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方寺半日
文|汪向军
很早就想去安庆的中方寺看看,因为在历史上,这座寺院跟安庆迎江寺、浮山华岩寺一样久负盛名。但我把这一想法跟安庆网友心随我动说出来时,他立即答应周末陪我去一趟中方寺。
关于中方寺,《桐城县志》、《桐城续修县志》里分别有记载:中方寺,在县南五十里。宋玉严禅师建,洪武庚戍僧遇桂重建;中方寺,在黄连嘴石狗山,距县一百二十里。其地多石洞,屈曲深幽,上隙透天,雨不能淋。明季避贼者全活甚众。《安庆府志》:中方寺,在县南九十,明天启间敕赐建。后名龙隐庵,士人误作林家庵。或许有人感到很疑惑,三段史料中记载中方寺距县城的公里数不一样,从夏商周至近代,桐城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变迁,所以距县城的公里数当然不一样。况且古人对距离并不严格。但史料中记载的寺在县南,当然这里的县就是指过去的桐城县。《桐城地脉记》上记载:大龙山东南为桐城界,西南为怀宁界;花山,古名小龙山。山势峻峭,松木森森。最高处为花山尖,上有中方寺、竹叶庵。石狗山紧邻大龙山,海拔约300米,因山形似卧犬而得名。曾经的黄连嘴、石狗山现在依然存在。
周末,本来我们相约在花山加油站那汇合,可是网友把定位发错了,按照他发的位置,车子从安庆杨桥一直开过枞阳的长河大桥,再往前就是官埠桥镇地界了。越走感觉越不对,于是再次电话询问网友,原来我确实跑过了十几公里。说来也怪,好几次从安庆到枞阳,都在路边看到过中方寺的路牌,单单那天没有注意,所以多跑了不少路。折回,终于在通往中方寺的山脚下见到了网友。他善意提醒我,上山路口由于地下铺有石头子,有点刮底盘,希望我开慢点,但不是很长,过了就是水泥路。跟在网友车子后面,向中方寺行进。山路还是有点陡,车窗外的温度是越来越高,那些杂草树木热得把头耷拉着。由于第一次来,不敢贪恋过多的山中景色。快到山顶的时候,我看到左手方向,远处有一大片湖水,那大概就是石塘湖吧。过林场前面就是中方寺了。

下车,看到有棵170年树龄的雪柳,别名五谷树,属于宜秀区三级古树,管理单位钟方寺。钟方寺,怎么是这个“钟”?难道是笔误。网友跟我说,中方寺现在的当家师父叫果津,俗家姓黄,从江苏无锡过来,是一名书画篆刻家。印象中,中方寺的重建是迎江寺住持圣权法师在负责。网友告诉我,中方寺重建完工后,圣权法师便将寺院交给徒弟们管理。没有院墙,没有山门,第一眼便看到坐落在山坳里的大雄宝殿,殿前一对高大威严的石狮和青铜大香鼎,正前方有一池塘,或许就是放生池吧。塘边有一排青花瓷大缸,缸里养着荷花,那缸应该是定制的,因为缸体上烧制有果津师父的书法。

寺内有位师父说,住持外出了。接下来,我们从右手方向往后山参观。竹林通幽处有座普众塔,网友说,这塔是由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汪军牵头修复的。沿着普同塔旁边的石阶上坡,便到了中方寺的功德殿,殿门紧闭,所以也就不进入了。在功德殿左下方有一巨石,石里被凿空,宛如洞窟,内置一长形条石,上刻有“龙隐古庵”,落款为松柏居士,时间为民国二十二年吉日。有考证说,中方寺前身为龙隐庵,建于宋。明万历年间重建,“天启间,吴本如开府请敕,赐为中方寺”。微风拂过竹林,竹叶沙沙作响,宛如高僧坐坛说法。站在巨石前,网友指着对面一进殿告诉我,那就是金龟殿。殿前广场下那有块石头,仿佛一龟,故名。金龟殿不大,仅一进厅房,座落在中方寺新建的功德殿左侧。下山途中,发现竹林里还残存着很多古寺的砖石雕刻的遗迹。花山中方寺走出去的度寰法师生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1988),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中方寺半日,如风过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