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至6月2日举行的尔林兔大草原音乐节,凭借着精彩震撼的演出与丰富多元的活动,吸引了3万多名游客齐聚草原,共赴这场浪漫与激情碰撞的音乐盛宴。除了震撼的演出外,配套的一系列活动也为游客带来了别样的体验,从骑马、射箭等传统项目,到蒙古包、烤全羊等特色草原文化,“音乐节+露营”的全新形式开创了文旅发展的全新道路。
这场农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恰是神木市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这座以煤炭闻名的城市,正在书写全新的发展叙事。近年来,该市深挖历史文化底蕴与生态资源优势,以创新为引擎,通过活化传统景区、赋能特色乡村、重塑城市风貌三大路径,成功构建起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景区创新:传统IP实现破圈实践
农历四月初八,是神木市一年一度的二郎山传统庙会。今年正逢“五一”假期和传统庙会时间碰撞,平时只有本地市民参加的本土活动,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
活动中,二郎山景区推出“通山文牒”集章打卡,串联广寒谜坊、毽舞心弦、财神送财等互动任务,融合解谜、运动、知识问答等多元形式,既引导游客探索庙观文化,又通过奖励机制提升参与积极性,形成“游览—互动—消费”的闭环体验。
在石峁遗址文化旅游区,传统与潮流共生的传奇故事也在上演。今年“五一”期间,该景区推出一系列花样百出的活动,互动玩法+集章打卡的“银豪礼”,带游客穿越千年体验沉浸式寻宝乐趣;南门城楼绣球选婿现场,游客抢绣球体验传统成亲仪式;非遗大师轮番上阵演绎变脸、信天游、古彩戏法、陕北说书等传统绝活;供销社院内举行了火壶表演和烟花篝火晚会,为景区增添了一抹浪漫与激情。“五一”期间,石峁遗址文化旅游区共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300多万元,极大带动了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个个创新案例,勾勒出该市景区破局求变的发展脉络。近年来,神木市紧抓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国家4A级景区配套设施升级,对二郎山景区保护设施进行完善,加快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进申遗工作,配套建设游客中心和文化展示区。持续致力于提升景区影响力,在景区形式、内容等多方面加快创新步伐:以二郎山、石峁等地点为龙头景区打造核心载体,依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坚持推动文旅融合创新,不断强化品牌效应。
同时,设立文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从全域旅游配套升级入手,完善交通网络:开通点对点旅游专列、优化景区间接驳巴士等举措同步推进;通过“文化+生态+科技”的多维创新模式,将历史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旅游竞争力,在推动可持续开发的过程中,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
村镇焕新:特色融合激活乡村潜力
近日,走进滨河新区街道王家沟村栖林谷露营基地,游客在烧烤聚会,赏景聊天,尽享田园时光。近年来,王家沟村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发展新模式,聚焦个户庭院房前屋后整治,统筹推进村民院落翻新工程,积极探索民宿产业发展,将改造后的农家小院逐步升级为民宿,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更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

在沙峁镇菜园沟村,村民也经历着一场历史性“蜕变”。菜园沟村紧抓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依托沿黄乡村民俗博物馆,展现农耕文化资源及红色事迹,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示范村;统筹利用乡村空间、地域文化、乡土资源,促进农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同时,统筹村庄整治和村庄经营,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强村富民”的乡村发展路径。
近年来,神木市充分发挥周边村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近郊区位优势,抢抓机遇,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积极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通过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完善农旅融合基础设施、丰富农旅产品,不断提升农业附加值,激活了乡村旅游新动能,为农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
同时,将生态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开发沿黄观光带,打造黄河沿岸生态景观,打造特色文旅示范村,推广农家乐、采摘体验等项目,为文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城市转型:文旅驱动重塑城市风貌
神木市作为陕西省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持续推动城市发展由煤炭资源型向文旅产业转型,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优势,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该市举办“神木文化旅游节”“陕北民俗文化展演”等文旅融合活动,结合非遗展示、地方戏曲演出吸引游客。通过“打造新场景、实现新体验、迸发新活力”,精心筹划节庆活动,举办文艺展演、餐饮市集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其中。
神木古城宋风文旅焕新潮,以沉浸体验为主线,策划NPC扮演、实景演出、街区特色美食等形式,创新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观众在欣赏文艺演出、体验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神木文化的独特魅力,汲取精神营养和力量。
神木海螺湾坚持打造“城市文化+商业创新+互动演出”文旅消费新体验,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市场活力,同时打造全国首个“无废街区”,将环保理念深入城市,让城市文化生活更美好。
为助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神木文投集团依托春节、“五一”、国庆等重点节假日,围绕神木古城街区、兴文书院、海螺湾步行街等区域,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市民群众和外地游客前来参与体验,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了精彩的文化盛宴,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新成果。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一蹴而就。近年来,神木市多措并举推进各项文旅事业发展,将现阶段群众对于文旅的钟爱当作主抓手,通过“核心IP引领、产业融合驱动、基础设施支撑、营销创新推广、生态保护优先”等转型模式,实现了从“煤炭依赖”向“文旅兴市”的转变。同时,始终立足本地独特资源,实施品牌化战略,推动融合创新发展,完善基础服务配套,坚守生态文化保护底线。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实现了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效赋能城市转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