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盛夏,素有“湖北小西藏”“宜昌阿勒泰”美誉的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凭借22℃的“凉资源”和场景焕新,成为省内外游客追捧的避暑胜地之一。
从“种菜卖菜”到“迎客纳凉”,从“靠菜发家”到“靠景生财”,这个曾以“高山蔬菜第一乡”闻名的乡镇,如今正让避暑经济从单纯纳凉升级为深度体验,迎来农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规划转型
从“菜篮子”到“避暑地”的产业突围
7月的火烧坪,草坡如毯,凉风习习。“凉快”“空气好”“满眼绿”……记者在采访时,听到最多的是游客们对当地生态气候的称赞。
(“云上望角”草原上牛羊成群。火烧坪乡供图)
“我在网上发现了宜昌人的‘小新疆’,有草地、有牛羊,来了果然没失望,气候太宜人了。”广东中山游客张女士的感受,道出了火烧坪的吸引力。这份吸引力的背后,是一场从单一农业到农旅融合的转型突围。
上世纪80年代,火烧坪乡率先探索高山蔬菜产业化路径,创造了“万亩亿元”的产业奇迹。但随着各地高山蔬菜产业的崛起,品种同质化竞争加剧,高山反季节优势不再凸显,市场空间进一步压缩。
(球白菜喜获丰收。范凌峰 摄)
平均海拔1800米,夏天盖棉被,这样的“凉资源”本身就是金饭碗。——2017年,火烧坪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开启了产业转型之路。
转型的核心,是把“藏在深闺”的凉爽变成“触手可及”的体验。
(“云中凉都”观景平台 成炜 摄)
近年来,火烧坪乡依托“凉”机,精心打造“云中凉都”观景平台、“火烧云”田园综合体、十里花海廊道、生态修复系列微景观、云上望角、月牙湖、青树包古树公园等景点,投资500余万元升级基础设施——新增观景凉亭、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充电桩等,让昔日的蔬菜产地蜕变为“步步皆景”的避暑景区。
(新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 范凌峰 摄)
2024年,全乡接待游客突破6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50%,“凉资源”真正变成了“热产业”。
体验升级
从“一日游”到“多日留”的场景革命
避暑经济的竞争力,不仅在于“吸引人来”,更在于“让人留下”。火烧坪的破题点,落在了文化赋能、场景焕新上。
7月11日晚七点,火烧云度假基地人头攒动。随着一声吆喝,1600℃的铁水被艺人奋力泼向夜空,瞬间化作漫天“流星”。这是火烧坪今年推出的非遗“打铁花”表演,也是“非遗嘉年华”的核心活动。
(非遗“打铁花”表演现场 范凌峰 摄)
“我们致力于提升游客的体验,打造‘白天避暑康养、夜晚文化沉浸’的全时段文旅场景。”活动承办方宜昌云霞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宏波介绍,不少人特意调整行程,为的就是赶上周五的表演。
不只非遗表演,全天开放的精品美食店和3000平方米的亲子乐园,还有星空下的露天影院、篝火狂欢……今年暑期,火烧坪用满满诚意升级游客体验。
(游客在亲子乐园尽情玩耍 刘蝶 摄)
“原计划是和家人在这边住2天左右,现在改变了计划,想多停留几天。”来自宜昌的游客黄女士说道。
今年,住宿配套同样迎来全面升级。“孝善谷”民宿群不仅新增房间近200间,还对内部装修、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截至目前,全乡民宿已经达到60余家,其中精品民宿25家,床位总数达1300余个。
(“孝善谷”民宿群一角 范凌峰 摄)
“订单已经订到了8月底,大部分都是回头客,并且新增了上海、广东一批新的客人,对我们的民宿评价非常高。”厚德居民宿老板邓发德指着预订系统说。
(特色木屋民宿 刘蝶摄)
值得一提的是,“孝善谷”民宿群今年继续推出“孝心卡”,儿女带70岁以上老人入住,可获次年住宿费减免。这种家庭式服务与专属优惠,让游客逐年增加,也让一直致力弘扬孝道文化、打造“孝善之乡”的火烧坪找到了旅游与文化的完美契合。
产业融合
从“单一观光”到“多元业态”的生态构建
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在翠绿山坡的环抱中,“云上望角”咖啡馆映入眼帘。
咖啡店面积不大,户外露天大草坪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休憩之地。三三两两的游客坐在木质椅上,正悠闲地品着咖啡,享受真正的山系慢生活。
(“云上望角”咖啡馆吸引市民游客慕名而来 范凌峰 摄)
游客陈先生是第一次来到这种高山咖啡店。他说,在城里喝咖啡总是行色匆匆,在大山里喝咖啡则带给他悠然自得的体验,“这里海拔高,视野开阔,早上来的时候还有云海,很有仙境的感觉。”
“起初是过来避暑,发现这里很美、也很舒服。我们就想着在这里开一个小店,自己可以避避暑,也可以让游客歇歇脚。”“云上望角”咖啡馆老板杜婉君向记者介绍创业初心。
(坐在风景里喝咖啡刘蝶摄)
不远处的山脊上,帐篷、天幕沿山沿线排开,不少游客在这里野炊、露营。晚上躺在帐篷里看银河,凌晨5点爬起来去观景台等日出,“最美露营地”相关热搜频频上榜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吸引众多外地游客专程打卡。
“白天游高山草甸,夜晚看非遗、吃土家腊味,体验很独特。”来自宜昌市夷陵区的游客张女士带着好友,已经连续在火烧坪露营三天。
露营基地、特色餐饮、文创产品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带动当地居民人均增收20%以上。
(草坪上欢乐舞蹈的游客)
从“高山菜园”到“避暑秘境”,火烧坪的转型之路,正以“凉资源”为基、文化为魂、场景为核,锻造出独具特色的避暑经济新IP。
(游客垂钓 刘蝶摄)
“游客需要的不仅是凉爽的气候,更要有难忘的体验。”火烧坪乡党委组织委员、统战委员杨娟娟表示,将继续围绕民宿升级改造、健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修复、提高服务意识、文化IP塑造等方面打造“土家康养名镇”。
如今,火烧坪已逐步形成“避暑+农业”“避暑+文化”“避暑+康养”的多元产业格局。去年6月,武汉木兰草原旅游发展公司与火烧坪成功牵手,投资建设的火烧坪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加速推进,一幅“冬滑雪、夏避暑、四季康养”的全季旅游图景将从蓝图变为现实。
从“一季火爆”到“四季常青”,火烧坪正向着更深层次的文旅融合迈进,一场更为惊艳的蝶变已蓄势待发。(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张旭明 范凌峰 杨钦斌)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