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记者张靖)“湖北省以‘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为引领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是对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提升荆楚文化影响力的积极响应。”7月17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宜都市举行。三峡大学社科联副主席、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阚如良在会上发表题为《文化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的学理阐释与实现路径》的报告。
三峡大学社科联副主席、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阚如良作主旨报告。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供图
阚如良表示,支柱产业须具备“规模大、带动强、贡献高”三大内涵,而文化旅游业的崛起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国正迈入全面休闲阶段,旅游已从奢侈品变为必需品,进入“优质旅游”阶段,“三闲红利”(闲钱、闲暇、闲情)持续释放,推动文旅消费向“文体美”“新奇闲”升级。湖北作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核心支点,其宜荆荆恩神(宜昌、荆州、荆门、恩施自治州、神农架林区)是湖北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主阵地,拥有世界级旅游吸引物约占全省的58%,提质空间显著。
推动长江文旅融合,湖北正探索多元路径。体系化、融合化、协同化、现代化、全球化是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持产业的现实路径。阚如良说,在体系化发展上,文旅发展思维要从“单一面向”转向“两个面向”,既要面向游客消费创新文旅产品,更要面向产业发展做强文旅企业。宜昌打造“屈原昭君故里”非遗线路、G348交旅融合廊道,在消费链上创新文旅产品;湖北三峡文旅集团布局长江游轮全产业链,覆盖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等环节,实现“游客引进来,产业卖出去”。同时,从“景区单轮驱动”升级为“景区+城市+乡村”三轮驱动,宣恩县以“仙山贡水”为主题重构全域旅游生态系统,2025年“五一”假期游客量、收入都大大提升,印证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潜力。
阚如良认为,融合化发展方面,“文旅+百业”的双向赋能成效显著。潜江“龙虾+文旅”形成三产融合链,文创IP“Qian多多”颇具潜力;屈子咖啡、昭君奶茶等将传统文化与地方产业结合;宜都东阳光实践“农康旅融合”,让农业资源成为“康养宝库”。他表示,文旅融合需实现“形态景观化、文态活态化、业态多元化”的三态合一,最终构建“中华文化大讲台、美好生活大平台”。
协同化发展上,湖北文旅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实现战略协同。宜昌同步推进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长江生态文明展示中心、屈原文化公园,实现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共生共赢。鄂州以“悠山悠水悠鄂州”对接“大江大湖大武汉”,成为武汉都市圈的“情绪调节器”,满足都市人群对悠闲治愈的心理渴望。
在现代化发展中,新质动能与场景创新为文旅注入活力。宜昌三峡千古情开业不到一年接待近200万游客,营收2亿元;朝天吼“一河三漂”、三峡游轮“一船三用”等模式,实现资源多维增值与高质量发展,为文旅现代化提供了可信可鉴更可用的经验。
阚如良表示,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需深刻理解“世界级”内涵——不仅要有“世界级的文化主题”,挖掘具有全球传播价值的中国文化元素,更要提供世界级品质服务,借旅输出中国文化,为“世界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这也是文旅全球化发展的新使命。
(值班总编辑 蔡早勤 值班主任 张萌 值班编辑 李智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