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成都平原,热浪蒸腾,但在崇州市的城区内,却是一片清凉世界。这里以水为魂、以绿为脉,巧妙地将江南园林的精巧细致与川西园林的疏朗相融合。穿越千年,成了有名的川西园林典范。在夏季,这里更是宛如尘世中一处隐秘的清凉仙境。它便是拥有如诗般名字的--罨画池。罨画池,算起来,我已有好几年没有去了。
罨画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名“东亭”或“东阁”,是一座衙署园林,特别是宋代的修建,使之成为了蜀中名胜。后又经多次扩建与修缮,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规模。罨画池以水景、古木、红墙绿瓦和人文底蕴著称,素有川西名园之称。现园内的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清代川西样式,白墙青瓦,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间尽显古朴典雅。
从大东街,穿过罨画池朱门,燥热瞬间被隔绝在外,一座古色古香的园林展现在眼前,参天的古树遮天蔽日,洒下一片片清凉的绿荫。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给地面铺上了一层斑驳的光影。漫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碧水,这便是罨画池的核心,分为外池与内池。外池水面开阔,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池边垂柳轻拂水面,古银杏与木香花掩映着曲径,凉意阵阵。
湖中心有一座用土堆积而成的岛屿,岛上建有罨画亭。亭台四周绿树环绕,在绿树的映衬下,罨画亭显得格外清幽雅致。沿着曲折的石桥走向岛屿,仿佛走进了一幅山水画卷之中。站在罨画亭里,极目远眺,整个外池的景色尽收眼底,让人顿感心旷神怡。若遇雨后,池面雾气氤氲,红墙黛瓦若隐若现,宛如水墨画卷。此时若撑一把油纸伞漫步长廊,仿佛踏入《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回廊。这里是87版电视剧的取景地,至今保留。
穿过外池,便是内池。沿池岸分布着许多由钟乳石堆砌而成的假山,这些假山形态逼真,有的像卧着的狮子,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则像亭亭玉立的仙女,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环池步道隐于假山之间,蜿蜒曲折,一步一景。站在望月楼上,俯瞰内池,只见荷叶田田,荷花亭亭玉立。粉色的花瓣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艳欲滴。微风吹过,荷花随风摇曳,散发出阵阵淡雅的清香,让人陶醉其中。
罨画池,与许多名人有着不解之缘。北宋名臣赵抃、苏辙族孙苏元老对罨画池进行过大规模营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出任蜀州通判,居住在罨画池南岸的恰斋,并留下了大量吟咏罨画池美景的诗篇。为纪念陆游,后人在园内修建了陆游祠,这里陆游祠是除陆游的家乡浙江绍兴外,全国唯一一座纪念陆游的专祠。放翁堂内有陆游像。其主体建筑为明清时期川西民居四合院布局。祠内陈列陆游著作、手迹及有关文物。
与陆游祠相邻的是州文庙,成都唯一的完整古代文庙。它始建于明代,虽历经战火,但现存建筑大多为清康熙年间重建,殿宇巍峨,庄严肃穆,雄冠西川。走进文庙,仿佛走进了一座历史文化的殿堂。大成殿前,两株千年银杏高耸入云,枝叶繁茂,凉意浓厚,每年秋天,这里是金黄的世界。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也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求学问道的身影。
游玩了罨画池,与之一街之隔的小东街一定得去。那里烟火人间滋味长,木梁瓦檐下美食多多。天主堂鸡片、怀胎豆腐、刘二姐凉糕、崇州荞面、豆腐帘子......。回望罨画池,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已随时空的清凉与宁静,沁入心底。
【旅行攻略】
地址:成都崇州市崇阳镇大东街54号;
门票:8元,价格超级亲民;
自驾:导航“崇州罨画池博物馆”;
公共交通:地铁4号线,万盛站D口出,乘坐崇州302路,崇庆中路(税务学校)下,沿大东街步行到达。公交车崇州110路、崇州207路,上南街(中心广场)站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