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生活打卡##夏日旅行攻略##上头条聊热点,每日热点榜#
《神雕侠侣》中许多地方都反映了道家思想。
庄子《逍遥游》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小龙女的形象就是这样的天神下凡。
金庸在《天龙八部》中也曾借段誉之口,用庄子这句话形容神仙姐姐王语嫣。——或许正因为如此,一般电视剧里有资格扮演小龙女的女演员,都能饰演王语嫣。
小龙女有绝世姿容,出尘的气质。
在旁人眼中,小龙女美得不像尘世中人:
那白衣少女一住来,众人不由自主的都向她望去。但见她脸色苍白,若有病容,虽烛光如霞,照在她脸上仍无半点血色,更显得清雅绝俗,姿容秀丽无比。世人常以美若天仙四字形容女子之美,但天仙究竟如何美法,谁也不知,此时一见那少女,各人心头都不自禁的涌出美若天仙四字来。她周身犹如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似真似幻,实非尘世中人。大厅上二千余人均不知小龙女是何来历,只见她美得出奇,人人心中都生特异之感。
《倚天屠龙记》第一章《天涯思君不可忘》开篇道: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金庸先生说:“作这一首《无俗念》词的,乃南宋末年一位武学名家,有道之士。此人姓丘,名处机,道号长春子,名列全真七子之一,是全真教中出类拔萃的人物。《词品》评论此词道:‘长春,世之所谓仙人也,而词之清拔如此。’”
事实上,金庸擅改原词,丘处机原作名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金庸将原词中“灵虚宫梨花词”去掉,仅留“无俗念”三字,将“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分开,改为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琼葩”改为“琼苞”,“舒高洁”改为“殊高洁”,“万万化参”改为“万蕊参差”。
金庸评论小龙女:“她一生爱穿白衣,当真如风拂玉树,雪裹琼苞,兼之生性清冷,实当得起‘冷浸溶溶月’的形容,以‘无俗念’三字赠之,可说十分贴切。”
同样是绝世美女,小龙女和香香公主截然不同。
在遇见杨过之前,她虽清心寡欲不问世事,但绝不是“天真无知”,她自有一套人生准则。
小龙女的形象,是接近仙女下凡,而并非香香公主那样懵懂无知。这其间的分别,十分微妙。

金庸笔下的女子中,黄蓉将入世与利他相结合,最终和郭靖一起殉国,成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而古墓派小龙女,自幼冷心冷情,她是将脱俗与出世相结合,最终和杨过一起隐退。
《庄子 逍遥游》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这里的”神人“是庄子的一种自我隐喻,他遗世独立,不被内心所羁,不被外物所缚,也不用有任何依托,象征绝对自由。
而小龙女这个人物的塑造,很明显有藐姑射山神人的影子。
她久居古墓,肌肤洁白,正是”肌肤若冰雪“;她18岁时望之如十五六,正是”淖约若处子“;她以玉峰浆为食,似乎”吸风饮露”;她的武功轻灵飘逸,轻功高强,似有“乘云气,御飞龙”之气质。更重要的是,她冷淡寡欲,因为寡欲,所以自由,似能“游乎四海之外”。

杨过与她正相反。
小龙女冷若冰霜,杨过炙热如火。
杨过人生中的重大决定,大多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他数次与强权对抗、舍己救人,往往都是事到临头,血冲头顶,此心如沸,不得不尔。此时,什么世人眼光,自身安危,事后结局,通通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似乎在这一刻,他才真实地存在着,并且他愿意为了这一刻的存在付出任何代价。
小龙女是钝的,杨过却太锋利。
钝,并非愚。周伯通为了给郭靖解释左右互搏之术,让他一手画圆,一手画方,以为他必然不能做到,因为比郭靖聪明得多的黄蓉就画不出。没想到,郭靖画起来全无阻滞。而杨过和小龙女,则是杨过画不出,小龙女画得出。
为何如此?与智愚无关,与心性有关。
左右互搏,聪慧如黄蓉苦学不得,质朴如郭靖、小龙女反成。只因他们心似明镜台,不惹尘埃,契合老子“大智若愚”的玄机。
周伯通嬉戏间自创神功,欧阳锋争“天下第一”终致疯癫——强求者堕“小知”魔障,自然者得“大知”逍遥。
大智若愚比小智更聪明,讲无为是为了无不为。拥有“大智”,心无杂念的人才能实现“无不为”。
道家讲究“真”和“纯”二字,同时又推崇清心寡欲,正合左右互搏的要求。
杨过和黄蓉都是绝顶聪明之人,做事样样争先,思绪时时不断,安能抱朴守拙,一空万念?
聪明人是这世上最难以捉摸的,最不可靠的,最容易得罪也最不易取悦的。
黄蓉接触的人们,或惧怕她是个小妖女,或垂涎她的美色。只有郭靖从一开始就大智若愚地认定“蓉儿是个好姑娘,很好很好的,很好很好的。”
她要的是踏实、真诚和善良,所以她跟了郭靖,是轻灵随厚重、风随树、水随土。
黄蓉在意的,是郭靖的憨、朴实和韧。质朴纯正这种东西,都是聪明人才懂得欣赏的。小聪明的人,只会想着“这种人好欺负”。
所以黄蓉爱郭靖,杨过爱小龙女。郭靖是笨人,小龙女是个心思单纯的人。
然而在这两对CP中,作为圆心的却是郭靖和小龙女,这两个心思单纯而情绪稳定的人,就像一座灯塔,永远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平静而坚定的力量。


我最欣赏小龙女的一点是:她是个淡人。
小龙女的精神状态领先我们800年!
“淡”,并不意味着对什么都无所谓,倒不如说是在看清这个世界之后“有所为,有所不为”。
小龙女最异于常人之处,就是她的淡泊和与世无争。
她宛如一朵绽放在山谷的幽莲,清冷绝俗,遗世独立。
我尤其欣赏她那超乎寻常的稳定情绪。
她自幼修炼玉女心经,讲究收束七情六欲,多年修炼下来,自然清心宁静。
她情绪稳定到了近乎薄情的地步。孙婆婆过世时,与孙婆婆相识不足一天的杨过痛哭不已,而经她抚养长大的小龙女却默然不动。杨过责怪其无情,小龙女却道:“人都是要死的,早死晚死,分别也不大。”
这看似无情实际超脱之语,倒有庄子鼓盆而歌的精神。
她虽心中悲痛,但也能坦然接受这一事实,因为她知道生死是不可避免的。
而正因为她寡欲而淡泊的性子,才能一个人在寒潭下生活16年。这个爱情故事才得以成立。

小龙女的无争,是因她游离于俗世之外。人情世故,礼法规矩,她既不知,亦不欲知。所以杨过费尽全力的“离经叛道”,在她而言却毫不费力。
金轮法王第一次对战小龙女的时候,一看是个年轻女子,立刻就轻敌了,嚣张地说道:“你若接不住我十招,又怎样了?”
他满以为小龙女会说,接不住就以武林盟主之位相让的套话。小龙女只是淡淡地反问了一句:“接不住就接不住,又怎样了。”
是啊,输了便是输了,又能怎样呢?
小龙女是真正的无争。
而小龙女在与全真教起冲突时,众道士气势汹汹,尹志平毕恭毕敬,小龙女只是一句:“我不爱听人啰嗦。”
与杨过相恋,遭到郭靖黄蓉反对,令天下人侧目而视,她便抽身离开这滚滚红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杨过断臂后,小龙女的表现充分展现了她情绪稳定的特质。她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过度悲伤,而是迅速冷静下来,给予他安慰和支持。
在杨过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绝望时,小龙女用她坚定的信念和温柔的话语,让杨过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

小龙女的情绪稳定并非冷漠无情,而是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洞察。
她明白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是人生的常态。因此,她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故。
她的这种坦然和豁达,使得她在面对各种困境时都能保持情绪的稳定,不会被过度的悲伤或愤怒所左右。
杨过怔怔的瞧着他,只盼他能说出“有救”两个字来。小龙女的眼光却始终望着杨过,她早便没想到能活至今日,见杨过脸色沉重,只为自己担忧,缓缓的道:“生死有命,岂能强求?过儿,忧能伤人,你别太过关怀了。”
一灯自进木屋以来,第一次听到小龙女说话,瞧她这几句话语音温柔,而且心情平和,达观知命,不禁一怔。他不知小龙女自幼便受师父教诲,灵台明淨,少受物感,本想这姑娘小小年纪,中毒难治,定然忧急万状,那知说出话来竟是功行深厚的修道人口吻。心想:“这一对少年夫妻实是人间龙凤,男的武功如此了得,女的参悟生死,更是不易。我生平所遇,只有郭靖、黄蓉夫妇,方能和他们比肩,我那些弟子无一能及。”
小龙女早已看透生死,生死有命,世事无常,又岂能强求?
一灯道:“倘若我师弟也不能救,那是大数使然。世上有的孩子生下来没多久便死了,小夫人嫁人之后方始不治,也不为夭。”……
杨过睁大了眼睛望着一灯,心想:“龙儿能否治愈,尚在未定之天,你却不说一句安慰的言语。”小龙女淡淡一笑,道:“大师说得很是。”眼望身周大雪,淡淡的道:“这些雪花落下来,多么白,多么好看。过几天太阳出来,每一片雪花都变得无影无踪。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许许多多雪花,只不过已不是今年这些雪花罢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人生变化无常,生命往复循环,不如坦然接受这一切,在有限的生命里绽放最美的瞬间。
多么透彻的一番领悟,让一灯这位佛学大师都为之赞叹。
一灯从怀里取出一个鸡蛋,问道:“这世上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
小龙女接过蛋来,见是个磁蛋,颜色形状无一不像。她微一沉吟,已明其意,道:“蛋破生鸡,鸡大生蛋,既有其生,必有其死。”】
小龙女年纪轻轻便已有乐天知命、看淡生死的豁达胸怀。
小龙女的哲学修养简直满点。自幼修习的道家修为,在历经红尘之后达到心境圆满,直接能跟一灯这修行了数十年的老僧打禅机。
能够参禅悟道的女子,又岂是寻常女子所能媲美?
小龙女才是真正的出世。
小龙女心胸宽广,以德报怨。仇恨这种情绪,似乎很难真正进入她心里。
【过不多久,遥遥望见郭芙为李莫愁所害,大火即将烧到身边。杨过道:“龙儿,这姑娘害了我不够,又来害你,今日终于遭到如此报应。”小龙女明亮的眼光凝视着他,奇道:“过儿,难道你不去救她?”杨过恨恨的道:“她将咱们害成这样,我不亲手杀她,已是对得起她父母了”小龙女歎道:“咱们不幸,那是命苦,让别人快快乐乐的,不很好吗?”】
小龙女原本想拿婴儿郭襄去给杨过换解药,但真让她动手时,情郎的“杀父仇人”黄蓉自己都表示愿意用自己的头去换绝情丹来救杨过,她还是感到不忍而拒绝了。要知道,小龙女可没有上帝视角,她并没看到郭靖在蒙古大营中对杨过的舍身保护。
【黄蓉又道:“若非你与过儿联手,便不能打退金轮法王。过儿曾数次舍命救我夫妇,我便一次也救他不得?那汗血宝马日行千里,一到三日,便能赶到绝情谷。我跟你说,那裘千丈与过儿的父亲全是我一人所伤,跟郭大爷绝无干系。裘千尺见了我的首级,纵然心犹未足,也不能不将解药给了过儿。此后二人如能为国出力,为民御敌,那自然最好,否则便在深山幽谷中避世隐居,我也是一般感激。”
这番话说得明明白白,除此之外,确无第二条路可走。小龙女近日来一直在想如何杀了郭靖、黄蓉,好救杨过的性命,但此时听黄蓉亲口说出这番话来,心中又觉万分过意不去,只是不住摇头,道:“那不成,那不成。“】
小龙女外柔内刚,平时许多事,她都是无可无不可;但若以为她没主见、无原则,那就大错特错了!
小龙女曾为裘千尺仗义执言,把公孙止说得无言以对。
【杨过本欲置身于这场是非之外,眼见公孙止如此凶暴,忍不住怒气勃发,正要上前与他理论,小龙女已抢上扶起裘千尺,在她脑后“玉枕穴”上推拿几下,抑住流血,然后撕下衣襟,给她包扎伤处,向着公孙止喝道:“公孙先生,她是你元配夫人,为何你待她如此?你既有夫人,何以又想娶我?便算我嫁了你,你日后对我,岂不也如对她一般?”
这几句质问,一针见血,问得痛快淋漓,公孙止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小龙女虽和周伯通只有一面之缘,却愿意为了他冒险去跟武功远胜自己的金轮法王硬杠。
【她对周伯通实是好生感激,常想当日若不是他将杨过引入绝情谷,自己便己与公孙止成婚,事后念及,往往全身冷汗淋漓,胆战心悸。不料他竟丧命于此,心下甚是伤感。……
小龙女见他未死,心中大喜,举火把四下察看,不再见有蜘蛛纵迹,这才放心,问道:“你没死么?”周伯通笑道:“好像还没有死透,死了一大半,活了一小半……哈哈……”他想纵声大笑,但立时手脚抽搐,笑不下去。
却听得洞外一人纵声长笑,声音刚猛,轰耳欲聋,跟着说道:“老顽童,你王旗盗到了么?今日的打赌是你胜了呢,还是我胜了?”说话的正是金轮法王。】
小龙女佛性温和,但内心有股韧劲,遇到任何遭遇都打不垮,有颗包容之心。
杨过对小龙女说过这番话:“你良心也真忒好,这些人对你不起,你仍念念不忘的挂怀。”
这倒也不是她对仇人有多好,而是她在人生中遭遇任何打击,都很容易自我调节,自我愈合,不需要依靠别人。
譬如小龙女身受重伤,依然和周伯通谈笑风生,是因她内心强大,能很快地自我调节情绪。
这样情绪稳定,善于自我疗愈的人,是绝不会像李莫愁那样,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内心充满仇恨,甚至迁怒他人,报复社会的。
小龙女其实很适合当老师:她心态平和,耐心很好,教起武功来循循善诱;她情绪稳定,不会因自己心情不好就迁怒旁人;她对人真诚,善于倾听别人讲话。
小龙女是一个天生的隐士。
比起金庸笔下的其他女子,小龙女生性善良,心思单纯,孤傲通透,超尘脱俗。
她在古墓中长大,小小年纪便参悟生死,摒弃七情六欲。
小龙女伤重不治,还安慰杨过:“人人都要死,那也算不了甚么。”
人人都要死,这是真理。然而不怕死的人,的确不多见,龙儿就算一个~
过不多久,遥遥望见郭芙为李莫愁所害,大火即将烧到身边。杨过道:“龙儿,这姑娘害了我不够,又来害你,今日终于遭到如此报应。”小龙女明亮的眼光凝视着他,奇道:“过儿,难道你不去救她?”杨过恨恨的道:“她将咱们害成这样,我不亲手杀她,已是对得起她父母了”小龙女歎道:“咱们不幸,那是命苦,让别人快快乐乐的,不很好吗?”
“咱们不幸,那是命苦,让别人快快乐乐的,不很好吗?”小龙女的胸怀,实在是宽大。
小龙女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她与世无争,拥有独立的灵魂。
不管世道如何,她只选择遵循内心。
无论历经了多少悲欢离合,她从不依附于任何人。
《老子》中有句话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独立,是爱的前提。
不争,是爱的智慧。
真正的爱情,并不需要刻意为之。
君不见,周芷若工于心计,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李莫愁深陷情伤,最终堕入魔道,丧生火海。
小龙女具有大道至简的处世原则,从不强求感情。
拥有随时离开的勇气,也有并肩作战的实力,在乱世之中守住一份自我。
从这个层面来说,也唯有淡泊的小龙女,才是愤世嫉俗的杨过最好的归宿。
结语
《神雕侠侣》将江湖的刀光剑影、爱恨嗔痴,化作了道家精神的具象演绎,尤其是庄子哲学的诗意投射。
杨过断臂的创伤,恰似《德充符》中 “支离其形” 的寓言。失去右臂的残缺,反而让他挣脱了世俗对 “完整” 的执念,在孤独中悟透独孤求败 “不滞于物” 的剑道,这正是庄子 “无用之用” 的隐喻 —— 外在的残缺成就了内在的充盈。
小龙女居于古墓,不涉世事,其 “坐忘” 般的澄澈心境,暗合《大宗师》中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的境界,她对世俗礼法的全然超脱,恰是对 “不以物为累” 的生动诠释。
更精妙的是对 “逍遥游” 的践行。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逆世俗而动:师徒之恋的禁忌,在世人眼中是大逆不道,在他们却是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的自在。
绝情谷的生死抉择、襄阳城的舍身守护,看似入世的担当,实则是 “外化而内不化” 的圆融 —— 于江湖风波中守住本心,在爱恨纠葛里保持清明,恰如庄子所言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神雕侠侣》之动人,因它不止是爱情史诗、武侠经典,更是道家精神启示。
杨过的狂傲,是少年斩断礼教枷锁的剑;
小龙女的纯洁,是阅尽沧桑后的通明道心;
玄铁剑的笨重木讷里,藏着“大巧若拙”的天机。
杨过挥动玄铁重剑,劈开的不只是金轮法王的攻势,更是机巧世相的迷障。
所谓“重剑无锋”,是放下算计;“大巧不工”,是顺应本真。

分享时刻
你如何评价小龙女?
给我留言吧~
END
欢迎分享朋友圈 公号转载请获取授权
-作者-
悠悠酱,喜欢读书,喜欢旅行,喜欢猫猫狗狗,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火锅重度爱好者。不高冷,却很有态度。世界或许冰冷,内心依然温暖。公众号:陪你走过漫长岁月(ID:sunshine_phuket)。转载请后台联系作者。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活得潇洒肆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