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盛夏掠影
王文琴
周末早晨,闲来无事,我驱车到韩城古城。因为好久未去,心里很惦记。
停车后,我穿过文庙南侧的两座牌坊,顺着学巷西行。路边有的人家院子门口摆着盆花,鸡冠花盛开,月季花红艳。通过院门处的门楣题字,便可分辨出这户人家的祖辈是文官还是武官。
至巷口,右拐沿正街北行。早晨九时一刻,沿街的商铺已开门迎客。街上人稀,相对宁静。街中间的一排石板被往来行人经年累月地踩踏,锃亮可鉴。
青砖、灰瓦、木房、板搭门,古色古香。沿街售卖日用品及服饰店的店主,把部分商品摆在店门外,吸引路人的目光。小商小贩沿街摆摊,有卖拐杖的,有卖小孩玩具的,有卖各种夏凉帽的,有卖葡萄、蜜桃、西瓜的,有卖烤肠的……古城街道呈现的是安详气氛,像一位刚睡醒不久的中年女性,脸上还带着慵懒气。古城似乎在伸懒腰,舒展着四肢,慢慢把自己恢复成活力四射的模样。
街边的槐树,庞大的树冠给街面洒下一片片阴凉。槐树像一把把巨伞,对晨光进行拦截。所以,游龙状的街道,因两侧的店铺、与街共生的槐树的协同遮挡,给人古城的早晨姗姗来迟的错觉。
不知谁家的宠物狗,悄悄溜上街,不叫不咬,一路小跑。它可能也想遛遛弯,享受早晨的这份清凉。
沿街的槐花盛开,开败的槐花簌簌飘落,所以石铺的街道上槐花点点,如天女散下小金花。一堆堆米黄色的落花在道牙下尚未收堆,保洁员在前面扫,后面又有槐花不断飘落。
路过白白馍行,隔着玻璃橱窗即看见身着黑花旗袍的中年店主,正在给前来研学的学生们讲解韩城花馍的制作过程。看来学生们的求知欲很强。
继续前行,迎面遇到一只小花猫,它忽然抬头看了我一眼,琥珀似的眼睛充满警惕。我从容地从它身旁走过,让它感到我的友善。
沿路几家经销韩城花椒黑酸奶的店铺,小广播在重复播放厂家促销活动。这播放声,犹如独特叫卖,似乎在用力摇醒古城的每一座院落,每一个细胞。
沿街的羊肉饸饹店,已经有三三两两的食客进店用餐。一碗羊肉饸饹进肚,食客一整天都是舒坦的。
途经九郎庙,路旁的槐树上系着不少香客祈福的红色福带,长长的福带在晨风中如风铃一般飘动。
穿行在千年文化氤氲的古城街道,每一座建筑,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灰瓦,每一个门墩,每一处木雕……都流淌着文脉相承的涓涓细流。所以,徜徉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对千年文化的探寻,都是在接受文化的熏陶与滋养。这与当街游客量的多寡无关,而是自己内心与这座城的默契交流。目光掠过每一处景物时,我总忍不住用视线轻轻触碰它们——像无声的问候,像温柔的抚摸。而它们回应我的,是同样友善的凝望,深邃中透着暖意。我在这次的随心漫步中,身心又获得进一步的滋养。
行到正街北头,一排石墩便是无言的截止符。折身而返,至隍庙巷口,左拐东行,去古城新街转转。
沿路两边的文玩店均开门营业,顾客稀少,店家安逸。这让我想起“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那句谚语。这是文玩店的经营哲学,要守得住寂寞,等待真正大买主的到来。
不知不觉来到古城新街北入口。小水景营造的流瀑依然不急不慌地流淌,发出悦耳的声响。盆栽三角梅紫红色的苞片,如花满枝,像门迎般给人一脸诚挚的灿烂笑容。
穿过新街门洞,红色铁门,大敞迎客,门钉整齐,金光闪闪。虽然古城新街自开街以来,我已来过多次,但每次游走这里,依然兴致勃勃。
继续前行,沿路的店铺有开有掩,但门前的花木依然葱茏,石竹花、紫薇花、半枝莲,均灿烂开放。爬墙虎疯长,罩满人家院子的一面山墙。
右拐,路过家风馆,经过喷泉流瀑,穿过圆拱门,来到庆善寺门前。寺院南围墙东侧的凌霄花如火如荼地盛开,像一面花墙,简直太热烈了,景象十分壮观,这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没想到凌霄花从寺院内翻越墙头,竟如此生机勃勃,给人惊艳之美。这像是对我今晨随心游览古城的一种精神犒赏,我欣然心领。
经过庆善寺,寺院大门口的四大天王忠诚值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返回古城正街,继续南行。街道上的行人渐渐多起来,脚步纷杂。阳光已倾泻至部分街面。此时,古城给我的感觉是精神振奋,刚才神情间的慵懒已荡然无存。行至学巷口,左拐东行,原路而返。
今晨闲逛,如访老友。有空走动,常览常新。韩城古城,以古朴之貌,静美之态,恭迎每一位游客的到访。
来源:韩城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