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无锡“楝城”,很多人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楝城”为何处。但平时去许舍时,若留意一下,却早就会发现,这村落里,楝树确实不少。
《无锡县志》载:许舍山中多虎,童男女昼不出户。尤待制叔保居之,使人拾楝树子数十斛,作大绳,以楝子置绳股中,埋于山之四围。不四五年,楝大成城,土人遂呼为楝城,乃作四门,时其启闭,虎不敢入。
北宋期间,进士许德之晚年在鹤溪边建造了读书亭,在此居留生活,后人便把鹤溪改名为“许舍”;南宋时期,为抵御虎患,居民以楝树围合为城墙,四方造门,人称“楝树之城”。
楝树别称哑巴树、金铃子,苦楝、紫花树、川楝子,森树。我国古老树种,原生于黄河流域以南,楝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分枝广展,4-5月开花,小花朵儿密生,淡紫色,具芬香,10-12月结果。
楝树花色饱和度比较低,没有明媚娇艳的花那般夺目,但在叶子嫩绿色衬托下显得温柔又治愈。
苦楝树是“二十四树”字隐含着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而落花流水春去也,便是天上人间的距离,“楝花风起春云散,荷叶露香秋意浓”。因“楝”与“恋”谐音,前面再加一个“苦”字古人常以苦楝树寄托离别之情,思念之情。
以前乡下种植房前屋后的楝树,花开的淡紫色被视为“祥瑞之色”,其为“紫气东来”;又因气味和果子树皮树根的毒性,邪祟不敢靠近,从此瑞气盈门,家宅安宁。
花开时倾尽繁华,花落时归于尘土。没有牡丹的倾国之名,亦无寒梅的孤傲之姿,唯有守着四时更替,在属于自己的季节了,活成一道无人问津的风景。
在这个深春初夏时节,你恰好盛开,我恰好路过,为你停留驻足留影,风吹过带来的独特幽香,好像在说:“这个春天,我们相见了,终于没有错过彼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