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缩影,呈现出这片土地上万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但由于很多县市的高等级文物,都会被放入省级甚至国家级博物馆,所以一般县市级博物馆观赏程度会明显低于省级以上博物馆,除了个别文化底蕴特别深厚地区的博物馆之外,例如山东的青州博物馆,河北的定州博物馆。
但在贵州省,也有这么一座博物馆,它鲜为人知,极少会有人专门为它而去,但当你走进这座低调的博物馆,却会发现里面还真是有料,精彩程度甚至不亚于个别省级博物馆,但这么一座宝藏博物馆,网络上咋就丝毫没有热度呢?
说起贵州黔西南州,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在哪里,顾名思义,黔西南州位于贵州西南部,首府是兴义市,兴义最有名的景点是万峰林万峰湖和马岭河峡谷,可以说90%的游客去兴义旅游都是去这几个地方。
但90%以上的游客也不知道,在兴义市桔山广场州民族文化中心大楼藏着一座低调奢华、宝藏纷呈的黔西南州博物馆。
黔西南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叫做《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博物馆全年9:00-17:00免费对公众开放,除了除夕当天闭馆外,连周一也不休息,而且还提供免费的语音自助导览器,5人以上的团队甚至还能提前一天预约免费人工讲解,前台还有免费的本馆代表文物印章盖章处。这么友好的博物馆实在太少见了。
关键是这么一座宝藏博物馆,如果你普通的周末或平日去,还不会像那些热门博物馆一样人挤人观感极差,暑期的周末会怎样?我没去过也不太清楚,估计人也不会特别多。
黔西南州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7318件(套),其中珍贵文物有抚琴俑、铜车马、摇钱树、连枝灯、提梁壶、一字格剑等共计98件(套),一座自治州的博物馆,不仅有大量的汉代青铜器和陶器,还有不少极具民族和地域特色展品,可以说实在太值得一去了。
为啥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博物馆里会有如此多的汉代文物,看这张图就知道了,那些红色点都是黔西南州的汉代古墓或者遗址,尤其是交乐汉墓群、万屯汉墓群这两处,还都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汉墓,出土文物十分丰富。
博物馆内最多的就是这种汉代曲刃铜剑,这是中国西南夷文化系统的典型青铜兵器,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一级文物。
其中最惊艳的安龙县龙广镇七星村出土的“西汉T字柄一字格铜剑”和“西汉扁圆茎空首无格铜剑”,被誉为贵州汉代“雌雄”青铜剑,均是国家一级文物,经历了2000多年的岁月,剑柄上繁复细密的花纹依然清晰而美丽。
黔西南州博物馆最精彩的当属汉代的青铜器,出土于交乐汉墓的东汉铜鎏金朱雀与铺首棺饰堪称镇馆之宝之一,是不是有点眼熟呢,博物馆入口处正是这只鎏金朱雀形象。
贵州出土的汉代铜铃,很多都在黔西南州博物馆里,这些铜铃干什么用的,据考证目前可以确定和马车或马有关,用途也是各不相同。
以上这些其实不过是博物馆内汉代青铜器的开胃菜,这件精美的东汉摇钱树,陶树座高33厘米,铜树干高96厘米,距今有近2000年,铜钱造型的树枝工艺精细,据说这种摇钱树只出现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是一种特殊的陪葬品,除了祈求财富的意义外,还有庇护子孙和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意义。
出土于交乐6号汉墓的东汉连枝灯,高117厘米,底径30里面,灯座是盘龙伏龟跽人座,整盏连枝灯上一共铸造有十多条神态各异的龙,而且时至今日,它依旧是贵州境内所见最高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一件青铜器。可以说这座东汉连枝灯,将黔南州博物馆的段位又提高了不少。
整个贵州省目前只出土了四件(套)汉代铜车马,还都集中发现于黔西南州兴义、兴仁的汉墓中。所以黔西南州博物馆中有铜车马,也就不算稀奇了。
最精美的一件铜车马,如今是贵州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出土于兴义万屯汉墓,它由车、马两部分组成,通体300多个构件,集结了浇铸、锻打、鎏金、扣合等顶流工艺。尤其铜马,低首翘尾,三足蹬地,一足腾空,似乎已铆足劲驰骋了2000多年。
除了以上这些堪称珍品的青铜器,黔西南州博物馆中还有很多非同寻常的青铜器,这件贵州兴仁交乐6号墓出土的东汉提梁壶,整壶由器身、器盖和提链三部分组成,非常精美,同样也是国家一级文物。
此外还有东汉“长宜子孙”八连弧纹镜、东汉铭“富贵昌宜侯”刁斗、东汉龙首直柄青铜鍪等各种生活用具的青铜器。
此外还有各种青铜人俑,在很多地级市的博物馆里,几件像样的青铜器都没有,但在黔西南州博物馆,青铜器真的十分丰富。
除了青铜器,汉代的陶器也非常精彩,东汉抚琴俑1987年出土的于交乐汉墓群6号墓,是用于随葬的陶制乐俑。
除了国家一级文物东汉抚琴俑,还有随葬的各种陶俑,尤其是右上角这件东汉庖厨陶俑。庖厨俑身穿汉代常见的交领右衽布衫,右手掌按鱼头,左手持刀刮鳞,表情同样生动带喜。从其耳环、串饰等穿戴来看,似乎其身份并不卑微,级别也不低。作为目前国内出土庖厨俑中的“左撇子”,还真不多见。
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陶俑,2000多年前这些家畜家禽已经完全走入了人类的生活。
除了青铜器和陶器,黔西南州博物馆的玉石器也非常丰富,不仅年代久远,质量也很高。
玉石器中的镇馆之宝是东汉琥珀司南佩,它色红如血,莹润光亮,置于灯光下,通明透亮,血丝均匀,内部脂质清晰可见,是血珀中的上品。
司南即指南针,是看风水必用的堪舆之器,汉代盛行阴阳之说,人们遂仿司南之形,制作佩饰,随身佩戴,用于辟邪厌胜。交乐汉墓出土的这件血珀司南佩,是迄今为止贵州省发现的唯一一件,惊艳到无与伦比。
黔西南州博物馆,至今仍然不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去兴义避暑旅游的游客不算少,鲜有人会去这座博物馆,但我可以说,这真的是一座低调奢华的宝藏博物馆,绝对值得一去。
纹饰精美的雌雄双剑、工艺精湛的摇钱树、盘龙欲飞的连枝灯、豪华大气的铜车马、随性洒脱的抚琴俑、生动活泼的人物俑,色红如血的琥珀司南佩……为什么会都出现在群山环抱、峡谷纵横的黔西南地区,为什么这片土地上会有如此多高等级的汉代文物出土呢?这就是来自夜郎的疑问。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唐蒙出使夜郎并设犍为郡,贵州由此纳入中原王朝直接管辖。公元前111年牂牁郡建立,夜郎侯入朝受赐为王;公元前27年,夜郎叛汉,西汉平定叛乱后,夜郎南迁。到东汉初年,牂牁江畔的黔西南地区已成为中原文化在云贵高原的中心,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非常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但后来又一度沉寂,2000多年后随着这些珍贵文物的重见天日,人们才恍然大悟,黔西南州,原来自古便是宝藏之地。#黔西南头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