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球的这两根“琴弦”交汇处即为钟山县,全境在北回归线以北,古属翼、轸分野。钟山东邻贺州市平桂区,南连昭平,西接平乐、恭城,北靠富川。钟山县处于西南和华南经济区接合部,国道323、桂梧高速公路、贵广铁路、永贺高速公路横贯县境,是西南地区东进粤港澳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地方特产有英家大头菜、钟山贡柑、红花腐竹、优质稻等。主要旅游景区(点)有荷塘十里画廊、花山风景区、钟山状元峰、石龙石桥、龙道古民居等。#广西#
历史沿革
钟山县之名,以县城所在地钟山镇而得。钟山镇位于富江下游,富江穿境而过,河畔一山兀立,状如霞钟(一说鼎峙),山上有石,叩响如钟,故名小钟山。这里的“钟山”得名,既因其石声如钟,也因其山形如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钟山地属南海郡。秦朝末年,南海尉赵佗击并象郡、桂林郡建立南越国,自立为南越王,钟山县地属南越国。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平南越,设置富川县,县治设在钟山。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县域隶桂州临贺郡。唐贞观元年(627年)置道,县域隶岭南道桂州,后隶广州。宋开宝四年(971年),县域属广南路。宋大观二年(1108年)境域属广南西路贺州、昭州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广西两江道改为广西行中书省,县域属广西行中书省贺州平乐府地。明洪武九年(1376年)属贺州,十年(1377年)改属浔州府,后属平乐府;二十九年(1396年)十一月,富川县治从钟山迁至今富阳镇,钟山始名钟山镇,置边蓬寨巡检司。此后至清代钟山均属平乐府。1916年10月,析富川县之钟山镇区、昭平县之防字区、乐字区合并设立钟山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钟山县属广西省平乐行政区专员公署。1953年4月,经政务院批准,撤销富川、钟山2个县,合并置富钟县,属平乐行政区专员公署。1958年7月,改属梧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2年3月,国务院决定,恢复设置钟山县。1997年3月,属贺州地区行政公署。2002年,贺州地区撤地设市,属贺州市。
行政区划
民国6年(1917年),全县划分为城区、中区、东区、南区、西区、北区共6个政区,区下设团43个,辖836个自然村(街)。具体行政区划情况是:
城区:城团、守望团、大耀团、安宁团、安和团、安吉团、羊头团、龙门团
中区:大桥团、凤尾东团、凤尾西团、均安团、同古团
东区:安平团、望高团、穿岩团、栗头团、西湾团
南区:石龙团、凤翔团、回龙团、义安团、公安团
西区:英家团、黄岭团、燕塘团、山口团、玉坡团、大良团、龙伏团、六寨团、五将团、三和团、启善团、三联团、桔芬团、贡口团
北区:红花团、安乐团、保安团、三江团、升平团、太平团
民国10年后,将6个区划为11个区。除中、南二区外,城区分为城一、城二区。西区分为西一、西二、西三区。北区分为北一、北二区。东区分为东一、东二区。区下仍设团43个。民国21年,将11个区缩划为7个区,即城一、北二、东一区合为第一区。城二、东二区合为第二区。南区(公安团划出)为第三区。中区(同古、均安团划出)为第四区。划南区的公安团、中区的同古、均安团、西二区的大良团合为第五区,西一区、西二区、西三区合为第六区。北一区为第七区。
民国22年废团,区下设乡,将全县户口调查后,把836个自然村划为308个行政村(街),由村街组织成立29个乡。有附城乡、吉宁乡、望耀乡、升平乡、立头乡、望高乡、羊头东乡、羊头西乡、石龙东乡、石龙南乡、回龙东乡、回龙南乡、回龙北乡、凤翔东乡、凤翔西乡、同古东乡、同古西乡、上红乡、下红乡、两安乡、三江乡、大桥乡、公安乡、凤尾东乡、凤尾西乡、英家乡、燕塘乡、上清塘乡、下清塘乡。
民国23年,将7个区并为4区。第一、二两区合为镇安区,第三、五两区合为石龙区,第四、七区合为红花区,第六区改为清塘区。区下设乡。是年省府把位于钟山的英家、上下清塘、同古东西乡境内属平乐县的33个自然村划归钟山管辖,同时将位于沙江一带钟山县的21个自然村以及下清塘乡的六朗、茅岭、秧地、明村、白土、大洞、回龙7个自然村划归平乐管辖。
民国24年撤销区。全县29乡291村(街)。
民国28年,复设两个区。石龙东、南乡,凤翔东、西乡,回龙东、南、北乡,同古东、西乡,上、下清塘乡划为清龙区,区公所设于同古。上、下、红乡,两安乡、三江乡,凤尾东、西乡,公安乡,大桥乡,燕塘乡,英家乡合编为红花区,区公所设于牛庙。附城、望耀、吉宁、升平、羊头东、西乡、望高、立头等乡不另设区,直属于县府管辖,乡以下实行保甲制度,全县将291村(街)改划为288村(街)共2858甲。民国29年2月,同古东乡的风律上下村、罗望村划归昭平。同年,调整乡村街甲组织,全县划为17乡210村街,2358甲。
1949年11月钟山解放,县、乡、村街仍如旧。
1950年1月,望高、立头乡划给八步工矿区,5月,八步工矿区撤销,望高、立头乡复归钟t山。
1950年5月,设立4个区。第一区辖附城、升平、羊头、望高、立头5个乡;第二区辖凤翔、石龙、回龙、同占4个乡;第三区辖红花、两安、燕塘、三江4个乡;第四区辖大桥、公安、英家、清塘4个乡。9月,将4个区分为7个区,即附城区(附城、升平、望高),羊头区(羊头、立头),石龙区(石龙、风翔),回龙区(回龙、同古),大桥区(大桥、公安、燕塘),红花区(红花、两安、三江),英家区(英家、清塘)。区下设乡、村。
1951年,土地改革工作开始,以将原来的7个区分为9个区,附城(后改城厢),升平乡为一区,羊头乡为二区,风翔、石龙乡为三区,回龙、同古乡为四区,大桥、公安乡为五区,红花、两安乡为六区,英家、清塘乡为七区,燕塘、三江乡为八区,望高、立头乡为九区。区下设乡,将原17个乡划为96个小乡。
一区(城厢)辖:城厢、程石、民和、榕马、潮滩、龙团、大耀、丹龙、石井、乌洞、大地、太平、三明、罗古、护马15个小乡。
二区(羊头)辖:羊头、大井、马山、木家、垒石、洞石、万松7个小乡。
三区(石龙)辖:石龙、风翔、义安、义伍、奉政、石阳、龙塘、同乐、新民、临樟、珊瑚、松义、大虞、风家、黎塘15个小乡。
四区(回龙)辖:回龙、同古、四合、龙虎、东凤、泉岭、西乐、龙福、龙岛9个小乡。
五区(大桥)辖:大桥、大龙、大田、风口、廖屋、公安、荷塘、塘贝、黄凤、里太、牛庙11个小乡。
六区(红花)辖:红花、汤公、古楼、两安、星寨、小白、竹梅、三自、沙坪、俄柳10个小乡。
七区(清塘)辖:清塘、新竹、五龙、六南、黄桥、榕水、林岩、英家、大同、合群、康平11个小乡八区(燕塘)辖:燕塘、聚义、张屋、玉东、黄宝、榜冠、平西、保安、三叉9个小乡
九区(望高)辖:望高、立头、下洲、石梯、西石、川岩、新元、清池、大道9个小乡
1952年7月,钟山、富川两县合并为富钟县,县治钟山镇。全县划为14个行政区,区下划为162个小乡。(钟山境城区、乡与1951年同)
1953年3月,将立头乡所属的水岩坝和下排等村划归贺县。
1957年12月撤区并乡,因修龙潭水库,贺县的卫田小乡划归富钟县,属珊瑚大乡。全县划为40个大乡,163个小乡。钟山境域为24个大乡、97个小乡。其中城厢大乡辖6个小乡;大耀大乡辖4个小乡;升平大乡辖5个小乡;羊头大乡辖4个小乡;垒石大乡辖3个小乡;石龙大乡辖5个小乡;凤翔大乡辖5个小乡;珊翻大乡辖3个小乡;义安大乡辖3个小乡;回龙大乡辖3个小乡;东风大乡辖4个小乡:同古大乡辖2个小乡:公安大乡辖4个小乡:大桥大乡辖5个小乡:牛庙大乡辖3个小乡;红花大乡辖3个小乡;两安大乡辖6个小乡;清塘大乡辖5个小乡;英家大乡辖4个小乡;新龙大乡辖2个小乡;燕塘大乡辖5个小乡;榜冠大乡辖4个小乡;立头大乡辖4个小乡;望高大乡辖5个小乡。
1958年秋,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全县建立9个人民公社,40个生产大队。钟山境域有5个人民公社、24个生产大队。
卫星人民公社(城厢)辖:城厢、升平、大耀、羊头、垒石5个大队;
东方红人民公社(石龙)辖:石龙、回龙、凤翔、珊瑚、东凤、同古、义安7个大队;
上游人民公社(牛庙)辖:牛庙、公安、大桥、红花、两安5个大队;
五星人民公社(英家)辖:英家、清塘、新龙、燕塘、榜冠5个大队;
东风人民公社(望高)辖:望高、立头2个大队。
1960年,由于公社规划过大,钟山境域的5个人民公社分为12个,生产大队由24个分为303个。钟山镇人民公社共辖6个生产大队,城厢人民公社共辖27个生产大队,羊头人民公社共辖23个生产大队,凤翔人民公社共辖49个生产大队,回龙人民公社共辖30个生产大队,同古人民公社共辖21个生产大队,公安人民公社共辖30个生产大队,红花人民公社共辖37个生产在队,清塘人民公社共辖38个生产大队,燕塘人民公社共辖16个生产大队,望高人民公社共辖24个生产大队,西湾人民公社共辖2个生产大队。
1962年3月,钟山与富川分治后,钟山县12个人民公社分为24个人民公社,钟山镇、西湾人民公社不变,城厢人民公社分为城厢,升平2个公社,羊头人民公社分为羊头、垒石2个公社,望高人民公社分为望高、同乐2个公社,回龙人民公社分为回龙、东凤2个公社,凤翔人民公社分为凤翔、石龙、珊瑚3个公社,同古人民公社分为同古、义安2个公社,公安人民公社分为公安、大桥2个公社,红花人民公社分为红花、两安2个公社,清塘人民公社分为清塘、英家、新龙3个公社,燕塘人民公社分为燕塘、花山2个公社。
1962年10月将24个公社并为9个区1个镇。城厢、升平公社合为城厢区,垒石、羊头公社合为羊头区,同乐、望高、西湾公社合为望高区,石龙、回龙、风翔、珊瑚、东凤公社合为石龙区,公安、大桥公社合为公安区,同古、义安公社为同古区,新龙、清塘、英家公社合为清塘区,燕塘、花山公社合为燕塘区,红花、两安公社合为红花区。钟山镇公社改为钟山镇,区镇下设公社和生产队。全县分为119个公社。
城厢区辖:龙团、程石、民和、龙马、榕马、潮滩、丹龙、大耀、升平、富平、乌洞、龟石、太平、平山14个公社:
羊头区辖:黄石、平山、马山、羊头、木家、大井、垒石、松柱、万金、洞石10个公社:
望高区辖:立头、同乐、石梯、西湾、川岩、”溪、清池、百富、里鱼、松木、礼松11个公社;
石龙区辖:老虎尾、松桂、石龙、源头、风家、黎塘、大虞、凤翔、江亚、舞龙、新栗、老村、珊瑚、新民、临樟、龙潭、回龙、龙福、力争、龙岛、龙虎、泉岭、东风、西乐24个公社;
公安区辖:牛庙、里太、荷塘、公安、黄凤、廖屋、大桥、大龙、大田、梁屋、凤岭、塘贝、双元13个公社;同古区辖:同古、和平、金鸡、四合、平竹、奉政、义伍、义安8个公社;
清塘区辖:康平、英家、油榨、大同、清塘、榕水、印山、五权、黄桥、林岩、六寨、南乐、新龙、新竹14个公社;
燕塘区辖:燕塘、张屋、玉东、黄宝、聚义、合群、保安、三叉、榜冠、沙坪、平西11个公社;
红花区辖:龙窝、两安、星寨、三自、沙坪、竹梅、小白、红花、俄柳、汤公、龙燕、古楼、桃加13个公社;
钟山镇辖:城厢公社。
1963年调整为111个公社,其中城厢区增设城厢1个公社(钟山镇减少城厢人民公社),羊头区将松柱和万金公社合并为万松公社,石龙区减少老虎尾、源头2个公社,公安减少双元公社,红花区减少龙寞、龙燕2个公社,清塘区减少油榨、南乐2个公社。
1964年,公安区恢复双元公社,全县共112个公社。
1968年12月,将区、镇改称公社,原公社改为生产大队。石龙区分为石龙、回龙、凤翔3个公社,其他不变。全县12个公社。望高公社增设生产大队1个,城厢公社将城厢生产大队划给钟山镇公社,全县有113个生产大队。
1980年,钟山镇公社改钟山镇人民政府,有城厢、羊头、同古、回龙、石龙、凤翔、公安、红花、清塘、燕塘、望高等11个公社,共增设20个生产大队,全县有生产大队133个。
1981年至1983年,回龙、公安、燕塘公社各增设1个生产大队,全县有136个生产大队。
1984年10月,人民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改村民委员会,全县划为12个乡.3个镇,138个村民委员会。乡镇有:城厢乡、羊头乡、望高乡、公安乡、清塘乡、燕塘乡、回龙乡、石龙乡、凤翔乡、同古乡、红花乡、两安瑶族乡、钟山镇、西湾镇、珊瑚镇。
1985年,从燕塘乡划出6个村民委员会,增设花山瑶族乡,西湾镇增设1个村民委员会(上宋)和1个居民委员会,钟山镇增设1个居民委员会。
1987年冬,增设英家乡,将原属清塘乡的英家、河东、大同3个村民委员会及康平村民委员会的上岩等16个自然村划给英家乡管辖。公安乡增设1个居民委员会,同时将各乡的村民委员会改为村公所。全县有14个乡(2个民族乡)、3个镇、140个村公所,3个居民委员会,780个村民委员会。
2005年6月,城厢镇并入钟山镇。英家镇并入清塘镇。
2007年,将望高镇、羊头镇2镇划归平桂管理区(2016年转设平桂区)管理。
2018年,钟山县共设10个镇即钟山镇、回龙镇、石龙镇、凤翔镇、同古镇、珊瑚镇、公安镇、燕塘镇、清塘镇、红花镇,2个瑶族乡即花山瑶族乡和两安瑶族乡,113个行政村,3个社区,966个自然村。
2019年钟山县辖回龙、石龙、凤翔、珊瑚、同古、钟山、公安、燕塘、清塘、红花10个镇,花山、两安2个瑶族乡,共有113个村(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2095个。2009年,钟山县总户数8.71万户,总人口40.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23万人。县境内主要有汉、瑶、壮等民族,其中汉族占钟山县总人口的86.83口,瑶族占钟山县总人口的7.87口,壮族占钟山县总人口的5.25口。
2023年,钟山县辖钟山镇、回龙镇、石龙镇、凤翔镇、同古镇、珊瑚镇、公安镇、燕塘镇、清塘镇、红花镇、花山瑶族乡、两安瑶族乡,共10镇、2个瑶族乡,115个行政村、5个社区,973个自然村。
大美广西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