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阳光透过翠绿的叶片,洒下斑驳的金色,仿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微风轻拂,带着丝丝清凉,摇曳着万物的欢欣。这个时节的早晨买菜,一般都是我和老伴一道,去时一道欣赏街景,回来时帮她提个菜,说说话。我们家住在商南新村,一般情况下都是去幸福村菜场,有时也去小街菜场。每次来到小街,踏上这座三层高楼,宽敞明亮的菜场,目睹摩肩接踵的人来人往,挂着笑脸的摊主吆喝,琳琅满目的各种食品,鸡鸭鱼肉和新鲜蔬菜,一种国泰民安,幸福安康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偶尔,也会蓦然回首联想起,解放初期小街菜场的真实情景。
1957年的螺丝山
时光倒回到上世纪的解放初期,那时自己还是四五岁的小孩,住在螺丝山的山脚下,正面就是小街菜场。三年以后,父亲因工作需要,全家又搬到了扫把沟。虽然那时自己还很小,但是却清晰地记得,走出家门不远就是一条简易的石子马路,紧挨马路的就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黑砂河,河的两旁是高高垒起的圩砂,河的宽度约四五米,河的那边就是小街菜场。菜场面积不大,加起来不过二三十间茅草房。随着后来的逐步发展,陆续增添的商店、粮店、饭店、百货公司、银行、新华书店、药店和小火车站等等,这里就成了当时最繁华的地段,犹如今天的长江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妈妈常常带着我来到这里买菜时的所见所闻。
先说说那条黑砂河。还是我的老同学冯鹤庆最有发言权,因为他就是有色选矿厂的一名工人。当我向他请教时,他面带微笑,娓娓道来:当时,铜陵有色公司铜矿就是在露天和井下开采,挖掘到的矿石,由于含铜品位不高,必须经过选矿厂碎矿车间破碎后,输送到磨浮车间球磨和浮选,浮选后的粉状铜砂,再输送到精矿车间,用这里的航车抓斗装进火车皮,再由运输部门的火车头拖运到冶炼厂的高炉冶炼,最后冶炼出一块块长方形的粗铜锭,再通过铜陵港的水上船舶运送到上海冶炼厂,精加工成品铜材、铜线等各种产品。那时,冶炼厂的大烟囱高耸入云,雄伟壮观,方圆十里都能看到;也是扫把沟人常常引以为豪的话题。
那时,选矿厂在选矿过程中,最后剩下的渣滓就是圩砂,由于是黑色,人们也习惯称之黑砂。这个黑圩砂,从选矿厂的磨浮车间流淌出来,顺着一条原来天然小沟,再人工拓宽成的小河,向着今天的第十中学,泓景苑小区,当时的那片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浩浩荡荡地冲去。
说起黑砂河流经小街菜场,自己记忆深刻。我清楚地记得,黑砂河当时由东向西,滚滚向前,碰上夏天暴雨时节,更是像一头发怒的雄狮,波涛汹涌,滚滚向前。当时的人们为了出行方便,还在这条数公里长的黑砂河上,搭起三座起先简易木结构,后来水泥结构的过河桥。一座在小街菜场,一座在通往小火车站地段,一座在当时的新华书店和银行前面,也就是今天的铜官山派出所处。至于小街菜场,每天摆摊的主要是小商贩,经营的都是厨房食品,还有鸡鱼鸭肉和蔬菜;也有附近农民挑来的新鲜蔬菜和家禽。几年以后,从菜场由西向东方向,陆续建起了一家稍大面积的百货店,且是拐弯形,门口的大路就是通往人民医院(当时应该叫铜矿医院)。对面是一家杂货店,隔壁也盖起一家像模像样的饭店,饭店的隔壁就是一家中药店,常常能够听到售货员用纯铜捣药罐,捣碎药材“得、得、得”的响声。
回过头来,继续向东前行,这里已建有一座二层楼的百货公司,颇有气派;一楼卖百货,二楼卖布匹,电器;楼梯都是木板结构。应该说,这家百货公司当时堪称山城最豪华的商业大厦,每天都是顾客盈门,络绎不绝。紧挨商店的是一家每天有人排队买米打油的粮店。百货公司的对面是一家木器社,出售桌椅板凳,木床之类。再往前走,有一栋坐南朝北的平房,那是供销社,主要经营一些竹木柴炭和农家用具等。供销社的门前有一个山坡,登上山坡就是小火车站。每天早晚有两趟小火车往返于山上(称市区)与横港之间,有绿皮车厢四辆,车厢内有窗户,可以沿路欣赏风景;还有几节空车皮,方便行人带行李,乡下人上街卖菜携带的箩筐、菜篮等。车上有乘警和售票员,车票是到横港两角,到扫把沟一角,中途停靠扫把沟的建华窑厂。在当时山城没有公共交通汽车的情况下,这时的小火车便是解决本地远路市民往返山上的唯一交通工具。小街菜场,这个当时最繁盛的街道,常年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碰上节假日,周边的市民常常拖家带口地来到这里逛大街,逛商厦,也有人带着外地亲戚来到这条街上,一睹铜官山街市的繁华景象。
至于小街菜场旁边那条昼夜喧嚣的黑砂河,随着岁月更迭,时代变迁,逐步由原来开放的小河,整治改造成由大钢管取代的封闭型。当历史车轮行进到2003年时,随着铜陵有色公司实施“关破”改制的进程,长达数十年的黑砂河终于彻底枯竭,成为历史。
至于黑砂河流淌到下游的那片芦苇荡,若干年以后,一场改造铜陵版“龙须沟”的战斗悄然打响。在这片硕大面积的圩砂滩上,山城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谱写最新最美的画卷;一座座小高层住宅,拔地而起,一块块圩砂地被改造成美丽的公园,小桥流水,花木葱茏,莺啼燕语,周边的居民在这里散步、垂钓、吹拉弹唱,尽享喜逢盛世的幸福与欢乐。
小街菜场,这个当年铜官山最繁华的闹市区,最原始的菜场;它必将永远留存在老一辈铜陵人的记忆中,也必将永远载入中国古铜都的史册。
作者:杨信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