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驿肋条羊肉
在会宁住宿的是“状元楼大酒店”,只有租了一层楼房开设的一家小宾馆,楼道没有窗户是黑的,在楼道还有一个奇特的过渡地带,是其它宾馆没有的。在会宁,会师、状元,用这两个词,是代表了会宁县的红色文化和教育水平,应办的光鲜点、体面点,可体现会宁的形象。有一个“会师楼大酒店”,不知道和“状元楼大酒店”是否一个档次,没有进去过。
四样小菜
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吃饭,我们的常队长说,想吃会宁县的浆水面,在找了几处后,终于找到了吃浆水面的地方,这一家店面比较大干净,还在附近能找见停车的地方,四个男的都吃浆水面,三个女的吃牛肉面,她们吃不了浆水的味。
会师塔
浆水面盛在硕大的青花磁碗里,汤清亮,面细白,上面再放上用清油炒过的点缀着几丝红辣丝的青绿韭菜,有面有油有菜,有红有白有绿,就象家乡一幅精美的清绿山画呈现在了面前。另附钱还有泡菜加虎皮辣子,带红辣子丝的腌韭菜两介小菜,在昨天晚上喝了二小酒后,早上吃一碗带着浓浓家乡味的浆水面,就是无与伦比的享受。
会师门
吃完早饭后,第一件事就是参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会师楼、会师塔。我是第三次来参观了,其余6位都是第一次来参观。他们说过,从312国道过来过去,走过多少次了,每次只是在车里看会师塔,今天就真真看一回会师塔。
在会师楼上拍的会师塔
先参观纪念馆,再参观会师楼,红军总司令部、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等几个院落,最后在会师塔前面照相留念。纪念馆展品非常丰富,布展合理有序,主要时间用在了参观纪念馆上,会师楼,几进院落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我们六个人站两排手握拳,在会师楼前齐声高音朗诵了《七律·长征》,并且由驾车伟师傅照相摄像作为纪念,这是比较珍贵的一段记忆。
不同角度拍的会师塔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有这样一句话: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我们应牢记。
1986年10月建成会师塔,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
由于时间有限,会宁县博物馆、碑林都没有参观就向下一站出发了。计划中午在武胜驿吃羊肉。
纪念馆展品
武胜驿,是312国道上一处吃饭的驿站,原来刚上班的时侯,买不上到兰州的火车票,只能坐汽车先到兰州城,为了早点到家,通常坐夜班车,一晚上就到了兰州城里。这条线路上武胜驿是一个中间站,晚上12点左右到达,班车在这里停一个多小时,让大家吃饭休息一下。这时候吃饭,大家通常常吃一碗炒面片就行了,虽然武胜驿的羊肉当时就很有名气,但很少有人吃羊肉的。第二天在兰州坐上早班的班车,中午就到了县城里,再坐到乡上的班车,晚上就可以回到家里了,当时回一趟家需要一天一夜的。
红军总司令部
如果到兰州出差办事,并且坐着单位上的车出行,来回基本上都是中午到达,在这里几个人要上一份羊肉,再来个素菜,一人一份白皮面,觉得是不错的享受了。
这次我们两点钟到了武胜驿。自从有了高铁,有十多年没有到过这里了。武胜驿变化很大,原来都是沿街的两排低矮饭馆,现在变成了独立的二层三层楼房了,院子里有停车位,有凉厅,饭店有独立的包间,各种配套就和城里的酒店差不多了。
红二主斋军指挥部
客人落座后,先为客人来一杯清茶,让客人先喝上几口,缓解一下旅途的疲劳,再接着点菜。
戏台
我们点了一份羊肉,还点了凉粉、凉拌木耳青笋、凉拌山药豆角、凉拌水萝卜。羊肉有一小碟辣子面配料,给每个客人备有一小碟辣子,在边上放着一小撮蒜泥。菜上齐后桌面上有白、有黑、有红、有青、有绿,看着就是一幅水墨图画。每人再来上一份白皮面。这里羊肉是重头戏,客人是冲着羊肉来的。吃,当然是先吃羊肉了,等羊肉吃完后,再就着小菜吃白皮面。
红四军指挥部旧址
这里的羊肉一般是当天宰杀,当天用大铁锅碳火长时间熬煮的,配制了专门的羊肉调味品,锁住了羊肉的原汁原味。这里做羊肉的,每家都有自己独到的调味配方,拿手的熬煮方法,已形成了地方特色名吃。
有了绿色的会宁县城两山
客人来了以后,将羊肉加热,再配上几个小菜,即可上桌食用。
我们几个都是60后的同龄人,一顿武胜驿羊肉,吃出了回忆,吃出了羊肉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