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暮色四合,白昼的暑气缓缓沉降。温州永嘉的夜晚,却被另一种热度悄然点亮——一盏盏夜市灯火次第燃起,映照出攒动的人影,食物的香气与笑语在温热的晚风中交织。这方烟火气,便是永嘉的“夜经济”微缩景观,以其独特的温情,熨帖人心。
塘头灯影,舌尖上的夏夜风情
晚上七点,永嘉瓯北街道塘头夜市已是灯火璀璨,人声鼎沸。白天的暑热还未完全消去,这里的“热度”却更高了。市民们三三两两,漫步于光影之间,寻觅舌尖清凉与闲适心境。
塘头市井夜市。永嘉县委宣传部供图
创意饮品是年轻人和孩子们的宠儿。沙冰与奶油塑形的“小怪兽”憨态可掬,宫崎骏动画灵感的“金鱼气泡水”晶莹剔透,杯中“游弋”的金鱼软糖惹人怜爱。“颜值是第一吸引力。”店主周翔翔笑道。老字号卤味摊前队伍绵长,摊主潘丽丽忙得不可开交:“人聚在一起,成了打卡点,收入稳定多了!”烧烤架上油脂滋滋作响,老板韩林明汗也顾不得擦:“旺季到了,一天能卖一两百串。”
亲民价格、丰富选择与独特氛围,让塘头夜市成了本地居民纳凉会友的“客厅”,也吸引着远方来客。特意从温州驱车而来的杨先生直言:“就为这口吃的!晚上氛围更好,当放松了。”点点灯火,照亮了塘头村的夏夜,也映照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充满活力的夜市江湖,用美食、创意和浓浓的烟火气,不仅为市民送去了清凉与欢乐,也为永嘉的“夜经济”注入了蓬勃动力,成为夏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党建搭台,安放流动的烟火
夜市的生命力,离不开一个安稳的根基。当北城街道上塘夜市的灯火亮起,它便自然成为了人潮汇聚的温馨归处。食客们耐心守候在心仪的摊位前,或与友人围坐畅聊,摊贩们热情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汇成一曲充满生活气息的夜之交响。这份安稳有序的烟火气,其背后是北城街道城关社区破解治理难题的决心与实践。
北城街道上塘夜市。永嘉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终结流动摊贩“打游击”的辛酸与城市管理的困局,社区积极作为、柔性治理。城关社区党总支书记柯永久介绍:“前期,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核心作用,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汇聚民智民力,最终选定城关社区大塘公寓东侧空地,设立‘上塘夜市流动摊贩疏导点’。”这一举措旨在为流动摊贩提供安稳的经营场所,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将周边零散摊贩有序引导至此,实施集中统一管理。目前,一期疏导点已顺利投入运营,成效显著,深受欢迎。更令人期待的是,二期规划正着手打造一个2000平方米的进阶版夜市空间,目标直指根治占道经营、噪声扰民等顽疾,力求全方位提升市民的夜市体验。
“以前没有固定摊点,摆摊就像‘打游击’,心里总是不踏实。”首批入驻的摊主陈先生感慨万分,“现在有了固定经营之地,规范经营后,顾客认可度越来越高,客源也稳定了,大家干劲十足,对未来充满信心!”上塘夜市的探索,是永嘉在“夜经济”发展中寻求秩序与活力平衡的生动实践。它通过党建引领下的空间整合与管理创新,为流动的烟火气找到了一个温暖、可持续的家园。
昼夜交响,青春的双面叙事
当制度搭建起舞台,鲜活的人物便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在上塘夜市璀璨的灯火中,00后姑娘金炫澄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几小时前,她还是银行柜台后那位身着笔挺工装、指尖在键盘上飞舞、专业解答客户疑问的金融职员。傍晚银行关门,她甚至来不及换下工装,便匆匆驱车赶往夜市。
金炫澄在做美食。永嘉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这里,金炫澄有着另一重身份:“东村小孩”美食摊摊主。招牌的贵州冰浆,绵密细腻的沙冰配上时令鲜果,是夏夜的清凉馈赠;秘制酱料包裹的烤洋芋香气四溢,在冬日温暖着食客的胃与心。她和相恋八年的男友潘豪,是这个小小摊位的共同经营者。为了追求地道的风味,他们曾远赴贵州拜师学艺;银行工作培养的严谨风控思维和对数据的敏感,被金炫澄巧妙地运用在摊位经营中——羊肉串肥瘦比例的精确配比(4:6),菠萝牛肉卷酸甜辣口味的反复调试,都成了“夜市经济学”的生动实践。
“摆摊就是想证明自己还能做些什么,走出舒适圈。”金炫澄的话语朴素却有力。白天在银行工作,面对各种业务需要全神贯注;晚上在烧烤摊,盈门食客让人忙得连轴转。一天下来,金炫澄常常累得回家倒头就睡。然而,当听到客户的夸赞,看到专程来打卡的食客,那种满满的成就感瞬间驱散了所有的疲惫,让她充满动力继续前行。她在银行与夜市之间穿梭的双面人生,是年轻一代勇于尝试、不甘平淡的生动注脚,也是夜市活力最鲜活的源泉。
从塘头村升腾的夏夜风情,到上塘夜市在党建引领下为流动烟火找到的归宿,再到年轻人在昼夜交替间书写的奋斗篇章,永嘉的“夜经济”呈现出丰富而立体的层次。它超越了简单的买卖场所,成为连接社区、承载梦想、传递温情的公共空间。食物的香气、鼎沸的人声、温暖的灯火,交织成永嘉夏夜最动人的底色。这璀璨的灯火,正以它特有的温度,焐热城市的经济脉动,也焐暖每个平凡人的市井梦想,温暖了一座城市的夜晚,也温暖了每一个参与其中、沉浸其间的寻常人心。(刘敏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