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古称庐州、庐阳、合淝,吴楚要冲之三国故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
我们旅居在合肥,入住市中心淮河路步行街一家宾馆。
推荐合肥及周边值得一看的景点:逍遥津公园、包公园、李鸿章故居、三河古镇等。挑选作者本人拍摄的景点特色照片,题小诗(新韵)赞之。
1. 逍遥津公园
逍遥津公园,古为淝水渡口,有津桥可渡,因三国古战场魏吴“逍遥津”之战而得名。三国时期属魏地,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为争夺合肥,爆发逍遥津之战。

张辽跃马横刀青铜雕像,底座镌刻“威震逍遥津”五个大字。张辽(169-222年),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标题“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飞骑桥,逍遥津之战中孙权败走之处,纵马飞跃断桥脱险。

高大的水杉,斑驳的光影洒落其间。又有谁能想到,1800年前,这里曾是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古战场。
逍遥阁,逍遥津公园的标志性建筑,汉代建筑风格,建于2002年。
渡津桥,建于2002年。

题诗《逍遥津公园》:
逍遥阁下汉时廊,吴魏争锋古战场。
威震江东三百里,飞骑桥上渡吴王。
2. 包公园
包公园,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等景点组成,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包孝肃公祠,始建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清光绪八年(1882年) ,晚清大臣李鸿章捐资2800两白银,原址重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朴初题写“包孝肃公祠”。

六角亭,位于祠东侧,内有一口包公井。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李鸿章的侄孙、举人李国蘅作《香花墩井亭记》,刻于石碑上。石刻内容说有位太守喝了包公祠井里的水,头疼不止,于是世人猜测太守是个贪官,时有井水可以判别贪官之说。后人为此井修一亭,名曰“廉泉”,留存至今。
清风阁,建于1999年,时逢纪念包公诞辰1000周年。
包孝肃公墓园,包拯及其夫人、子孙遗骨所葬之地。

题诗《合肥包公园》:
青天黑脸坐堂前,龙虎铡刀不胜寒。
万里江山谁做主?何须寄梦试廉泉。
3. 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故居,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又名李氏家族旧宅、李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府由南向北分为五进,依次为门厅、前厅、中厅和走马转心楼。
前厅,正中是一座屏风。李鸿章(1823-1901年),合肥人,1847年进士,1862年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1843年,李鸿章21岁时奉父命入京参加乡试,游览京都时写下“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干里外欲封侯”的诗句。1847年25岁时中进士。
李鸿章 78岁那年临终时留下了一首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4. 三河古镇
三河古镇,位于合肥市肥西县,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河汇流处。古镇以小南河为中轴,沿河成街。
望月阁,三河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望月阁下望月桥,单孔桥,横跨小南河。透过望月桥桥孔可见三孔石桥“三县桥”。
三县桥,始建于宋代,地处原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三县交界处而得名,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街巷散发着浓郁的徽韵,岁月把青石板路打磨的光滑铮亮,街巷里流淌着千年时光。
一人巷,巷道两侧为明清时期砖墙,高约6米,巷道长约四五十米,宽不足一米,仅容单人通行。
万年塔,位于万年禅寺内,九层,建于2011年,也是三河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古城墙,太平军建于1855年。历史上的三河地处水陆要冲,兵家必争之地。1858年,太平军将领陈玉成在三河凭借有利地势,大败湘军,史称三河大捷。

杨振宁旧居,前后五进。其母罗孟华是三河人,杨振宁幼时生活在合肥城内和三河两地。2001年杨振宁重返三河,在旧居感慨良多。

刘秉璋故居(鹤庐),刘秉璋(1826年-1905年),咸丰十年(1860年)进士,晚清重臣,淮军名将。太平天国时期,率军同太平军、捻军作战。光绪年间任浙江巡抚。
孙立人故居,前后两进。孙立人(1900-1990),抗日名将。自曾祖父起迁居三河镇,8岁离开三河去山东为官的父亲处,先后在济南、青岛就读。

题小诗一首《三河古镇》:
水陆通衢显地灵,青石板上踏明清。
三河古镇名人巷,应是巢湖始蕴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