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县位于广西崇左市,地处桂西南边陲,与越南谅山省禄平县、高禄县、亭立县和广宁省平辽县接壤。宁明资源丰富、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高,是“中国松香之乡、八角之乡”。宁明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拥有中国第一处岩画类世界遗产、广西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以花山岩画为核心的骆越文化是壮族文化、岭南民族文化和东南亚民族文化的同生共源。宁明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三山四水十大景”:“三山”分别为花山、公母山、狮子山。其中,花山是文化圣山,公母山是横跨中越两国边境的名山,狮子山是佛教名山。“四水”分别为明江河、派连河、公安河、浦下河。 “十大景”分别为荷城晨钟、濑江暮鼓、独木成林、蓉峰夕照、东湖钓月、木州双泉、珠连野渡、迁隆书院、永平古墓、边关炮台。#广西#
历史沿革
宁明县历史悠久,秦王政三十三年(前214年)属象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属郁林郡,为临尘、雍鸡县地。三国属吴国之交州郁林郡地。西晋属广州郁林郡地。东晋属广州晋兴郡地。南北朝属南朝宋广州晋兴郡地。隋属岭南郁林郡地。唐置羁縻州思陵州(治所在今宁明县峙浪乡思陵村),辖及今宁明县等部分县地、思明州(治所在今宁明县明江镇),辖及今宁明县部分地区,均属邕州。五代袭唐置。宋设永平寨(治所今明江镇),辖思州(治所今海渊镇)、宁明州(治所今宁明县城中镇)、思陵州(治所今峙浪乡思陵村)、迁隆州(治所在今宁明县那堪镇迁隆村)。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永平寨改为思明路(治所在今宁明县明江镇),领上思、思明等10个土州和罗白土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思明路改为思明府(治所在今宁明县明江镇)。明末,思明府仅辖下石西土州,辖及今凭祥、宁明部分地区。今宁明县地分属思明土州、思陵州、迁隆土巡检司和下石西土州。清沿袭明建制,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思明土州改土归流。雍正十一年(1733年),思明土府改为明江厅;思陵土州改属太平府。光绪十八年(1892年),迁隆峒土司划归上思厅(直隶广西省)。民国二年(1913年)一月,明江厅改为明江县,宁明州改为宁明县,民国六年(1917年)思陵州、思州合并为思乐县。三县属镇南道(辖龙州县、上金县、崇善县、左县、宁明县、明江县、思乐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三县直隶广西省政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龙州民团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先后属龙州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广西第十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广西第七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宁明、明江、思乐三县,属龙州专区。1952年8月1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明江、宁明、凭祥三县(镇),合并置镇南县,治所在今宁明县城中镇,与思乐县同属崇左专区;同年12月属桂西壮族自治州。1953年4月23日,政务院批准撤销思乐、镇南两县,合并置宁明县,治所今宁明县城中镇,属桂西壮族自治州。1955年7月12日,广西省人民委员会报告备案,宁明县析出第一区,另设县级凭祥镇。1957年12月20日,宁明县改属邕宁专区;1958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报告备案,撤销宁明、龙津两县和凭祥市,合并置睦南县,治所在今凭祥市,属南宁专区;1959年5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报告备案,撤销睦南县,恢复宁明、龙津两县和凭祥市,属南宁专区;1970年南宁专区改称南宁地区后,宁明县属南宁地区;2003年底,撤销南宁地区设崇左市,宁明县属崇左市。
行政区划
1949年12月9日,思乐县解放、10日明江县、宁明县解放。建立思乐、明江、宁明县人民政府。思乐县人民政府设于海渊圩内(今海渊粮所所在地)。明江县人民政府设于明江圩内(今明江镇政府所在地)。宁明县人民政府设于宁明城中镇内(今教育局、卫生局所在地)。思乐县工委接管地方政权时,中共十万山地委同意将上思县的迁隆乡划归思乐县接管。明江、宁明两县则照民国时辖地不变。
1951年5月奉省令将宁明、明江、凭祥三县并为镇南县。县人民政府设于原宁明县人民政府内。1952年7月奉省令并镇南县和思乐县为宁明县,县人民政府驻旧址。同年土地改革,撤销行政村建小乡。
1952年本县有11个区、118个乡:
一区(凭祥)11乡:卡凤隘口礼茶南山柳班匠龙逐化召化英杨连城城厢
二区(下石)8乡:绿渠 新鸣 丰乐 新隘 燕安 白龙 下石 上石
三区(驮龙)9乡:驮龙 珠连 纳利 耀达 松林 怀利 馗塘 白马 夏桐
四区(寨安)12乡:寨安 祝渠 寨密 安阳 兴利 卫利 德怀 增良 立门 权利 哨平 江连
五区(明江)21乡:柳洞 琴萼 北宁 山荷 院景 梅湾 龙旺 东安 桂律 联春 洪江 百泉 峙利 凤璜 布乐 江霞 左易 利江 南波 双棒 思明
六区(峙浪)9乡:武功 新兴 洞浪 思陵 念省 长桥 望龙 堪爱
钦加
七区(海渊)10乡:
思州 海渊 那才 什八 峙北 左明 那渌 蔗园 都院 北明 八区(板棍)10乡:
北江 堕峙 良安 东闸 叫隘 南什 林贴 国华 康宁 英明 九区(那堪)9乡:那堪 那钱 那民 峙内 迁隆 那吝 上根 新村 驮楼十区(那楠)7乡:
古优 平安 那陶 那楠 驮象 驮英 集贤十一区(桐棉)12乡:
枯楠 板固 那梨 板岸 那却 桐棉 琴清 派时 北化 堼鼻 板烂板油
1955年7月12日,奉政务院令划凭祥为镇,与宁明分治。当年本县有十个区、一百零七个乡。
1956年,崇左县划驮龙屯归本县北明乡。1958年8月,将129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组成群英、跃进、三联、公母山、板棍、红光、八一、红旗、同棉9个人民公社,建立政社合一体制。
1958年8月,扶绥县划三台、桐骨两个大队归本县红光人民公社。1958年12月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合并宁明县、龙州县、凭祥市为睦南县,1959年元月31日改称龙州县,县府在凭祥市。
1959年5月10日奉自治区人民政府令,将龙州县分为宁明县、龙津县。龙津县按其并时疆域划出。原凭祥市归属宁明县。同时,本县将原来的9个公社划分为睦南、上石、下石、馗塘、驮龙、亭亮、城中、板亮、峙浪、明江、东安、板棍、海渊、那堪、那楠、桐棉等16个公社,360个大队,1478个生产队。
1960年,调整人民公社,按以前每一行政区划为一个公社,全县有睦南、下石、亭亮、城中,寨安、峙浪、明江、板棍、海渊、那堪、那楠、桐棉共12个公社,341个大队,1483个生产队。
1961年5月27日,奉自治区人民政府令,分立凭祥市,照原凭祥市界划出。本县人民公社由原12个划分为上石、下石、哨平、馗塘、亭亮、城中、寨安、板亮、长桥、峙浪、明江、东安、板棍、北江、海渊、那六、路白、那堪、迁隆、驮楼、那楠、那陶、那梨、琴清、桐棉、板烂等27个人民公社,465个大队,1961个生产队。
1962年设10个区1个镇,区下设人民公社,将1961年设的公社撤销,把原大队合并升格为公社(俗称小公社)。全县共划定128个公社,2079个生产队。
1966年“社教运动”期间撤区合并社,将原驮龙的亭亮片划为亭亮公社,驮龙片与城中镇并为驮龙公社,其余各区各自将原辖小公社合并为一个公社,小公社改称大队。全县划为11个公社,136个大队,1500个生产队。政社合一体制,相对稳定下来。
1966年龙州县划天西、安农、亭乐、立新4个大队归本县亭亮公社。
1979年城中镇从驮龙公社分出成立公社级镇。
1980年,全县有12个公社(镇),168个大队,2710个生产队。其中:下石公社19个大队301个生产队;亭亮公社12个大队237个生产队;寨安公社13个大队158个生产队;驮龙公社11个大队147个生产队;峙浪公社12个大队189个生产队;明江公社18个大队334个生产队;板棍公社18个大队328个生产队;海渊公社19个大队280个生产队;那堪公社17个大队299个生产队;那楠公社12个大队154个生产队;桐棉公社15个大队230个生产队;城中镇2个大队53个生产队。
1981年1月21日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将下石公社划归凭祥市。本县有11个公社(镇)、149个大队、2409个生产队。
1984年10月底,完成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工作,建立11个乡、3个镇、6个居委会、149个村委会。全县共有1281个自然村、街。
2016年,全县有13个乡镇(7个镇6个乡),142个行政村,19个社区。城中镇有11个行政村:浦瓜、北斗、寨密、驮龙、耀达、馗塘、松林、怀利、珠连、下州、纳利;有6个社区:北斗、中华、三华、城南、明祥、龙祥;有78个自然村(屯)。明江镇有12个行政村:洞廊、祥春、琴岳、双龙、峙利、思明、布乐、利江、凤璜、安马、洪江、百泉;1个社区:永平;有73个自然村(屯)。海渊镇有15个行政村:思州、驮邓、海湾、驮零、三台、那才、那明、什八、桐骨、峙北、蔗园、友福、北岩、那功、那六;有2个社区:正街、新西街;有144个自然村(屯)。那堪镇有16个行政村:那钱、南执、上根、浦利、垌中、峙内、那佳、迁隆、自卫、四寨、那吝、岜晓、垌平、百六、驮楼、新村;有1个社区:那堪;有119个自然村(屯)。桐棉镇有16个行政村:那梨、那卜、那却、派时、琴清、板烂、桐棉、板古、板油、板岸、板棉、那旭、那么、那马、恭敬、枯南;有1个社区:桐棉;有150个自然村(屯)。爱店镇有2个行政村:那党、堪爱;有1个社区:爱店;有19个自然村(屯)。亭亮镇有12个行政村:龙旺、梅湾、北宁、山荷、安农、天西、亭乐、立新、龙关、那谭、院景、那亭新村;有1个社区:亭亮;有100个自然村(屯)。板棍乡有8个行政村:上松、叫隘、康宁、板棍、国华、那克、林贴、上蓬;有1个社区:板棍;有62个自然村(屯)。东安乡有8个行政村:东安、板桂、双棒、百合、六丈、六审、洞品、洞坡;有1个社区:东安;有44个自然村(屯)。峙浪乡有9个行政村:峙浪、思陵、派台、洞浪、洞漫、长桥、钦加、那密、那兵;有1个社区:峙浪;有66个自然村(屯)。北江乡有10个行政村:东仕、峙书、良安、那春、法奎、林芬、浦峙、北明、下间、那小;有1个社区:北江;有78个自然村(屯)。那楠乡有12个行政村:那陶、那敏、平安、古优、驮象、岽站、板溪、康峙、驮英、小平、逢留、念柴;有1个社区:那楠;有114个自然村(屯)。寨安乡有13个行政村:那练、板墩、浦邱、板祝、板山、板亮、江逢、渠围、连罡、安阳、下店、那雷、立门;有1个社区:顺宁;有51个自然村(屯)。
2020年全县辖13个乡(镇)、3个华侨农场、162个行政村(社区)、1098个自然屯,2019年总人口44.12万人,其中壮族人数占总人口79.23%。
2023年宁明县辖7个镇、6个乡,共有3个华侨农场,22个社区、142个行政村。
目前县域面积3705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和3家华侨农场,162个行政村(社区)1086个自然屯,总人口44.04万。
大美广西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