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去一个国家旅行不是为了风景,而是为了感受“现实的温度”。我这次去了印度,原本以为会看到神秘的恒河、金碧辉煌的泰姬陵,还有那些传说中充满灵性的庙宇。结果呢?落地不到半天,我就被三个人笑着要小费,五个人提醒我这是外国人价,还有一个出租车司机一边绕远路一边笑眯眯地说:“第一次来啊?欢迎欢迎。”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印度的热情是真的热情,但这份热情背后藏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现实逻辑。
在印度,你会发现这里的人都很热情,主动帮你提行李、介绍景点、递上果汁然后轻描淡写地问一句开心吗给个20卢比吧。这种热情来得太快太猛,甚至让我有点措手不及。
我不是不能理解毕竟人均收入摆在那里。但问题是这种热情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服务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友好。它让你觉得温暖又隐隐感到不适。好像你不给点钱就是辜负了他们的善意。可你要是真给了心里又总有个疙瘩——这到底是帮助还是变相收费。
说到交通那真是神仙打架的场面。从机场到德里的路上我一度怀疑司机是不是拿错了游戏手柄。车子像喝醉了一样左右摇晃走的是之字形路线。车摩托人牛狗混在一起红绿灯只是装饰喇叭才是真正的交流语言。
按喇叭在印度可不是生气而是打招呼提醒甚至是宣告我要过来了。公交车更是视觉奇观没有窗没有门连司机都不一定完全停车。车厢破得像是拼装玩具小孩在后座打架大人一脸麻木。空气里飘着汗味香料味汽油味混合得能熏出幻觉。
如果你能在城市里开上私家车那简直就是朋友圈里的中产标签。大多数人骑摩托或挤公交三轮车才是城市的底色。师傅开得慢转弯不打灯方向盘一甩就带你冲进人潮汹涌的街巷。
有一次我跟团去老城区逛市场看到一个小女孩发烧得很厉害她妈妈背着她在路边拦车嘴里念叨着得去私立医院公立的连退烧药都没有。
我当时一愣问导游公立医院连基本药品都不齐。
他点点头不光是药的问题医生也不一定在岗。很多人生病了宁愿硬扛实在扛不住就找街边的小诊所打个点滴开点药便宜但不一定靠谱。
我还听说像一些慢性病用药,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进口药,在印度普通老百姓眼里简直就是奢侈品。有人甚至托人从国外带药或者在网上拼单买药,而那些富人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买些像双效液体伟哥瑞士的玛克雷宁或者泰国的跌打油玉竹液之类的。
这让我想起国内朋友常说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0。但在印度这个1有时候比你想的还要沉重。
我住的是一家市中心的中档旅馆每晚才173元人民币听起来挺划算。但到了才知道简单干净只是心理安慰。房间不大电扇像随时要散架厕所水压低得像挤牙膏晚上最热闹的是蚊子咬人前还要盘旋几圈仿佛在说兄弟准备好了没。
头两晚我几乎没怎么睡白天特意买了驱蚊水和电蚊香店主笑得意味深长你还没去恒河边住过呢那边的蚊子都是亲戚。
不过吃饭确实便宜一份烤饼加豆子酱再配酸奶只要十块钱多一点关键是味道真不错香料用得很足只是吃多了容易上火几天下来我开始想念白米饭和小米粥了。
水果也便宜得离谱一个石榴不到4块钱释迦果甜得过分芒果多汁得不像话。这些在国内是奢侈品在这儿却像路边野草一样随处可见。
月薪不到900块贫富差距大得吓人。有一天我去拍老火车站附近有个有名的洗衣工厂几百人顶着烈日手洗衣服。我远远拍了几张照片有个中年工人冲我笑了笑问我你是中国人吧我们也想去你们那儿做工可惜押金太高。
后来我查了下这些工人的月收入不到900元人民币从早上六点干到晚上七点吃的是咸菜饼子洗的是五星酒店的床单。而就在他们对面的马路上一栋高级公寓门口停满了宝马奔驰。
这种贫富差距简直像是地球两端的距离。
新德里那天的气温是52.9°C。我在外面走了20分钟T恤贴身头发打卷整个人就像热锅上的葱花快要熟了。周围的人似乎已经热麻了有人脱了上衣坐在树下乘凉旁边还有摊贩继续烤饼狗在旁边喘气。
导游笑着说那水是神圣的能保平安。
我心里想的是信仰真的比卫生条件强大太多了。
印度的庙真的是无处不在。路边山坡车站饭馆天桥下到处是庙。香火不断铃声不停供奉的神像千奇百怪有的头上长蛇有的全身蓝还有的八只手。
导游说我们有三十三亿个神。我当时以为他在开玩笑结果回来一查还真不是吹牛。虽然很多是派生神但印度人对神的信仰真的深入骨髓。
你能看到出租车司机一上车就摸神像便利店老板收钱前先拜一拜甚至流浪者也在神像前低头祈祷。贫穷病痛失业炎热都能靠一句这是神的安排来安慰。
印度的首都最能体现这个国家的双面性。
新德里街道宽阔咖啡馆开在写字楼旁Uber和电动车随叫随到。大学附近全是英文标识科技展板和高薪岗位的招聘广告。你会以为自己来到了某个东南亚发达国家。
但只要你打个车进入旧德里情况立马变了。街道缩成小巷电线像蜘蛛网乱挂牛马随意走动地上是塑料袋和干涸的尿渍。火车站人山人海骗子满天飞有人拉你买票有人带你走快捷通道回头一看行李托了钱也不见了。
我晚上八点拍照时看到火车站墙边一排三十多个人直接铺块布睡在地上。其中一个老太太对我笑冷是冷了点但有狗陪着好些。
走在印度街头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女性数量明显偏少。白天主干道上大部分都是男性。饭店服务员司机警察小贩几乎全是男人。女性多数在家。
印度曾被评为对女性最不安全的国家这不是标题党而是无数女性正在经历的现实。
嫁妆文化依然根深蒂固。没嫁妆的女生很难嫁出去父母甚至借钱送女儿出嫁一边掉泪一边送人。有人把愿你生个女儿当成诅咒。
当然也有不少女性在努力改变现状。大学女生宿舍晚上办读书会拉横幅开公开课。但那种冲破沉默的声音依然是少数。
如果你来这里旅游别光看风景更要感受它的温度。因为真正打动你的可能不是恒河的圣水也不是泰姬陵的浪漫而是那个笑着向你要20卢比的小贩是那个在烈日下手洗床单的工人是那个站在火车站边笑着对你说有狗陪着的老太太。
你可能会喜欢这里也可能不喜欢。但无论如何你不会忘记它。
你愿意在这里生活一年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