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世界,人海攘攘,人为独我,与人相遇无论深浅皆为缘。细想,与陌生事物相遇其实也是一种缘分。
初夏,不懂得做攻略,就是想去山东莱州一趟,看看莱州长得什么模样,我和陌生的莱州以及三山岛自然结了缘。
地图上看莱州三山岛的位置
莱州火车站
三山岛名字缘由
如果说山东区域地图像一只鹰头的话,三山岛恰在鹰头后缘上脖颈凸起处。从市区向北25公里处,面海靠陆,三山毗连,突兀挺拔,相互拱立则是三山岛得名及所在,三山岛渔村辖方圆12.92平方公里。
三山岛渔村牌楼
三山岛,海拔70米,约1公里长。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据说,秦皇汉武等历史名人多次来此祭祀、求仙、拜神而名气渐增。
三山岛形象于汉字 “山”,中间高,两侧低;三山岛渔村依山面南,如同被三个山头搂抱在怀里免被风浪侵扰一般而成风水宝地。渔村约有2700户人家,约7000多口人,祖祖辈辈在海上捕鱼为生。
渔民正在制作缆绳
三山岛风景
沿着村中一条小路向山而行,两侧是红瓦白墙的宅房和绿色柏树,剩下的就是安静了。小路途经一栋红墙黄瓦的建筑,那是海神庙。半山腰处,遇到一个带着眼镜的小伙,一脸文气但不失历经风吹雨打的风采,他说,西侧山顶有一块方石,顶面平整,人称“神仙炕”,流传神仙曾歇息的地方。
三山岛海神庙
西侧小山
渔民住宅
西侧小山山顶
为了一睹为快,踏着黄白色岩石小心而上。细看岩石,有火山燃烧的黑斑,由此推测,三山岛一定是火山喷发致地壳隆起形成。
到了“神仙炕”下,目测石头3*3*2米见方,但不敢冒险登顶了。站在那里,有点四处皆小我为峰的感觉。山风拂面,一切尽在眼中,向北远眺是海天一色的大海和莱州港,港口左有8个灰色储粮筒仓,高大壮观,上面标有“中储粮”字样;中部,海岸边一字型排列着橘红色的大型起重机,大型船舶停靠远端;港口右侧为密密麻麻的储油罐,如同地上生出一个个可爱的蘑菇。筒式粮仓、起重机械、大型船舶、成堆的红色矿石,储油罐还有海天一色的海湾一同构成了莱州港的主要元素。据说,这里每天吞吐着粮食、食盐、矿石、还有外采回国的石油。
筒式储粮仓
港口起重机械
港口一角
山顶俯瞰三山岛渔村
西南是一望无垠的大海,正南是密密成片的红瓦屋顶;遥遥望西,是一个港湾式的码头,数不清的深蓝色渔船停靠在一起,每条船桅杆上迎风飘扬着一面红旗。红旗飘动如同千军万马锐不可当的气势逼压着人的视觉,让人感到壮观与震撼的同时,还有点不知所措,用激动或亢奋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港湾里停靠的渔船
三山岛船坞修理厂
海边一处船坞,几条灰黑色木制机帆船被高高架起,每条船22米长、6米宽、11米高,犹如一个个席地而卧的老渔人,高大中透着一缕缕的沧桑和疲惫。船体皆是由木板拼接成型,木板之间呈酱黑色如同老人脸上的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无不显示着岁月风雨的见证;尾部有一个约1.5米铜制螺旋桨,上面粘结着无数海洋壳类生物,维护时须用角磨机清理,难度和辛苦可想而知。
和一个40多岁河南商丘船主闲聊,得知现在是休渔期,渔船会通过牵引机沿着2.5米宽轨从海里拖拽到陆地维护。他在三山岛渔村有些年头了,买了一条二手木制船捕鱼为生,每天早出晚归,近海鱼类捕不到了,他在25海里方圆捕蟹和虾。他说,比陆地上打工强不少,已在三山岛买了商品房,虽然还买不起钢制船,但他知足了。
船坞修理厂
工人在进行清理作业
船体尾部的螺旋桨
拖拽渔船上陆的宽轨
港湾一角
我要走了,有点不舍,不像来时那么兴致高涨。三山岛,于我来说虽是一面之缘,但让我看到了新鲜事物,我也知足常乐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