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
建制始于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距今已有1674年历史。
历史上相继为潮汕郡、州、路、府治所,隋代经略台湾的始发地,唐代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和对台的主要通道。 宋代以来享有”南国邦郡“、“岭海名邦”、“海滨邹鲁”之称。
潮州名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落有9个,一起来看看你最喜欢哪个?
1 潮州市潮安县古巷镇象埔寨
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整个“象埔寨”整个寨子呈方形,取“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意蕴。

据说,“象埔寨”始建于南宋时期,从宋元明清到民国现代等民房风格都能在这里找到踪影。这里汇集宋、明、清各年代的建筑风格,融入中原建筑艺术和我国宫殿建筑的文化,彰显了“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尊贵与气度。

这里有许多古代建筑都很注重装饰与工艺,讲究风水堪舆,体现了浓郁的传统中式哲学思维。当你走在“象埔寨”里,就感觉自己像是时空穿越到了几百年前的岁月,感觉好像来到了城市中间的一处“世外桃源”。
2 潮州市潮安县龙湖镇龙湖古寨

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这是一片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南宋古建筑群,经明清达到鼎盛,曾是潮汕贸易重镇,至今依然有一百多座原汁原味的古建筑。

其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100多座,素有“潮居典范、祠堂千家、书香万代”之美誉。
3 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井里村
井里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是潮汕乃至整个岭南地区唯一一座因为医学而闻名于世的古村落。因明代名医柯玉井和古医书《万氏医贯》而闻名。潮汕地区负有盛名的“太安堂”就诞生于此地。

古称景德乡,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早在宋朝时期,就有先民来此聚居生息。潮汕平原的三大母亲河,韩江、榕江和练江,有两条大河从这里经过。1537年,进士柯玉井带来的一部古医书,让这里成为“岐黄第一村”。

在井里村仍保存有柯氏宗祠、大夫第、柯氏故居、尾书斋、风水池等不同时期的各类古建筑,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建筑人文特色。其中,井里村的太安堂旧址便是当年柯玉井得到医书后,回乡悬壶济世的地方,这里也是后来太安堂各代族人的旧居。
4 饶平县所城镇所城居委大城所村
饶平县所城镇所城居委大城所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始建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用于备倭抗盗的明代千户所,距今已有600多年。全称大城守御千户所,它是明代朝廷在全国设立的65个守御千户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所城之一。古城堡的东西南北四城门和大部分城垣、护城河以及三街六巷、城中明清古民居群、祠堂庙宇和古井等风貌依旧,是粤东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所城,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大城所呈方形,周长2140米,建成面积430多亩。城墙高9米,城墙内外两面均用石条砌成,中间夯土,城外有城池。城门高3.6米,宽2.6米,东、西、南、北门各建重楼;四角建敌楼。东门(朝阳门)、西门、南门、北门对应着东门街、西门街、南门街和北门巷,两者垂直在城中心呈“十”字形。

纵横有序的街巷,遍布城池各个角落的大量古井,谱写着这里曾经的辉煌。这里庙宇教会更是多达数十座。供祀虱母仙的龙尾王庙、城隍庙、白衣庵、关圣帝庙、祭祀神农氏的先农庙、拜财神赵公明的元帅庙,宁福庵、重建中的天后宫、文昌祠、祀水界神将杨四将军的开江王庙、古松庙、基督教堂……

大城所里古风浓郁,古老的街道述说着岁月的时光,同时遗存着少数古民居。这些昔时的古民居大多是石块砌成,上铺瓦梭。临街临巷的,门朝街巷,不是临街临巷的,没有一律的座北向南,大都以东、西、南、北四门为座向筑屋而居。现保存较完整的有一杨姓贵族民居,五门相对,五厅堂连十厢房,即一厅堂内有二房一厅,布满青苔的“照壁”还在。
5 潮州市潮安区枫溪镇山边村
潮州市潮安区枫溪镇山边村,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内大部分居民姓谢,是一个山间宁静古朴的村落。这里九规岭古官道尤其闻名遐迩,值得一看。


村内谢氏宗祠,堂号“永思堂”,由创乡祖第六代裔孙松岗公于明朝年间兴建。该祠堂位于山边村北部,坐癸向丁未,两进一天井之格,土木结构,门置石鼓,三级台阶,歇山顶,栋脊飞檐,镶嵌瓷件,甚为精湛,
6 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金砂一村
潮安区彩塘镇金砂一村, 金砂古寨闻名遐迩,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古称“陈厝”,初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金砂寨建寨已有六百年,寨内有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老宗祠就有22座,素有“宗祠之乡”的美誉。东西南北四座寨门、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宗祠、众多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让整个村落古韵悠悠。


从熙公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名闻遐迩,祠内汇集了泥塑、木雕、石雕、嵌瓷等传统工艺,璀璨多姿,精湛艺术,尤其有代表着潮州石雕历史至高水平的石雕作品,门口的这四块石雕,由整石雕刻而成,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牧童手中的牵牛绳堪称一绝,民间也流传着“一根牛绳气死三个师傅”的故事。
7 潮州市潮安区枫溪镇李厝村
潮州市潮安区枫溪镇李厝村,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创村已有600多年,明洪武六年(1373)先祖云轩公从揭阳官硕蛟南村来此定居,因村民全姓李,以李姓名村。
村内古建筑众多,其中以李氏宗祠最具代表性。李氏宗祠修建于清康熙年间,后历经多次重修,宗祠重焕昔日风采。宗祠坐北朝南,二进制格局,砖瓦结构,门前的石狮、石鼓等庄严古朴,祠内雕梁画栋,精美绝伦。

历史上李厝村人才辈出,其中,清代名将李元顺的剿匪事迹至今仍为世人传颂,李元顺的故居振威第也在李厝村完整地保留下来。振威第建于清咸丰年间,二进格局,占地面积约386平方米。
8 饶平县饶洋镇蓝屋畲族村
潮州市饶平县饶洋镇蓝屋畲族村,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据记载,畲族先祖蓝氏在六百多年前从福建(并不是从潮安凤凰山)迁来蓝屋村安居且繁衍生息至今。畲族村民皆姓“蓝”,日常生活中潮州话、客家话和畲语交互使用。村落里历经两百多年风雨的泰华楼,尤其闻名遐迩。

泰华楼,建于1804年,是广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高三层,共分26开间,占地面积约3338平方米,历经两百多年的风雨依然屹立如初。泰华楼构造独特,在饶平客家土楼中较为罕见,为方形圆角楼,楼内为木质结构,上下层的房间,可以通过房内楼梯连接。

蓝屋村畲族先民耕读传家,人才辈出,先后修建了“衍庆堂”“笃庆堂”“善庆堂”等三座祖祠,其中“笃庆堂”“善庆堂”至今保存完好。“笃庆堂”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明朝隆庆元年(1567),是一座具有明代潮州传统“四点金”建筑风格的古祠堂,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大门塑有“蓝氏祖祠”匾额。
9 饶平县上饶镇永善村
饶平县上饶镇永善村,是上饶镇最北部的一个小山村,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永善村承载着八百年的岁月,始建于南宋时期,是一个邓氏的村落。是饶北为数不多的韩江流域的村庄。小溪环抱永善村,汇入韩江上游的梅潭河。四周群山环绕,山清水秀。

永善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三座排列成"品"字形的黄土夯成的土楼。分别为南阳楼、福海楼、东华楼。其中南阳楼是其中最宏伟也是最古老的土楼,建于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三层半高的土楼内有26个单元,外周长达117米,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海楼是一座梯形土楼,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今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高二层,拥有20个房间,外周长90米。东华楼是其中最年轻的一座,它建于1953年。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古村古镇文化公益传播用途,如有涉及明显独创性摄影作品等存在侵犯著作权的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