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行
文/星来
司马光有诗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这座承载着十三朝古都文化的城市,不仅有甲天下的牡丹等自然景观,更有“龙门石窟”“白马寺”等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大大小小上百个博物馆。面对历史文化底蕴如此深厚、别号“神都”的一座城市,历史知识十分浅薄的我,是把这里列入退休旅游计划前列的。
四月中旬的一天,在家闲来无事,突然想到与转业在洛阳工作的战友好久没联系了,于是摸起手机拨通电话,没想到战友的第一句话是:快来吧,再不来今年就看不到牡丹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四月正是赏牡丹的季节;我也不禁惊叹,真是心有灵犀啊!于是同夫人商量,一同去洛阳访战友、看牡丹,游古都。说去就去,订票启程。
龙门山见佛
到洛阳后游览的首站便是龙门石窟。石窟位于洛阳市伊河之滨的龙门东西两座山上,只见山崖处凿满了佛像,大的小的,高的矮的,有的端庄稳重、慈眉善目,有的双目圆睁、雄壮有力,虽历经千年,这些石窟现在依然端坐或挺立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风雨流年。面对这些全身雕刻细腻入微,面部表情栩栩如生的石像,如同让我来了一次时光的穿越,我惊叹前朝代的匠人们到底是生了怎样一双妙手,才能把一块块普通的石头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据介绍,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的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共有佛像等造像10万余尊,最具代表性的是卢舍那石佛,佛像通高17.14米,头部高4米,耳长1.9米,是中国乃至世界佛教文化与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站在佛像前仰视大佛,心里不由地想,大佛那微露的笑意穿越了千年风霜,俯视众生,是在体味大唐盛世风华的幸福呢? 还是在洞悉千年人间的奥秘?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几句佛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啊!或许,佛本无形,唯在人心。
白马寺悟佛
如果说,在龙门石窟见到的佛是有形之“石佛“的话,那么,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古刹”、中国佛教“祖庭”“释源”之称,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和第一译经道场。也就是说,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经书最先是从这里译出,继而才传遍华夏并发扬光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理解这里就应是有字之“经佛”。站在白马寺山门前,虽然没有看到白马,但也确有两匹与真马大小相仿,形象温顺,作低头负重状的石马立在山门前,仿佛在诉说当年驮经而来的传说。寺内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迹,见证了白马寺千年岁月的厚重历史,特别是大佛殿那副“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人,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对联,让人既感叹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感叹佛教因果道理的普世易懂。
应天门穿越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的正南门,如今复建如旧,巍峨矗立。站在城楼前抬高放宽自己的视野,在惊叹古老建筑师们高超的建筑技艺与创新精神的同时,仿佛感觉这里就是一道穿越时空的门户,引领着人们回溯到了千年前的隋唐盛世。在这里,我们观看了盛大的应天门迎宾仪式,欣赏了穿越大唐时光的汉服唐妆秀,感受了千年古都的壮丽与辉煌。走进应天门一层大厅,一幅盛唐洛阳的繁华画卷缓缓展开,城外山川壮美,城内坊市喧嚣,洛河舟船如织,宫内殿宇巍峨,一道有序的中轴线贯穿南北,串联起七大天宇建筑,自南向北,步步生辉,不仅展现了帝王之都的雄浑壮丽,同时也展现了人间烟火的温馨热闹,让人恍若穿越千年,亲历那份繁华气象。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交织成一首流动的诗篇。
牡丹园赏花
第一次来到洛阳这座“牡丹之城”,又正值牡丹文化节期间,自然是不会错过看牡丹的。据说因四月初的两场大风,把全城大马路旁开得最早的“洛阳红”都给吹没了,只有王城公园、国家牡丹园等几个牡丹比较集中的公园还可以看,于是我们安排一个上午,专门来到“国家牡丹园”,竟然真的看到了几十上百种五颜六色、迎风怒放的牡丹。只见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相间的牡丹,或红似烈焰,或白如凝脂,或紫若烟霞,个个花枝摇曳,朵朵娇艳欲滴,精神饱满,迎着朝阳,竞相绽放。公园里拥拥挤挤围观牡丹的游客,个个面带兴奋幸福的神情,在不同品种的花树间,或驻足观赏,或忙着拍照;当观赏到什么“金丝贯顶”、“银丝贯顶”等稀有珍贵品种时,还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我也开动脑筋,穷思苦索,想寻一佳句形容眼前所看到的盛景,怎奈脑袋里空空如也,只有感叹:原来“国色天香”是这个样子的啊!原来“”雍容华贵“是这般模样的呀!此刻,感觉语言和文字已经都不重要了,剩下的只有心灵和眼睛。
特色美食
到洛阳怎么能不吃一顿“水席”呢?来洛阳怎么也得喝一碗汤呀!在洛阳的这几天,每到饭点,老战友都会如是说。在老战友的介绍引领下,我们品尝了独具特色的“洛阳水席”、牛肉汤、不翻汤等特色名吃。特别是那碗牛肉汤加饼丝再配“海碧”,简直就是绝配。汤上桌后,先慢慢啜上几口滚烫喷香的原汤,吃上几片鲜嫩软滑的肉片,品其醇厚;然后再放入特制的辣子、香葱等调料激出滋味,再取适量饼丝泡入汤内,让其吸饱汤汁,饼丝、肉片连汤一起吃上几口,在品尝到汤肉饼的香醇,体味到辣子调料的刺激后,此时再用标配的吸管吸上一口冰镇“海碧”,瞬间,辣味解了,油腻消了,满口清凉留香,回味无穷,食欲大增。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在洛阳,不论你是喝汤、吃席、撸串,还是吃面、涮火锅;不管是在饭店还是在大排档、小地摊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板,来瓶‘海碧’”!
是的,历史是洛阳的筋骨,撑起千年脊梁;文化是洛阳的血脉,温热市井人间,一锅老汤吊了二十年,火候差一分就变味,就像这座城市,用十三朝的时间熬煮出自己的味道,烟火灶台间的那一味传承,老字号里一声吆喝,勾连起古今滋味,才真正让它的魂,落在舌尖,刻进记忆,也让一座古城更具风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