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有实景表演,是老码头广场人较多的时候
01 盛况空前的2025“海口杯”端午节龙舟大赛,让海甸溪北岸焕然一新的东坡老码头也跟着火了一把。这里紧临最佳观赛地,也是赛场旁最具规模的消费场所,那么多加油助威的人从天而降,想不沾光都不行。地上地下车位爆满,根本挤不进去了。
逢此难得盛事,别说一个新的商业中心,任何地摊生意都会一样火爆。遗憾的是东坡老码头上下几层店面多半还没就绪,大批民众进去后发现没多少可消费的,只好在强劲的中央空调中转几圈,凉快一阵又离去了,突如其来的泼天流量未能产出太大效益。
当然,身为巨资打造出来的“东坡文化生活街区”,东坡老码头显然是要放长线钓大鱼的,也不单靠这一天。
02 东坡老码头是个商业名号,实际跟苏东坡并无直接关系。只因这几年大力弘扬东坡文化,潮流卷来大家顺势跟随,商家确信借此名头能把文化品牌做成大生意。
还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一地产商在废弃的海甸港旧址上建起全新商业楼盘,本要营造高端时尚街区,后经“高人”指点冠上了“东坡”二字。2023年5月,“东坡老码头”欢天喜地开张了。因地处海口湾北岸优势区位,距海口“首席地标”世纪大桥咫尺之遥,滨江临海的环境十分优越,一时间吸引了众人青睐。有人经常呼朋引类去漫步或消遣,共同感悟“诗和远方”的浪漫生活。
除了景色优美,那段时间老码头也出现了几家诱人的网红餐厅,但作为规模较大的商业中心,总体经营情况并不像预期的那么好。
才过一年多就换了东家,大型国企接手,投巨资重新装修、另起炉灶。名字没变,主题却更突出了,摆明了要拉东坡先生出来大干一场。于是,浓妆艳抹的东坡老码头今年5月中旬又张灯结彩,卷土重来。
焕新后的东坡老码头号称“国内首个沉浸式东坡文化生活街区”,名头和雄心都更大了。但如何在原有半生不熟的基础上,借文化之名旺丁又旺财,成为眼前的现实问题。
老码头内游客最多的场面
03 虽然从地图或直线视觉看,东坡老码头位置极佳,但真要过去并不容易。穿过繁忙的世纪大桥,下来还要兜几个大圈,不知这一带的交通是什么人设计的。
碧海大道世纪大桥下-海大新南门-东坡老码头,这段路又窄又弯。本地城市规划的最大顽疾——先盖房子后修路——在这里得到最典型的印证:道路围着房子弯弯绕,去哪儿都要一波三折。从人民桥过来更堵,海甸岛到处在挖坑修路,直接通达的三西路晚上又被夜市占了。看似近在眼前的目的地,百般曲折方可抵达。
在白热化竞争的城市一般商业领域,国企并无明显优势。财大气粗、能量不凡,对市场的潜力和趋势却欠敏感,而今只凭国潮领路,概念先行,铁了心要把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幻觉发挥到极致,风险可想而知。
本次大手笔装修期间,就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好好一个商业城,本来也是新的,外立面一定要要打掉重来,包括地下车库也这样,到现在还没完全弄好。正如有看客所说的那样:钱多、人傻,不在乎成本。
已注意到社交平台上人们对它褒贬不一,其中好几个泼冷水的,吐槽这个改造项目很大程度是走火入魔,很难成什么气候。
老码头往前走几步,就是名扬四方的海大南门夜市。红红火火的一条街,每晚客如潮涌,档次不高却经久不衰。无需拿额外的文化标签来装神弄鬼,就靠实打实、接地气的人间烟火取胜。椰风海韵+各地美食+酣畅淋漓,本身难道不是文化景观?
一个现代化、上档次的商业中心,一定要与某个虚拟文化品牌深度绑定,牵强附会才能出人头地吗?豪华、高调而又冷清的东坡老码头,何年何月也能兴旺起来?
大部分时间码头里是这样的
04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往往在“润物细无声”中见高明,而搭建固定场景,表演刻板节目之类的脸谱化模仿秀,显得笨拙而生硬。顾客们归根结底是来消费的,反复、经常的消费,如果每次来都要看固定、重复的表演,反而会觉得干扰,产生抵触情绪。
西安大唐不夜城大获成功,盛世繁华惊艳再现,场面基本都是历史实景,声光电一强化就加倍震撼。沧桑古都这么干,谁都觉得明正言顺,面对络绎不绝的全球游人,不用为客源犯愁。而无中生有的东坡老码头,要攀比、照搬那些很不现实,反而容易闹笑话。
东坡老码头里有来回穿梭的演员,管理人员、清洁工也套上仿宋的戏装,无厘头的“穿越”看上去有点滑稽。焕新后引入的电玩、KTV等业态,更看不出跟东坡有多大关系。就连一家养生馆(实际就是按摩+足疗店)也以东坡冠名,还将东坡先生与一个女子的画像挂在门口橱窗里,实在不伦不类。
难怪有人在网上呼吁:“求海南放过苏东坡!”的确,文脉可以传承,但试图将商业中心景点化,靠演戏博出位,在海南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

实际上,苏东坡当年是被贬来琼的,在海南的岁月相当艰辛,不可能有这种花团锦簇的生活。天生才情,加上落魄的境遇,造就了他不可多得的洒脱与豪迈。我们弘扬东坡的境界,并非要重返那个时代,尤其不必花大钱复制那些似是而非的场景,不要高估消费者为此买账的可能性。盲目攀附、怀旧,不如推陈出新,从假想的泛文化向增值型文创产业迈进。
与其太多吵吵闹闹的广场式演出,不如适当引入时尚娱乐类节目,例如近年来大受欢迎的脱口秀等轻演艺形式,商业化表演,灵活互动,对城市年轻白领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05 以前很喜欢老码头两家能直观世纪大桥落日的江景餐厅:酔夕音乐餐吧、贰辣新派川菜馆,外地朋友来最喜欢带去那里,除了吃饭,还能看到新海口最优美的一面。可惜刚旺起来就因整体“焕新”被停业走人,不知会不会再回来了。还有一家较为地道的韩国烤肉店,曾经跟海大的两位博士之家在那里欢聚,现在店已空人也不知去向。以前可俯瞰江景的东坡酒楼也挺好,记得带两个娃在那里过3岁生日,而今也在停业中。那家挺大的码头火锅店保留了下来,生意却未见兴隆,只有赛龙舟那天晚上还过得去。
以前最失败的地下一层美食街,一开张就半死不活,没多久里面的店铺都关了。现在焕新后只是硬件好了点,总体格局和氛围变化也不大,除了有空调,其他都很难与露天的南门夜市竞争。
那天晚上又带两个娃去,上下转几圈,找不到他们愿意吃的,最后还是不得已,到码头东门广场的麦当劳解决了。

新张后最大的亮点是,本地特色的幸福老爸茶开进了大雅之堂(上图),店铺面积巨大,7:00-21:00全天营业,下午三四点同样人声鼎沸。风景这边独好,对门的美食街却更麻烦了,老爸茶什么都有,没见到有几个人还要去对面吃东西的。
老爸茶店内墙需加装吸音材料,不然太嘈杂,呆久了可能不适。个别光膀子、穿人字拖、光脚支在凳子上的顾客,也需要适度提示引导。毕竟是一个文化街区,代表新海口的窗口和脸面,跟马路边的茶店不一样。
与幸福老爸茶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一间规模不小的“海南礼物”的特产店,空空荡荡,客人屈指可数。这充分说明东坡老码头目前的客群主体是本地人,主要是周边民众。针对这一行情,码头内广场上如果要演戏的话,更适合表演的是琼剧,也可以把东坡在海南的故事编成小型琼剧演出来,吸引更多本地百姓。
消费较高的中产群体、各地游客们还在隔岸观望,就看谁有办法把他们引导过来。

06 海南旅游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一到炎热的淡季,天大能耐也难呼风唤雨。且旅游热点集中于南部海岸线,海口现阶段主要靠大活动带动,活动本身也有特定期限,难以形成常春藤效应。
在热点季节、传统热点区域之外培育庞大客群,需要巨大的成本和耐心。海口最成功的大商场:友谊阳光城、龙湖海口天街,无不重点面向本地消费群体。龙湖天街更是将整个海南视为本地,利用环岛高铁实现无缝对接,低成本、高效率引来了全省消费者。
东坡老码头怎么办?有一个突发奇想:何不把码头这张牌更突出地打出来?隶属同一集团旗下的海旅系列游船,目前是海口湾最大、最豪华的游览船。能不能将对岸的老码头也用起来,每天定时以轮渡方式,把世纪公园、万绿园、骑楼老街的客流从水上源源不断地拉过来?那样的话,客人会少走冤枉路,也会增加不少浪漫。
配套现成的海旅游船就在岸边,与老码头天作之合,这么好的条件不用上太可惜了!

码头岸边,海旅01号游船傍晚定时启航
之前,有一艘废弃旧船多年搁浅于海甸溪河道中,污染河水、阻碍船舶航行。多方不懈努力下,旧船现已被拖离并拆解,河水变得更清澈了。这就为海口湾发展水上经济、码头经济打通了最后一个堵点,因此要给海口市点一个大大的赞!
码头和船是天生搭档,发挥好已有的特色和优势资源,很大程度能解决客源问题,而充足的客源,能教会我们如何把项目运营得越来越好。
至于文化,既要有选择,也要顺其自然。海南更需要展现开放融合、多元文化的活力和魅力。一个大型商业项目,运营成功了就是文化的繁荣,运营不成功什么都不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