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运,鄂西地区旅游热度高涨,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铁)旗下神农架站、兴山站热闹非凡。数据显示,7月1至17日,超过39000名旅客乘坐高铁奔赴神农架,或避暑消夏,或探秘自然,或开展研学活动。这一现象背后,是武铁积极探索“铁路+旅游”模式所带来的显著成效,其通过创新票务产品、优化运输组织、完善配套服务,为鄂西旅游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创新计次票,解锁旅游出行新体验。在旅游出行日益个性化、便捷化的当下,武铁推出的旅游计次票,可谓是精准回应旅客需求。汉十高铁、郑渝高铁线上的“武汉+武当山+襄阳”及“武汉+神农架+襄阳”旅游计次票,打破传统车票购买模式,让旅客手握一票,即可轻松“打卡”三大旅游目的地。
从产品设计来看,“武汉+武当山+襄阳”计次票涵盖“汉口(武汉)—武当山西”“武当山西—襄阳东”“襄阳东 —汉口(武汉)”三段行程的二等座车票,“武汉+神农架+襄阳”计次票亦是如此,包含对应三段行程车票。旅客启用产品后,9天内可自由安排三段行程各一次,灵活性大大提升。不仅如此,相较于定时分别购买各段车票,计次票在价格上更具优势,有效降低旅客旅游成本,真正做到让利于民,让更多人能够以实惠价格实现畅游鄂西的梦想,为游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优惠。
优化运输服务,畅通旅游出行“大动脉”。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武铁在运输组织上狠下功夫,多管齐下优化服务。在武汉站,暑运期间加开至宜昌东、利川等地的避暑列车,让炎炎夏日里渴望清凉的旅客有了舒适出行选择;汉口站开行至襄阳、十堰的研学列车,契合学生群体求知探索的需求,为研学旅行提供交通保障;同时,环游丹江口水库、武当山、神农架等风景名胜的银发旅游列车,充分考虑老年游客休闲慢游的特点,为他们打造专属的旅游出行方案。
“铁路+旅游”,助力鄂西旅游经济腾飞。“铁路+旅游”模式的深入推进,让鄂西地区的“清凉经济”成效斐然。以湖北宜昌兴山县朝天吼景区为例,景区总经理沈学勇介绍,随着高铁开通,景区接待量逐年递增,2021年漂流接待人数21万人,2023年达到29万人,2024年突破30万人,而今年暑运还未过半,接待量已破10万人。高铁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更带动了景区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联动效应。
从更宏观角度看,“铁路+旅游”模式促进了鄂西地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整合,提升了鄂西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武铁在“铁路+旅游”领域积极探索,为鄂西旅游经济发展树立了良好典范。随着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还需持续创新,进一步优化服务,深化铁路与旅游产业融合,让“铁路+旅游”这一模式释放更大活力,带动鄂西地区乃至全国旅游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河南 付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