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灵动,古城新生。邢台,这座千年泉城,正以“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的崭新风貌,向世人展开一幅“水城相依、古今交融”的生态人文文旅画卷。
“一街”贯南北,邢州老街以青砖黛瓦诉说三千五百年建城史;“一河”润城央,七里河碧波荡漾串联城市繁华;“五湖”如明珠镶嵌,达活泉湖的烟波、狗头泉湖的野趣、百泉湖的潋滟、襄湖的园林雅韵、邢泽湖的湿地风情,共同织就“北方水城”的生态底色;更有“十六泉”星罗棋布,鸳鸯泉的缠绵,达活泉的奔涌,每一眼清泉都是大自然馈赠的城市诗行。
文字无声却能带您触摸邢台3500年厚重的城市脉动,开启这场“以泉为媒”的城市漫游,发现邢台“山水泉城”的无限魅力。
邢 州 老 街
邢台文化旅游的主体框架为“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一街”指纵贯邢州古城南北轴线的邢州老街。
邢州古城整体格局为“一道、双城、十二坊、三十六条老街巷”。邢州老街即古城内长达3.1公里的古官道,由北向南依次为北长街、南长街、府前街、府前南街、北大街、花市街、驴市街、马市街等8条街道,格局保存完整。
北长街北口的牌坊名为“邢州老街”,它矗立在邢州古城北城门原址之上,是古城北端的入口。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太行军区部队由此突破,邢台成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城市之一。
北长街长946米,含1处历史建筑(北长街88号院)、2处不可移动文物(北长街115号院、顺德路民居),业态涵盖特色美食、手作手工、特色书店等120家店铺,年产值约7500万元。街道两旁遍植梧桐、国槐,西侧北长街115号院为河北省眼科医院前身顺德府仁慈医院旧址。清末此处为天主教顺德教区,由法国传教士包儒略于1886年开辟,后建教会医院;民国时期波兰神父宣蔚仁任眼科医师,培养众多本土人才,使医院百年前即名扬全国。
邢州古城建筑格局为历史活化石,北部府城体现隋唐里坊制棋盘式规划,南部关城(好南关)展现明清开放式街巷制布局,两种规划并存为古城一大特色。历史上邢台五次定都(商、西周邢国、战国赵、西汉常山国、后赵),因地处华北走廊、交通便利、文化交汇所致。公元581年,隋文帝迁工匠于此建北方最大陶瓷窑场,今邢台市第一医院附近有隋代邢窑遗址;596年定名邢州,按隋都城大兴城规划里坊制城市,古城轮廓自此定型。
东侧冀E985艺术街区由1985年建成的向阳钣金结构厂改造(2024年完成),入驻超40家商户,为文旅综合体;西侧对过偏南为白云宾馆,其前身为龙冈书院,邢台首位中共党员张仲毅在此建立邢台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邢台直隶省立第十二中学支部)。
北长街与光明街交叉口向南为南长街,长498米,以便民零售业态为主,含145家店铺,年产值约3500万元。古官道为金代之后金元明清四朝帝王南巡必经之路,串联古城街坊小巷。“双城”中府城以清风楼、开元寺、天宁寺为核心,规划贡瓷院、龙兴观、邢州驿等节点;关城(好南关)围绕三街九市,再现近代商业繁荣。“十二坊”,即龙兴坊、开元坊、天宁坊、贡瓷坊、邢驿坊、清风坊、东门里街坊、西门里街坊、北大街街坊、羊市道街坊、马市街街坊、东大街街坊十二个主题文化片区,采用“文化串珠”的方式,生动展现了邢州古城的文化特色。
东西走向的红星街历史上称学道街,向西凤麟街内藏天宁寺,为天宁坊核心,配建刘秉忠纪念馆等展厅。天宁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俗称西大寺,其前身华池兰若依莲花水塘而建。
贡瓷坊为“大唐瓷都”文化集中体验区,规划邢白瓷文化园,集展览、研发、艺术、研学、商贸于一体。
府前街为府衙前东西向街道,长190米,旧时为府城日用品采购地,含以“古驿”文化为主题的邢驿坊(规划文旅综合体)。清风楼为清风坊核心,是古城中心地标与城市原点,始建于唐(传为李渊子李灵夔任邢州刺史时建),明成化三年(1467年)顺德知府黎光亨重建,2019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后有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邢州刺史李质所立道德经幢,距今近1300年,为现存较早大型石刻道德经幢,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府城内东门里街坊、西门里街坊分别为古城东西城门所在地,与清风坊连为一体。
府前南街为古代邢州刺史府门前大街,长320米,现接管店铺40间,签约26家,招商完成36间商铺,夜晚设灯光秀。南口东侧火神庙(火神真君庙)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位于古城南门瓮城内,1990年修复保留明代风格,200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登城墙可览古代邢台城墙(华北走廊高大坚固的城墙系统,明清设四门,南门叫来薰门)。
中兴东大街路口隔街为“好南关”(关城),题字出自京剧艺术家尚长荣(尚小云之子)。北大街为好南关北部起点,北接府前南街、南连花市街,长268米,历史上以绸布、土布行为主,保留民国建筑风格(街宽约11米),规划招商面积1.5万㎡(99间商铺,已完成80间),含1处历史建筑(北大街44号民居)、4处不可移动文物(即牛市街28号院、牛市街30号院、牛市街和睦巷3号院、东大街104号院)及2处布袋院。元“邢州大治”后,蒙古、色目人迁居南关形成聚落,擅长皮毛贸易;民间传说“八仙”张果老(邢台广宗人)将太原南关“挑回”邢台,故有童谣“顺德府,好南关,张果老,一肩担”。
北大街与西大街交叉口曾为邢台最繁华地段,被誉为“邢台的王府井”。好南关四坊中,北大街街坊集中文化业态,体现民国建筑风格;东大街街坊历史建筑密集;羊市道街坊展示布袋院建筑;马市街街坊为南关南部起点(古代商贾入口)。“三十六条老街巷”,包括北长街、南长街、府前街、府前南街、靛市街、北大街、花市街、驴市街、西大街、羊市街、羊市道、密市巷、南七道湾、靛市水台、大黄家巷、仁义巷、羊市水台、卫生街、珍珠街、凤麟街、光明街、东门里街、李家街、文庙东街、贡院前街、卫衙街、纳凉园街、探花街、东大街、小东街、牛市街、马市街、东羊市道、西羊市道、南巷、北郑家巷,均为“一街一品、一巷一特色”的文化空间,融入十二坊中。
花市街北连北大街、南接驴市街,长295米,旧时为布匹市场,现接管店铺51间(招商37间),含八路军解放邢台指挥部旧址(花市街15号,1945年9月16日冀南军区攻克后设为指挥部,2024年10月开放)及4处历史民居。
驴市街北连花市街、南接马市街,长27米,为全国最短街道,旧时为牲口交易市场,现打造驴肉主题业态,可留意街道内相关符号。羊市街西口为明清邢台南关皮毛集散地,日交易量达千万银圆,带动顺德府成为冀南商业重镇,五大行分布于各街(东大街麻行、西大街烟行、北大街绸布行、羊市街皮毛作坊等)。
马市街北连驴市街、南至建设大街,长404米,为好南关南部起点,含1处历史建筑(马市街北桥)、4处不可移动文物及4棵百年古树。
邢州老街以3.1公里古官道串联起古城的历史年轮与商业脉络,从隋唐里坊到明清街巷,从邢窑遗址到皮毛商埠,处处彰显邢台作为“五朝古都”“大唐瓷都”的多元魅力。
后续将陆续推出“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系列内容,带您继续探索太行泉城的山水人文,敬请关注。
来源: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