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城中,会龙山公园宛如一片静谧的绿洲,北枕资江浩浩清波,南接花乡路,西边依偎志溪河,东临资江一桥的繁华喧嚣,152公顷的广阔天地被三水温柔环抱。步入其间,峰峦叠翠如碧涛起伏,古木参天似撑起巨大华盖,林荫掩映下的小径蜿蜒曲折,将人引向幽深之处——城市之肺,竟如此天然浑成。

公园布局巧妙,分作三景:滨江之景、自然山林之趣,而居于核心的,则是那钟声千年不绝的佛教人文景区。会龙山之名,正源于其深厚的佛缘。踏进此间,时光仿佛被古树浓荫轻轻挽住,凝滞了下来。

栖霞古寺,山间最醒目的精神坐标,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晋孝武帝年间。印度高僧石如密多尊者在此创建宝泉寺,后因帝王行踪更名栖霞。传说纷纭,明代建文帝于削发避祸的飘零途中,也曾于此寺栖身。抗战烽火虽曾损其筋骨,但佛脉未绝,古寺得以修复重建。今日的栖霞寺,石碑楼肃穆矗立,大雄宝殿巍然庄严,塔林间游廊蜿蜒,僧舍静谧,连同何凤山先生与夫人长眠的陵墓,共同延续着慈悲救度之精神。

离此不远,白鹿寺的传说则如一段清幽诗章。始建于唐元和年间,相传宰相裴休曾于此讲经说法,竟有灵慧白鹿口衔鲜花,驻足聆听,此情此景成就了“白鹿”之名。山下那汪潭水,至今仍唤作白鹿潭。寺中原有金银钗钏熔铸而成的巨钟,声震十里,余音不绝,如今虽仅存小型佛殿与禅房数间,但驻足潭边,仿佛仍能听到那穿越时空的悠远钟声,在松风与波光间隐隐回荡,召唤着心灵深处的回响。

循着曲径缓步登高,层林尽染,绿意如墨色层层晕开。苍翠的古木间,鸟鸣清越,阳光碎金般透过繁密枝叶洒落,光影斑驳地跳跃于石阶之上。立于山巅远眺,资江如练,蜿蜒于城郭之下,城市与江水、古寺与山林,尽收眼底,浑然一体,古老禅意与现代生机于此和谐共生。

当暮色四合,古寺檐角的风铃在晚风中轻轻摇响,其声清越,仿佛自千年前飘然而至,悠悠然落在白鹿潭的水面上,漾开圈圈涟漪,也悄然浸润了每一个登山者的心怀。

这山水间的千年禅韵,从未止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