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人,去了一趟包头,聊聊包头给我留下的印象,实话实说
我一下火车就吸了口新鲜空气——跟上海湿哒哒的空气不一样,包头的风里有股草原味,直往人鼻子里钻,透着股子爽利劲儿。
走在马路上,看包头人说话办事直来直去,不跟你绕弯子,跟我们上海人说话先“侬好”“谢谢”的细致劲儿比起来,特别有意思。
刚到那天,朋友请我吃手把肉。
大盆装的牛羊肉刚端上来,热气直冒,肉看着就嫩。
我们上海人吃饭讲究细嚼慢咽,在这儿可不一样,直接上手抓,油沾了满嘴也没人说你,吃得那叫一个痛快!
朋友在旁边笑:“你们上海人吃饭像绣花,我们包头人吃饭得见‘真章’。”我举着骨头直乐,突然觉得自己平时那股子“精致劲儿”,在这儿倒显得有点“装”了。
包头的马路宽得很,两边的绿化带比我家阳台的多肉还精神。
房子看着也舒服,既有现代感又带点草原味儿——有的楼顶装着圆顶装饰,有的墙上画着骑马的小图案,看着不复杂,但让人看了心里敞亮。
我问路时,人家不光指方向,还跟我说:“往前走两站有个羊杂碎摊,汤头熬得香,你去尝尝!”“隔壁公园早上有扭秧歌的,热闹得很!”比上海那些“你好谢谢对不起”的客气劲儿实在多了。
最让我意外的是包头的节奏。
在上海我走路都带小跑,上班赶地铁,下班挤公交,在这儿人们不慌不忙,端着茶杯坐马路边聊天,骑个自行车慢悠悠晃悠,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我在那儿待了三天,居然有点像属猪的——每天喝喝茶、遛遛弯,啥事儿都不着急,这才叫“享福”啊!
这趟包头之行,我算是明白为啥包头人说话办事有股子“冲劲儿”了。
他们做事像牛一样踏实,说干就干不拖泥带水;说话像虎一样实在,有好吃的就往你手里塞,有好玩的地方就拉着你去;对人像狗一样亲,路上碰着面能聊半小时家长里短;日子过得像猪一样自在,不跟别人比高低,自己舒服就行。
回上海后,朋友说我“变实在了”。
我才发现,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大城市来的”,现在才明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活法。
包头的厚道、实在、不矫情,让我这个上海人也跟着沾了点草原的豪气。
人活一辈子,就像十二生肖轮流转,各有各的精彩。
与其整天盯着别人的生活,不如把自己的日子过踏实了——毕竟,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比出来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