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潘文奇
桐庐马岭古道,我去年走过一次,据称爬升100米,其实那点爬升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走的基本上是平路。大部分路段沿着水渠的堤坝走,堤坝的下方就是芦茨溪。马岭古道沿着水渠堤坝,在芦茨溪峡谷中,从上游石舍村,经过茆坪村,走到芦茨村。芦茨溪过了芦茨村,汇入富春江。
去年那一次走马岭古道,我去过位于石舍村古民居敬义堂后堂的K7酒吧,酒吧不大,内饰布置很有特色,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一次到石舍村,我再次来到K7。打开“吱嘎”响的木门,一条牧羊犬突然窜到我面前,看着我,激动地摇着尾巴。我找了个位置坐下,那狗竟然乖乖地在我身边蹲了下来。奇怪,上次来K7我没见过它,我和它应该是初次见面,没那么熟,也许是出于狗的天性,或是在这古民居里待得太久的缘故。狗的主人说它名字叫奥利奥,是喜乐蒂的串串。我不养狗,对狗不了解,只记得奥利奥是一个夹心饼干的品牌,那种比较甜的夹心饼干。
在酒吧打理的是一位小姐姐,她问我喝点什么。我点了一杯暴击柠檬茶,大热天在空调间里,我要了杯常温的。这位小姐姐长得很清秀,看她的言行举止不像本地人,果然,她和酒吧老板金老师都是上海人。大城市待久了,来到山清水秀的富春江畔,开个酒吧或是民宿,图个清闲,顺便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挺好。
石舍村旁的芦茨溪,来了许多玩水纳凉的人,溪水不深,清澈见底,小溪里搭建了许多太阳伞,错落有致。山居民房和周边青绿的山色,倒映在水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微风吹拂下,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波纹。太阳伞下坐着许多纳凉的人,头顶上没有暴晒的太阳,脚浸在清凉的溪水里,吹着沿溪而来的凉风,很是惬意。石舍村,两面是狭窄的高山,中间一条溪流,地形使石舍村气温相对较低,村里除了玩水,民宿、茶座、小吃也比较多。到了傍晚,芦茨溪沿岸从村头到村尾的各种摊位,一片繁荣景象。
沿着水渠堤坝蜿蜒曲折的马岭古道,依山开凿的水渠有一人多深,石砌堤坝不宽,遇到有人往来交会需要避让。为保证芦茨溪的水位,水渠不再引流,只有偶尔从山上流淌下来的山泉水,保持水渠局部那层浅水,几条小小的石斑鱼在水中游弋。在一段水渠下,一条剧毒的竹叶青蛇,露出三角形的头和有些焦黄的尾巴,蜷曲着蛇身,一动不动,守护着自己那片疆域,任凭人来人往,蔑视一切的自信,只有毒蛇才具有如此淡定的气质。
水渠在芦茨溪的南面山脚下,山上植被好,除了个别地方,从树叶缝隙中漏下稀疏的阳光,大部分路段晒不到太阳。平缓的道路只有距离没有高低起伏,尽管气温有点高,行走在路上还是不觉得累。累与不累和爬升高度有关联,跟距离关系没那么大。到了茆坪村口,从水渠下撤到马路进村。
茆坪村,胡氏祖先自南宋绍兴年间迁入定居,逐渐形成聚落。这里的古民居文化气息要更浓一些,古民居胡氏祠堂、文安楼保存较为完整。溪边几株大樟树,蔽日遮天,这里是茆坪村最热闹的地方,外地游客喜欢在祠堂边的文昌阁咖啡馆喝杯咖啡饮料,当地老人们则喜欢在大樟树底下的石凳上吹吹凉风。去年在樟树下见到垂钓溪边的一位姑娘,而如今那位姑娘已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两张空椅子和中间的那只小茶几。坐在石凳上歇息一会儿,吹吹凉风,不一会儿,徒步去芦茨村。
继续在水渠旁堤坝上行走五公里,也就一个小时时间,到达行程终点芦茨村。和石舍村相比,这里的溪面更宽阔,平静的水面被石砌矮水坝分成一级一级,水面宽了,玩水的人多了,沿溪吹来阵阵暖风,却也少了山沟狭窄、石头林立的那份野趣。时间尚早,于是联系了桐庐的朋友,便一个人脱团去了桐庐。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