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自贡支持抗战的釜溪河
来自荣县的荣溪河和来自威远的威远河,在自贡城西的双河口汇合,形成釜溪河,
釜溪河弯弯曲曲的在自贡大地一路往南,在富顺汇入沱江。,
沱江在富顺继续东南方向在丘陵中蜿蜒曲折,在泸州汇入长江。
在釜溪河双河口的东西两侧,就是著名的井盐产地自流井和贡井,当年也是天车林立。
当年生产井盐的煤炭等物质沿威远河运输到自贡,自贡自流井生产的井盐,源源不断的通过釜溪河运输到下游各地。
特别是抗战期间,自贡生产的井盐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也是经济支撑,釜溪河的盐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自贡老新桥和新桥
在自贡双河口以下两公里多的河道上,有自贡历史上的两座老桥
就是老新桥和新桥。老新桥建桥已经有四百年历史,新桥今年正好是建桥100年。
所以有老桥其实是新桥,新桥已是老桥一说。
自贡老新桥
老新桥是自贡市釜溪河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桥,据考证约建于明末清初。老新桥遗址位于釜溪河双河口起550米处,现存船闸主体长119.5米、宽97.7米,采用青砂石砌筑 。桥体原址与自流井遗址直线距离约400米,处在火井沱大石包至凤凰坝的盐运古道关键节点 。
该桥因清代同治年间《自流井小溪图》明确标注"新桥"而得名,1925年善后桥建成后改称"老新桥"以示区分。
桥体原为石拱结构,后因修建堰闸工程被拆除,现存《培修新桥记》古碑立于火井沱岸边 ,详细记载了清代桥梁维护历史。。
20世纪70年代在老新桥遗址附近建成老新桥船闸,该水利设施现已成为研究自贡近现代水利工程的重要实物遗存。
自贡新桥
新桥原名善后桥,始建于1921年,1925年竣工,是自贡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文物石拱桥。该桥由自贡盐商集资建造,横跨釜溪河龙门滩口,全长103米,桥身采用青坨石与糯米浆石灰粘合工艺建造,设有7个桥孔,桥面经多次改造后实现人车分流 。1941年遭日军轰炸仅中弹三枚未受损,历经多次特大洪水考验仍保持结构稳定
2017年被列为自贡市历史建筑,现存石雕艺术与现代化改造使其兼具文物价值与城市景观功能 。
自贡邓关牌坊村双龙桥
牌坊村双龙桥因为新桥旧桥并行,也是值得一看的地方。
牌坊村双龙桥是一座建于清代的四墩五孔石板平桥,横跨牛马场下的釜溪河支流铁钱溪,地处沿滩区邓关镇牌坊村与王井镇高石村交界处。由于下游修建水库后,河面水位提升,双龙桥在汛期基本都会淹没,故一年之中只能在枯水期才能见其“真容”。
由于牌坊村双龙桥在汛期基本都会淹没,故在旁边新建了一座两孔石拱桥,当地人称之为“新桥”。如今这座“新桥”早已替代了牌坊村双龙桥成为了两岸之间的主要桥梁。
牌坊村双龙桥毗邻“新桥”,即使是枯水期双龙桥也只略高于河面,高石村侧桥台缺损严重,现仅存四墩五孔。
牌坊村双龙桥顾名思义桥上刻有精美的双龙脑,只是可惜其中一个龙脑部分毁损,目前的水位基本将龙脑全部露了出来。
两个龙脑雕刻精湛,纹理清晰,圆润饱满,一片片龙鳞栩栩如生。双龙脑一般龙嘴为一张一合,完整这个龙脑的龙嘴紧闭,另一个应该是龙嘴张开的。另一个龙脑嘴巴上颌毁损,估计正是嘴巴张开的龙脑在自然和人为共同影响下断掉的吧。
牌坊村双龙桥龙脑为写实性的立体圆雕,龙尾却只是在面向下游的条石上用浅浮雕刻出了写意性的线条图案。
牌坊村双龙桥虽残缺沧桑,但结构依旧稳定,新老桥梁共同见证铁钱溪两岸的历史变迁。
时光荏苒,残缺沧桑的牌坊村双龙桥作为铁钱溪历史上的重要桥梁之一,不仅承载着两岸人民的记忆和乡愁,对于研究铁钱溪流域经济发展和古代桥梁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