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薰衣草,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为你分享【旅行攻略】与【个人精进】干货。
焦作武陟县一村庄,因境内有座向秀冢而得名,特产红薯更是远近闻名。
它就是——冢头村。

冢头村位于焦作武陟县三阳乡,北临竹林七贤之一向秀的老家西尚村,东临迎宾路。因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在此安葬取名冢头。村子不大,约有一千口人。
24日早上,风很大,我专程前往这个小村庄探访慕名已久的向秀墓。
先说下路线: 从焦作出发,走普济路南下至尽头左转,然后走迎宾路继续向南,经过樊庄服务区不远路西就是冢头村。
在村口的小道上,我看到路边田间有很多个大棚,村民说这里盛产红薯,全村育苗大棚就有130多座,年产红薯粉80多万斤、红薯粉条60多万斤,远销省内外。
向秀墓位于冢头村东100米的麦田中,进村纪念亭旁就是武陟县政府为向秀立的文保碑,文保碑正东的大封土堆则是向秀的墓地。
坟冢很大,高2米,东西宽34米,南北长47米,北边小路可以上到冢顶,冢顶长满了树木和杂草,遗憾的是我并没有看到墓碑。
向秀,出生于公元227年,今河南武陟人,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著有《思旧赋》。
年少时便以文才出众,得到山涛的赏识。一生淡泊名利,与嵇康、吕安要好,常与嵇康一起打铁,和吕安一同浇灌田园。山涛曾推荐向秀去朝廷为官,被向秀以进行学术研究为由婉拒。
后来,嵇康因不服晋王司马昭独揽朝政,被人诬陷杀害,向秀在统治者的高压下,为求自保逼不得已才进朝为官。
在赴洛阳任职途中,向秀因思念好友嵇康,便绕道来到山阳旧居,触景生情写下的《思旧赋》,成为缅怀亡友的经典之作。文中表达了他对好友嵇康深深地思念和惋惜,以及对司马氏政权的不满和愤慨。
入朝为官后,向秀是人在朝野心在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公元272年,因病去世,享年46岁。
关于向秀的老家西尚村,传说在明朝万历年间叫向村,到明朝末年才改为西尚村,如今村中已没有向秀的后人。
地址: 焦作武陟县三阳乡冢头村。
旅行小贴士:
冢头村南下不远就是西小虹村,建议顺路游览竹林七贤之一山涛墓。#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作者介绍:薰衣草,读书写字游天下,爱写个人励志故事,旅行游记攻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