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是自然与文明的双重馈赠。它凝聚着地球亿万年的造化神奇,沉淀着人类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作为“世界喀斯特王国”,贵州堪称地质遗迹博物馆。水与岩在时空中持续对话,塑造出天坑、峰林、溶洞、峡谷、暗河、洼地等独特的自然奇观。
从兴义万峰林的锥状石林到织金洞的地下宫殿,从赤水丹霞的红色岩壁到关岭古生物化石的远古印记,从平塘天坑群的深邃地心到双河洞的地下暗河网络……共同书写着地球演化最精彩的篇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的地质公园。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溶洞之王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霸王盔。贵州省林业局供图
“霸王盔”“银雨树”“灵芝山”三大溶石奇观在这里汇聚,“迎宾双狮”“婆媳情深”“普度众生”等象形石惟妙惟肖,3万平方米“江山多娇”石幔如冻结瀑布,50米菌盖奇峰等景观奇幻震撼。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涵盖全球90%溶洞类别,是国内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喀斯特洞穴,它以最细石柱、最大壁流石等数据刷新溶洞极限,被誉为“中国溶洞之王”。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
探索地质2亿年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玉皇顶崩塌体。贵州省林业局供图
作为2024年新晋的世界地质公园,这里不仅有雄浑的地质奇观,更有坚韧的生命奇景。万峰林的峰丛、泥凼的石林、夷平面的坝子、马岭河的峡谷,层层递进勾勒出峰丛→石林→夷平面→峡谷的喀斯特演化序列,是研究地貌变迁的天然实验室;而三叠纪沉积地层中保存的鱼龙、海百合等古生物化石,则如时光切片,清晰勾勒出现代海洋生态系统的最初形态。
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大地的赤色狂想曲
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狮子岩和迎宾瀑布。张华 摄
1300平方公里赤色疆域,赤壁丹崖、擎天石柱、流泉飞瀑交相辉映,佛光岩385米高天然壁画映虹霓,丹崖绿树生机盎然。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区,青年丹霞典型代表,记录了印支—燕山—喜马拉雅运动的地质淬炼史。
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
苗岭秘境生命长歌
巍巍雷公山。杨通富 摄
400余座石灰岩峰林云雾缭绕,飞水岩叠瀑碎玉鸣雷,寒武纪化石与苗岭吊脚楼交织。这里保存了5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遗迹,拥有贵州首枚“金钉子”——苗岭统乌溜阶,确定全球寒武系标准,是地球生命演化的天然档案馆。
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
地心史诗
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银河洞竖井。双河洞景区供图
409.9公里的亚洲第一长洞,4层洞道迷宫相连,天锅如倒扣星河。这里是全球罕见的多层洞穴系统,含世界最奇特石膏晶花洞、最大天青石洞穴,还有10.2万年前的熊猫化石,共同构成了喀斯特洞穴研究的核心样本。而今又传来喜讯,双河洞成功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这不仅是对贵州自然遗产价值的肯定,也为全球白云岩喀斯特洞穴研究和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样本。
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穿越三叠纪探秘关岭化石王国
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贵州省林业局供图
2.2亿年前的海洋,10米长关岭鱼龙化石如巨兽称霸,百平方米海百合化石似石画天雕。这里是世界罕见晚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海百合化石集中埋藏带,含邓氏贵州鱼龙、周氏黔鱼龙等顶级掠食者化石,是解码生命演化的核心密钥。
平塘国家地质公园
天工开物平塘三绝
平塘天坑群。代传富 摄
“三天”传奇在这里汇聚——500米“天眼”探宇宙,打岱河天坑群世所罕见,掌布“天书”奇石自然镌刻。时空交汇中,大地与星河在此遥远对话,900余颗脉冲星被发现,延伸人类宇宙视野。这里是岩溶圣地与科技高地的结合。
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
流水与大地的千年对话
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马红专 摄
4亿年乌江雕琢出喀斯特山水画廊,剑状、塔状、城堡状石林形态各异,天笋峰与千年楠木演绎生态博弈,峡谷、白鹭湖、天生桥构成水墨长卷。这里是喀斯特地貌演化的天然教科书,记录石芽→剑状→塔状石林的完整发育史。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时光雕刻的喀斯特奇迹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贵州省林业局供图
乌蒙石林如利剑指天,北盘江峡谷千米峭壁托翡翠江,大草原8万亩杜鹃与峰林共舞。这里是喀斯特地貌多样性集中地,石林、峡谷、天坑、天生桥等景观构成立体地质画卷,是研究喀斯特发育的典型样本。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春英
编辑 游正兰
二审 唐怒娇
三审 曾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