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府街
位于复成桥西
东起复成桥
西接三十四标至太平南路
明代开平王常遇春的府第
在此街中段,故名
清《同治上江两县志》《首都志》均载此街名。原街在此街中段,1993年向东向西延伸,东段并入复成巷,西段并入三十四标部分,仍沿用原街名。
常遇春是朱元璋的一名猛将,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40岁的时候死于北伐途中。史书说他,“未尝败北”,一辈子没有打过败仗。还说他,“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文化水平不高,但指挥军队作战,方法往往就跟古书上讲的一样。
常遇春的墓在今富贵山隧道北侧,紫金山西南麓。现在是对外开放的,从白马公园那边的路走上去就能到。
随着时代变迁
如今的常府街
已发展成为南京城东
一条繁华的交通要道
而这里的烟火气
是历史褶皱里飘出的市井喧哗
是六百年王侯府邸
与柴米油盐碰撞出的生活诗篇
……
今天就请跟随“小秦”
来常府街
探寻记忆中的烟火美味
矗立于常府街最繁华地段的
绿柳居总店
享誉百年的中华老字号
既是久负盛名的金陵美食地标
更是陪伴着无数南京人
成长的味觉记忆
绿柳居素菜烹制技艺精湛
传统工艺基础上融入创新
在人脉、艺脉、技脉和文脉上
一脉相承,代代相传
成为色、香、味、型俱佳的
荤名素菜
招牌素烧鸭
以豆腐皮仿制烧鸭
色泽金黄,外酥里嫩
“素菜荤做”的象形菜代表
人气美食素包子
以青菜、香菇、芝麻为馅,
皮薄馅足,清香四溢
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绿柳居的糕点
是时间的味道
是匠心的结晶
更是文化的传承
是一部活着的饮食文化史
以“糯”为魂,以“香”为韵
口味层次丰富
经典豆沙青团、芝麻青团
豆沙馅颗粒绵密
黑芝麻香浓郁
甜而不腻
蛋黄肉松青团咸甜交织
肉松纤维感十足
在南京的餐饮江湖中
“百姓人家”是绕不过的名字
它没有金陵饭店的奢华
也不似南京大 牌 档的喧闹
却以地道的家常菜
亲民的价格
成为南京人心中“烟火气”的代名词
作为桌桌必点的明星菜肴
百姓人家老鸭煲以其考究的食材
坚持传统的烹制技艺
赢得无数本地饕客的青睐
选用江南散养麻鸭
肉质紧实,脂肪较少
经过长时间慢炖
鸭肉酥烂、鲜香浓郁
鸭油与辅料精华充分融合
汤汁呈现诱人的琥珀色
以嫩脆笋尖
上等火腿肉
咸猪手等提鲜
笋尖的清甜与火腿的咸香相互交融
赋予老鸭煲层次丰富的口感
金牌玉米烙
外皮金黄酥脆
内里软糯香甜
玉米粒的清甜
与酥脆外壳形成鲜明对比
酥脆、软糯与香甜在口中交织蔓延
令人回味无穷
深耕老城南近30年的老字号
一家充满市井烟火气的面馆
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温暖着周边街坊的胃与心
坚决抵制预制菜
每一份浇头都是当天制作
时蔬配菜更是现场烹炒
厨师会根据食客
对面条的软硬要求
把握面条出锅的时间
蒸腾着浓浓锅气的面条
盖上一块卤制入味的大排
再添上现炒的蔬菜
汤底是地道的老城南偏甜口
吸饱汤汁的面条筋道滑爽
大排鲜嫩多汁、卤香四溢
蔬菜清香脆甜、爽口解腻
还有“销冠”薄皮小笼包
面皮薄如纸,近乎透明
馅料饱满,汤汁丰盈,鲜甜不腻
咬一口下去,汤汁在口中爆开
鲜美的味道充斥着整个口腔
这就是老南京最得意的味道
常府街上人气最旺的餐馆之一
纵横南京美食圈
二十余年的东北滋味
早已落地生根
与南京味蕾交融共生
坚持手工包制
皮薄馅大,现包现煮
经典酸菜猪肉水饺
饺皮Q弹莹润,馅料浓郁鲜香
选用酸爽脆嫩的东北酸菜
与新鲜五花肉按比例调配成馅
乳酸中和了脂香
激发出更高层次的鲜味
解腻开胃,鲜香升级
20年前
安徽六安人王务民
带着牛肉汤技艺扎根常府街
从此
这碗牛肉汤成为街坊们
无法割舍的烟火味道
以牛骨熬汤、辅以葱椒胡椒
汤色奶白、鲜香醇厚
秘制干切牛肉卤香浓郁
软嫩中保留韧劲
是老板的拿手菜
再来一两酥脆多汁的牛肉锅贴
锅贴肉馅厚重的咸鲜与
牛肉汤的鲜香在口中交织
这就是幸福的滋味
一家源自于香港的粤式私房面馆
用“匠心”和“鲜”征服了无数食客
“现炒的浇头,鲜熬的虾汤”
新鲜大虾熬制的汤底
是每一碗面的灵魂
更是面馆的核心竞争力
细腻的广式竹升面
吸饱了极鲜的汤汁
更加爽滑入味
大块带筋红烧牛肉
酥烂多汁、卤香醇厚
大个新鲜对虾
肉质紧实弹牙
搭着面汤,鲜甜翻倍
满足感爆表
这是一家新中式养生茶饮店
将中医养生与时尚茶饮相结合
迅速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走红
“以方入茶,以茶养人”为核心理念
精选天然草本食材
结合现代科技
研发出多款营养丰富
口味独特的茶饮
融合着满满新中式元素的创意包装
让养生茶饮
成为年轻人手中的时尚单品
欢迎您来常府街走走
这里有百年老店的醇厚风味
有百姓家宴的阖家欢乐
有城南老卤面的鲜甜浓郁
有热乎水饺的温馨满足
还有创意、新潮的时尚饮品
……
这里还有更多幸福的烟火气
等待您来探寻
审核:赵嵘
发布:郑钦月
仅供交流分享,不涉及商业用途,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权益,或所标来源并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后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审核处理。
点分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