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安在线_国内】
穿行于恩施地心谷,与其说是在游览一处景区,不如说是在翻阅一部摊开在地球表面的、无比恢弘又无比精妙的“地质天书”。这里,“巧夺天工”四个字,第一次让我觉得有些苍白甚至僭越——人类的匠心与技艺固然令人赞叹,但当你直面地心谷深处那些未经雕琢、纯粹由亿万年自然伟力锻造而成的奇观时,才会真正领悟到,何谓“鬼斧神工”。这“工”,非人间之工,而是时间之神与造化之魔联袂挥就的旷世杰作,它们深藏于幽谷险径,静默无言,却足以让任何匆匆过客,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屏住呼吸,从心底发出最原始的惊叹。
驻足处,俯仰皆是“天工”的印记:
峭壁上的“时光卷轴”:行至谷中最狭窄险峻的“地心之门”段,两侧的岩壁陡然拔高、挤压,仿佛要将行人的魂魄都吸入地心。抬头仰望,那近乎垂直、高耸入云的崖壁,绝非光滑的石板。其上,赫然布满了巨大、清晰、层层叠叠的波浪状纹理!那不是画家的写意,而是真实的海浪被瞬间凝固、被抬升、被垂直竖立于此!手指忍不住虚空中沿着那流畅而有力的曲线描摹,仿佛能触摸到远古海洋的律动。这是震旦纪(约6亿年前)古海洋沉积的页岩和灰岩,在难以想象的地壳运动中,被剧烈挤压、抬升、扭曲,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揉捏过的史前画卷。每一道波痕,都是时间之海拍打地球留下的指纹;每一层叠压,都封存着沧海桑田、天地翻覆的剧变密码。站在这面“时光卷轴”之下,人渺小如尘埃,瞬间被抛入以“亿年”为尺度、为当量的洪荒叙事里,心中唯有对自然那近乎冷酷又无比精密的“锻造术”的深深敬畏。
一泓碧水,生生不息。
地心的咽喉:峡谷并非一成不变。眼前的峭壁,原本是坚硬的石英砂岩,在流水不舍昼夜的侵蚀下,相对松软的岩层被层层剥落、淘空,最终残留下的、最为坚硬的核心部分。它们或密集如林,或孤峰突起,粗粝、雄浑、顶天立地,沉默地支撑着峡谷的天空。阳光艰难地穿过石柱间的缝隙,投下道道光剑,更添几分神秘与庄严。抚摸其上,那历经亿万年风刀霜剑、水蚀沙磨留下的坑洼与纹路,粗糙而坚硬,是时间赋予的最独特勋章。它们像远古巨神遗落的肋骨,又似大地深处伸出的不屈脊梁,无声地诉说着“水滴石穿”并非虚言,而是以地质时间为单位,缓慢而不可阻挡的伟力奇迹。再深入,峡谷骤然收紧,巨大的岩体在头顶挤压、交叠,只留下一条幽暗、深邃、仅容数人通过的缝隙。这便是真正的“地心”所在?仰头望去,两侧崖壁如刀劈斧削,在极高处几乎合拢,只漏下一线微弱的天光,幽深得令人心悸。乘坐小船,穿行其中,寒气逼人,水珠从头顶的岩缝渗出,滴落颈间,冰凉刺骨。耳畔是地下暗河在岩层深处隐隐传来的轰鸣,脚下是湿滑的、被水流打磨了千万年的岩石。这里,光与声都被压缩、扭曲,人仿佛行走在地球的脉管之中,每一步都踏在自然造物最隐秘的节点上。
时间像根悬藤,在此凝固。
水的“精雕细琢”:地心谷的“天工”,水是当之无愧的首席雕刻师。它的作品无处不在,形态各异:
壶穴天坑:在谷底相对平缓的水道旁,常可见到一个个巨大、浑圆、深不见底的“石臼”,嵌在坚硬的河床基岩上。这便是“壶穴”。它们由湍急的河流裹挟着砾石,在特定的涡流处,经年累月、周而复始地旋转、撞击、研磨而成。大的壶穴直径可达数米,壁沿光滑如釉,仿佛大地睁开的巨眼。凝视其中旋转的涡流,能直观感受到水流那看似柔弱,却以“万年”为刃,无坚不摧的恐怖“精雕”能力。
悬泉飞瀑:陡峭的崖壁之上,常有清泉自石罅中汩汩渗出。它们起初只是涓涓细流,贴着岩壁悄然滑落,无声浸润着墨绿的苔藓。行至断崖处,水流骤然失去了依托,便义无反顾地纵身跃下!化作一匹匹银亮的素练,从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空直坠深潭。下落过程中,水流被风扯碎,散成万千珍珠,在阳光折射下幻化出迷离的虹彩。那轰鸣之声,初闻如雷,近观则似万马奔腾。这是水在重力驱使下爆发的“洪荒之力”,是动态的、充满破坏与新生能量的“天工”表演。水珠溅落处,又在崖底凿出新的深潭,开始新一轮的塑造轮回。
鬼斧何在?神工何意?
面对这一处处惊心动魄又美不胜收的“天工”,人们常感词穷,唯有“鬼斧神工”四字能勉强概括其万一。这“斧”,是地壳运动的板块碰撞之斧,是冰川刻蚀的冰刃之斧,是流水切割的水刀之斧,是风沙打磨的砂轮之斧,是时间本身那无坚不摧的钝斧。这“工”,则是一种超越了人类想象的、融合了极致暴力(造山、裂谷)与极致耐心(滴水穿石、毫厘沉积)的宇宙级“工艺”。
它没有图纸,却造就了最符合地质力学与流体美学的形态;
它没有计划,却在亿万年的混沌中演化出如此精妙绝伦的秩序;
它没有情感,却以其亘古的壮美与深邃,直击人类心灵最深处,唤起最原始的震撼、敬畏与渺小感。
人类的“巧夺天工”,是对自然之美的模仿与提炼,是智慧的闪光。而地心谷的“鬼斧神工”,则是自然本身最本源、最磅礴、最不可思议创造力的直接呈现。它无需“夺”,它本就是“天工”本身,是地球母亲以其漫长的生命历程,亲手写下的壮丽诗篇,镌刻下的不朽印记。
行于谷中,每一步都踏在“天工”之上,每一眼都撞见“神工”之奇。这份直抵灵魂的冲击,足以让人忘却尘嚣,重新思考人类在浩瀚时空与自然伟力中的位置——我们并非主宰,而是有幸得以窥见这伟大造物过程一角的、渺小却心怀敬畏的过客。(王根喜)
编辑: 刘贤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