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水寒山
“春观百花秋望月,夏纳凉风冬迎雪。”,这句话似乎为一座庙宇定制,这座庙宇叫万福寺,座落在千米以上的大寺基,最高处以地名称大寺尖,海拔1295米,系括苍山余脉,黄岩、永嘉、仙居三县界山,黄岩最高峰,母亲河永宁江的发源地,也是楠溪江重要的水源地,素有“台州天山”之称。



大寺基原本无人问津,到现在为止,万福寺周围仍是方圆十里寥无聚集的村庄。宋开宝年间,有僧人在大寺基兴建庙宇,命名为“普光院”,普光院名声极大,寺庙建筑规模恢弘,然而在千年的时光更迭中毁损殆尽,应了那句老话:“辉煌尽头终是空”,这可能与大寺基自身所处极偏的地理位置相关。


普光院虽毁,但寺基留存于世,后人以此为地名“大寺基”,周边一大片广阔的山脉都以此名。2001年,在普光院的遗址上,后人重建了一座寺院“万福寺”,大寺基恢复了热闹,赏雪纳凉,人们都将它作为了落脚点。万福寺与大寺尖相近,在大寺尖的高处,万福寺是敞开的胸怀。


犹如一朵莲花,万福寺端坐其间。什么都变,唯独寺院西侧的一块叠石亘古不变,身上的裂痕犹在,有人说它是龙爪纹,被称为“龙缠岩”,龙缠岩一直与古普光院结伴修行。万福寺东南侧有一块稀有的高山湿地“龙滚丘”,面积不过几亩,常年出水,是楠溪江在大寺基的最源水,也是现在大寺基禅茶的生命泉,“龙滚丘”的禁忌是处沼泽地,人不可犯险。



万福寺四周的坡地都被种植了茶叶,万福寺已形成了一处茶场,但不知道是不是万福寺的产业,其间套种了几株孤零零的柳杉、银杏、红枫。现在正值紫薇花盛开的时候,茶叶叶片长势肥硕、宽大,场景成片,就象似大山的衣襟,清爽而不失优雅。不管是谁的茶叶,到寺中品茗,凉意、禅意顿自心生。



山下的荷花蔫在近四十度的高温,从永嘉岩坦镇上山,环四海山北侧行走,为寻找青龙谷瀑布的踪迹,到大寺基已是正午。我在树荫下用餐,尔后,敞开车门美美的睡上一觉,二十七八度的温度与山风正好,准备等避开阳光紫外线直射的毒辣,再图大寺尖上的行走。


山高我为峰。大寺尖早已成了一处风电场,一座座风机拔地而起,原本因施工而裸露的山地已经复绿,酷似一片高山草甸。没有辜负峰高之名,大寺尖上太美,慕名而来者,搭个天幕、帐篷,看日出、日落、星光,亦或在缓坡上奔跑,亦或拾块石子,叠垒独特的祝愿,整个世界的感觉都是你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