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市湖润镇前往新兴圩的路边看到有座庙,索性就走进去参观,本想参观完庙后就继续赶路,没想到庙旁有一条街圩,为此走进去逛一圈。街圩地名叫甘祥,是新兴社区管辖下的小街圩,距离湖润镇有5公里,距离新兴社区有4公里,是中越边境较为有特色的小街圩。
为何说甘祥圩是有特色的小圩,只因它是中越边境一带独有的边民小生活区,居住的也仅有10来户村民,却有很多个姓氏。尽管是个多姓氏的小生活区,但这里的村民不分你我,互助互爱,相互帮扶,生活过得非常的安逸。或许吧,甘祥圩的村民不能代表中越边境线上的村民,但绝对是边境村民生活习俗的缩影。
中越两国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两国争执不断,战乱频繁,从东汉时期的马援、北宋时期的侬智高至现代的自卫反击战,近两千年的时间里都在战争,边境村民还能有幸生存下来,而且生活过得非常的安逸,为此不得不佩服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佩服的是现在生活在中越边境的村民并非是土著民,而是战争年代为保边疆而留下的戍边军民后代。
知道甘祥的村民是戍边军民后代,何时戍边倒是给疏忽,跟村民聊天竟把这事情给忘了。甘祥圩的村民不知是第几代戍边村民,但他们的祖先留下戍边,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要知道戍边不仅意味着不能返乡,而且随时都可能因两国冲突而失去生命。当年戍边是被迫也好,自愿也罢,有勇气守住边疆真的令人敬佩。
第一颠覆边民认知的是居住环境,因为战乱,边民居住的房子都非常的简陋,而且在备战区生活的村民经济相对较落后,想修建新房手头非常的拮据。更有甚者,因处在备战区,战争随时都可能发生,即便口袋有钱,上级也不批村民建房。上级不批准修建新房的原因是战争随时都会来,要是战争来修建的新房极有可能被敌方摧毁的目标,村民有钱还不如留着吃吃喝喝更实在。
第二个认知是生活在边境的村民,特别是年纪上60的村民不仅有养老金而且还有边民补贴。边民补贴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只要是人头都有边民补贴。边民补贴是几年前听说的,边民到手的补贴是多少不清楚,也不好意思问村民。以前有,可能是特殊时期实施的特特殊政策,和平时期可能被取消。不管何时,边民有补贴都是应该,毕竟人家生活在战争有可能爆发的最前沿,拿点补贴也不过分,内地人羡慕或者反对可以到边境来试试。
第三个认知就是内地游客来这里不用边民证,军事禁区以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参观游玩,只要不出国境都没有人搭理你。甘祥圩距离边境还有两三公里,也不排除误入他国的可能。当然,现在进入他国的每个路口都有工作人员,想越境非常的难,不过也有某些小道可以到他国,不过这些小道非常的难走,如果不偷渡建议不要走这些小道。小道非常危险,偷渡途中随时会丢掉性命,并且到他国后被遣返还好,要是被痛打一顿或者被打死都是白挨,这边的执法部门没法跨境施救。
边民证是战争时期或者备战时期对边境安全实施的一项措施,保护的不仅是边境安宁,更是保护边民的生命安全。20多年前去凭祥,在上石就得办通行证,通行证也仅是进入凭祥,要是到边境的埔寨还得办证。当然,以前从湖润到新兴圩也得办通行证,通行证也仅是对外地游客,本地村民要是进出新兴圩得有边民证。前几天从湖润去新兴没有检查通行证和边民证,不过安全检查还是有的,边警还要查车,只是没有像20年前那么严格。
以前边境村民想居住楼房,出于特殊时期不能建楼房,居住的则是简易的木质草房,这是对边民的认知。来到甘祥圩看到一栋栋楼房,万元户家庭还修建别墅,这对于古板的我颠覆了边民的认知,对边民补贴更是感到惊讶,或许是这次边境之旅最大的收获。边民修建的房子越来越豪华,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足以证明边民生活得非常的安逸。现在能够修建起豪华的楼房足以见得边民对当今国防的能力和自信,村民生活得更加的幸福。对于边民的认知有点肤浅,就当茶后文看,谢谢。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