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萍

魏巍海坨山
海陀山,是赤城人的叫法,北京延庆却叫海坨山。远古时期这里也是汪洋大海,地壳变动把大地隆起,貌似海水给驮起来一样,故名“海驮山”,后来演变为“海坨山”;而赤城人说:从特定角度远眺山体形似陀螺,故称“海陀山”。至今,赤城和延庆在官方文件和道路标识上,还是各“陀(坨)”各的。

不过也有例外,海坨山谷核心区在赤城境内,旅游标识却用“坨”字(请看上图,点击放大看)。所以,本文就用“海坨山谷”的称谓。





1673咖啡屋
前些年,不知哪个大老板在这里投资,盖起了不少别墅,都是欧式建筑风格,说是“瑞士小镇”,加上利用西侧天然的草滩,号称“海坨山谷国际旅游度假区”。住宿费根据位置和房间档次与大小,每晚一千至三千元不等,附近民宿也每晚五百元左右。前几年北京一位朋友住一宿花了700元,上山咖啡屋喝了一杯咖啡100元。



房车营地根据车辆大小和位置在草滩或河畔过夜,每晚一千至两千四百元;帐篷露营费用:自带帐篷费用少点,每晚需支付88元营地费,租赁帐篷根据大小和位置价格每晚200-800元不等。

所以,我说这地方是有钱人的世界。我等工薪阶层体验一下还行,度假住些日子恐怕有点奢侈了。不过,免费旅游,一饱眼福还是可以的。7月12日下午,我们就去饱了饱眼福,这地方确实太爽了。


海坨山谷景区面积很大,玩法也很多。但核心景区就在赤城一侧的所谓“瑞士镇”周围。我等开车到达东山坡半山腰漫步道,就是进北京境内车辆检查站附近停下来参观,这里地形较高,视野开阔,把个海坨山谷核心景区一览无余。





山坡上都是原始次森林,正值盛夏,绿意盎然。路边白桦林的树干洁白如玉,高耸入云,林间光影交错,山风习习穿梭其间,为炎炎夏日带来阵阵不可多得的清凉。队友们感叹道:“这里真是避暑的天堂,也是心灵的栖息地。”






再看各种不知名的花草,五颜六色,把山坡点缀的色彩斑斓。小花与白桦相映成趣,她们的芬芳与树木的清香交织在一起,让队友们沉醉其中,竞相拍照,留下美好。






从东山坡向西远远望去,那里草滩跟铺了绿地毯一般,还搭建有许多帐篷,非常诱人,我们决定下山到对面看个究竟。实际上是个露营基地,进营园是收费的,但65周岁以上和持退役军人优待证可以免费入园。




我们按规定进去后,看到低洼处有一人工湖,谓之“天鹅湖”,孩童们坐小火车绕天鹅湖周边转动。湖不大,水清亮,也算一景,四周种点花就更好了。





到帐篷露营基地一看,西高东低,略为倾斜;地形开阔,有30000多平方米;绿草如茵,跟高尔夫球场一般;帐篷星罗棋布,数不胜数。战友们说,这老板真有福气,好像在远古时期的造山运动中,就给他今天准备好了一个天然的露营基地。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在帐篷露营基地逗留了一会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胡考进老战友有诗云:
海坨山谷的盆地里,
铺展着巨幅水彩画:
橙色的欧式建筑群,
像极了瑞士小镇;
蓝色的水系天鹅湖,
吸引着游客留下倩影;
汽笛长鸣的小火车,
载着孩子们奔向远方的梦;
绿色草滩上的木屋蒙古包,
丰富着游人野外生存的体验;
纵横弯曲的柏油路石面径,
将画面分成若干童话世界。
这里是度假旅游区,
更似美幻宁静的世外桃源。

摄影:李文平 主摄,综合钱旺、郭双忠、胡考进、唐顺义、张风英、陈秀玲、蔡淑萍、刘惠琴的拍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