,鸟鸣蛙叫间,城市的燥热被层层过滤。站在树荫下,习习凉风带来的凉爽,只有亲身体会过才知道其中的惬意。
新开的杉林水乐园更将生态优势发挥到极致。依托济南鲜花港原生水杉林,这里构建起“林水相融”的特色景观。这处园区因茂密树冠形成的天然遮阳系统,体感温度较市区低5-6摄氏度。水杉林下,园区还创新推出了“水中棋牌社”“杉林烤肉下午茶”等休闲项目。市民坐在清凉浅水区,或与好友打牌下棋,边泡脚边竞技;或吃着烤肉,手捧冷泡茶,搭配水中冰镇的西瓜,尽享林荫下的慢生活。
一位带孩子前来的市民感慨:“没想到市区附近还有这样的‘天然空调房’,孩子玩水,我们喝茶,各得其乐。”
地下空间:这里有处天然冷气房
当路面温度逼近40℃时,济南9处人防工程悄然变身为市民的“清凉绿洲”。佛慧山、千佛山、马鞍山路等11万平方米的人防工程正式开放,是这里与济南市民每年夏天的“清凉之约”。
走进纬十二路人防工程,温度计恒定在18℃。这里不再是单调的避暑通道,而是精心布局的公共客厅:国动宣教之窗、创意市集、百米廉廊、星辰会客厅等公益空间一应俱全。年轻人在共享读书区安静阅读,孩子在家长看护下安全嬉戏。千佛山人防工程则用百余个葡萄酒木桶改造为特色桌椅,让纳凉空间充满艺术气息。
在经四路人防工程,红色观影区正放映经典影片,免费饮品区提供解暑茶饮。一位带着孙子的老人坐在休息椅上:“夏天进来避暑,冬天取暖,给老百姓提供这么好的地方,要点个大大的赞!”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些空间已成为社区服务的延伸。佛慧山纳凉点设有台球、乒乓球设施;济阳区安大城市广场人防工程配备了直饮水机、应急药箱;莱芜区凤城西大街人防工程定期组织电影放映和读书会。人防工程从单纯的“冷气房”升级为集休闲、健体、文化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人文空间:烟火气中的清凉密码
另一种热闹在泉城上演。历下区五龙潭公园内,第十一届亲子狂欢泼水节火热进行。孩子们手持水枪奔跑追逐,水花在青石板上跳跃。每周六的“撒泼大战”“蒙眼递瓜吃瓜大战”等趣味活动,让欢声笑语与泉水叮咚交织成夏日的交响。而一旁的夏日清凉市集上,龙潭彩沙、荷花冰等特色摊位前人头攒动,荷花刨冰的凉意沁人心脾。
槐荫区弘阳广场前,家长和孩子参与着一场热闹的“泼水大赛”,商场里还举办了一场以云南文化为主题的非遗市集,不少周边市民享受着空调的清凉,在市集上专注地挑选着心意的文化衍生品。
高新区文化中心广场上,啤酒音乐嘉年华点燃了城市的激情。精酿啤酒的麦香在空气中弥漫,“谁是酒王”互动赛引发阵阵喝彩;后备箱市集霓虹闪烁,露天电影区放映着《飞驰人生2》等热门影片。带着全家前来的张先生感叹:“孩子看电影,我们喝精酿听音乐,各得其乐,这才是夏天该有的样子!”
特别关怀:角落里的城市温度
百花洲,一场专为孩子们举办的非遗体验活动正在进行中,在文艺气息十足的艺术空间里,孩子们展示着自己的作品。
振兴街街道的一个社区书房里,书架整齐排列,各类书籍陈列其上,不时有读者在这里静静地享受阅读时光。自这处纳凉点开放以来,很多社区居民每天都会来待一待,“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辅导孙子作业,我就在这里看书乘凉,一老一小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市民贾女士说。
济南的“清凉地图”,尤为关注那些工作在高温环境下的群体。在经十一路英雄山人防工程,入口处专门设置了“户外劳动者驿站”,橙色标志格外醒目。送完午餐高峰的外卖员小董走进驿站,灌满水壶,擦了把汗:“这里不光凉快,还有饮用水,还能给手机充充电,很方便。”
从水杉林下的亲水乐园,到深藏地下的18℃“城市客厅”;从社区书房的安静阅读场景,到泉畔孩子们的泼水欢笑——济南的清凉地图不断延展,勾勒出城市公共服务的细腻笔触。
这些空间不仅是物理上的温度调节,更是情感联结的扭结。老人对弈时的落子声,孩童踩水时的欢笑声,外卖员在驿站喝水的咕嘟声,共同谱写着城市夏日的交响。济南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清凉不仅来自树荫与泉水,更源于一座城市对人的关注与尊重。这种转变背后,是公共服务从“供给思维”到“需求思维”的跨越。城市的管理者俯身倾听不同群体的声音,在细节处编织人文关怀的网络。正如白泉水底无声翻涌的细沙,这些日常的、细微的清凉,正持续浸润着济南的盛夏,也滋养着城市文明的根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